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互联网未来将成机器 功能强大催生新社会关系

   时间:2009-12-27 20:04:3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英国电视剧《IT狂人》中,两个IT宅男恶作剧嘲弄不懂电脑的老板,给她搬来一个闪着红灯的黑盒子,说:“这就是互联网,我们好不容易获得了元老的同意,从大笨钟顶楼借出来的!”老板毕恭毕敬捧起了“互联网”。在现实中,没有谁会以为互联网是一个真实可触的东西。我们总是清醒地将世界分成现实和虚拟两块,下网和上网两部分。网络就是虚拟的。可是,未来也是这样的吗?

趋势互联网会变成巨大机器?

“未来,互联网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机器,小小的掌上设备只是进入这个覆盖全球的唯一的机器的窗口。”凯利(KevinKelly)告诉本报记者,这位《连线》杂志前主编是当前最知名的IT作家。他对未来的预言思想直接促进了电影《黑客帝国》的诞生。

这个机器有多大?凯利做了一番研究:每天,全球互联网上有1000亿次点击。网页间有55兆个链接。每天有10亿台PC连在互联网上。每秒钟有200万份电子邮件发出。每秒钟有100万个即时信息发出。全球互联网的流量是每秒钟8T字节(相当于两百万首MP3)。每年产生650亿个电话。根据今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布了报告,2008年每天每个美国人消费了34G数据,整个美国就是36ZB(10的21次方)。

“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联系。现在,这个机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体。人也是机器的一部分,通过机器互相联系在一起,网络无处不在。”

令互联网连成一个大机器的是正当红的概念“云计算”。通过它,互联网的服务、计算资源都摆在虚拟的网络中,个人PC只需要最低限度的计算能力就行。只要能上网,人们随时就可以从网络中取出自己需要的服务。所有电脑、手机等任何能上网的设备都在同一片“云”底下。

凯利说,在同一片“云”下,所有的电器,摄影机、汽车感应器、手机等等都要接入其中,电脑也变得简单,人们只需要一个没有任何存储能力的“云笔记本”,通过触摸就可以进入网络。“有点像回到过去的中央电脑的概念。”

“互联网会像一个黑洞一样,把所有的一切都吸进去,所有的东西都会带上芯片,鞋子、汽车轮子都会和网络相连,不管用什么技术,一切都是有智慧的,一切都是相关的。”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机器将不再是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的“是人感官的延伸”,相反,人成了机器的延伸感官。

技术网络像电网一样普及

和云计算技术同时发展的另一种技术是“网格计算”。这个技术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徐志伟介绍,网格技术将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计算、储存等资源。“假如有一个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工程师小组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拖拉机,他们就需要和各地的部件供应厂商、质量监督机构等等打交道。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通过邮政局寄送技术文档,非常耗时。有了互联网,可以用电子邮件送文档,回答问题。而网格更进了一步,它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协同工作空间。大家可以从桌面工作站上实时地看到拖拉机的设计,模拟拖拉机的操作,评价它的性能,修改设计等等。”

科学松鼠会成员、IT作家猛犸这样解释“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区别:云计算是在某个计算中心通过并行计算实现的,然后通过网络把结果返回使用者,而网格计算本身也是一种并行计算,但它更像是大家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计算,然后把结果汇总给某台机器。在云计算条件下,个人用户可以很方便廉价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网格计算则可以解决复杂的科学计算。

无论是网格运算还是云计算,未来的互联网中,所有的数据、信息和知识都会融为一体。万维网的发明者李(TimBernersLee)也曾在近期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数据链接”概念。如果说万维网只是在文本之间实现链接的话,未来,数据与数据之间也是有着联系的,假如输入的信息是一颗种子的话,数据信息会像一盆瞬间绽放的鲜花一样出现在人们面前。

很多人会把未来的互联网和今天的电网相比。200年前,电对于人类还是一种稀罕的东西。今天,电已经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中了,正因为遍布各处,我们甚至察觉不到它的存在。未来的互联网,也能够像今天的电网一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因为随处可以上网,互联网也会悄悄地隐身到人们生活的背后。

