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未获牌无碍运营商支付业布局 广电加入竞争

   时间:2011-09-13 10:27:2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央行发布了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加上今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名单,目前共有40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遗憾的是,受到诸多关注的三家电信运营商下属的企业——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未上榜。

“牌照是迟早的事”

记者在采访了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员后发现,尽管这次并未获得央行颁发的牌照,但是他们心态非常平和且乐观,“牌照不会影响市场的发展,该开展的工作还是会正常开展,牌照是迟早的事情”,一位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8月31日,共有197家企业申报了《支付业务许可证》,而此次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为13家,易观分析师张萌表示,“央行主要是按照申报的时间顺序来审批,并综合考量申报企业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规定,此次央行公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基本都是今年6月份就已经公示的企业”。

在本次公布的13家企业名单中,细心的人会发现,其中有一家叫做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其背景是由中国移动、中国银联于2003年8月联合发起成立的,这不动声色的一步立刻让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占据了部分先机。

不过虽然联动优势获得了本次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但是它毕竟只是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作的公司,在对公司的掌控上远远不比由中国移动100%控股的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据了解,联动优势与中国移动最初的合作是移动梦网中的手机钱包业务,目前则集中在各省的移动支付平台这一块。据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以后中国移动的移动支付业务主要还是放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基地,再加上今年5月入股了浦发银行,中国移动即将发力远程电子商务和近场支付业务。

第三方支付的前景诱惑

据了解,目前在第三方支付行业,除了支付宝等极少数的企业有盈利外,大部分企业还并未产生正面盈利,那么第三方支付牌照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业界人士的眼球呢?

据悉,当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主要盈利点还是手续费,即向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目前的比例不等,大致是5‰左右。另外,还有一些通过与商户联合营销产生的增值服务费,以及和银行合作通过信贷融资等金融手段获得的收入。除此之外,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特别是预付卡业务公司,由于其账户上有大量的沉淀资金,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