“互联网会比电网更稳定,如果停电了,人们什么都做不了,但今后这个聚为一体的互联网将是最安全、最稳定、最可依赖的机器。”凯利说。

网络安全问题永远存在

互联网发展太快,快得甚至超过了人的认知能力。为了纪念互联网40周年诞辰,《新科学家》做了一个名为“你所不知道的8个互联网背后故事”的专题。专题指出,全球互联网可能因为域名中不同语言的设置而不再具有全球性。它很可能被语言瓦解成几个大网。此外,互联网中可能隐藏着大量的“信息黑洞”,当一份电子邮件丢失,或者一个网页打不开时,人们可能就碰上了一个“信息黑洞”。

此外,互联网IP地址衰竭也是一个大家熟知的问题。到了明年,IPv4的IP地址将完全用完。不过,凯利表示,只要换了下一代互联网IPv6,问题将迎刃而解。“IPv6的出现让域名丰富得多,每个人都会有域名,带宽迅速增加,从3G迅速增加到4G,物联网迅速发展,物件和物件之间会产生智能感应。再往后,因为加入了芯片,互联网本身就可以产生智能。”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物联网就是在IPv6规则下,给物品添加标识和传感器,让它们能够互联。这也是凯文预测的“所有物体都连成一片”。

“现在互联网的很多安全问题,IPv6都可以解决。”计算机系网络技术研究所教授黄连生说,他介绍,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网络安全就是简单的三个核心概念:防盗、防伪和互联网本身的可用性。现在人们常常批评的网络垃圾过多,导致网路堵塞,就属于妨碍了互联网的可用性。

但互联网再发展,它都永远存在有用性和安全性的一对矛盾。“理论上,密码是一次一换最安全,但那样有用性就很低了。方便性或者说有用性增加,那肯定安全性就要降低。”黄连生说。

不过,可以预见在未来,技术进步可以解决现在网络安全中的防盗和防伪问题。“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永远存在,未来的互联网,如果真的出现安全风险,并非是如这个机器有了意识就会怎么样,而是来自这个机器内部,比如病毒或垃圾信息攻击这个系统内部。”凯利说,“但我相信在未来的互联网中,它的免疫能力是很高的。”

影响促生新的人际形态

世界各地科研机构都举行了一些纪念活动,庆祝互联网诞生40周年。本月初,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行了一场热气球定位比赛。DARPA的前身,便是创建了阿帕网的“高级项目研究署”。

热气球项目吸引了全球多个大学300支学生小队参加。主办方先放出了10个红色热气球,它们随风飘到了美国各处。比赛要求各小队利用互联网手段,如电子邮件、微博、MSN等,发动互联网中的社会网络来定位热气球。每小队参赛规定的时间只有一天,然而红气球引起的网络热度却持续了一周时间。麻省理工学院小队最终获胜,他们借助推特、电子邮件等方式,只用8个小时就定位了所有热气球。

这个比赛意义重大,它不仅给人们显示了互联网迅速的传播速度,社会网络爆发的巨大能量,也为一些科学研究,比如流行病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方向。

这个比赛也是未来网络社会的一个窗口,未来的人类社会关系、文化,都会因为网络而改变。“真是一个诸葛亮比不上三个臭皮匠。”姜奇平说,“专家比不上草根,全球网络变成全球大脑。”他预测,知识的概念也会因此发生变化。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还建立在硅的基础上,只有输入芯片才能产生智能。而未来,很可能出现建立在碳基础上的知识。“可能你打一针,就拥有了大英百科全书的知识……”因为大脑神经科学的进步,现在对于人类生物大脑相关的很多想象都会变成现实,比如人体大脑和互联网的相连,两个大脑之间数据的传输,以及黑客攻击大脑产生的神经安全问题。

凯利也预测,因为互联网的实体化,未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也会虚拟化。传统媒体也会被重新整合。“未来的网络社会,一个风险时代,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未来的人都是站在浪尖上,随着浪波的飘动而随时调整。”姜奇平说。

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个人的创新能力都可能被极大地激发。以往被技术束缚住的人的力量,或许会在这样的时代,又通过技术的发展被释放出来。

新知专题采写/本报记者金煜

本专题感谢:

KevinKelly(《连线》创始人、IT作家)

徐志伟(中科院计算研究所总工程师)

姜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黄连生(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所网络安全课题组教授)

猛犸(科学松鼠会成员、科学作者)

本专题部分内容来自《电脑启示录》,作者徐志伟,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新京报 )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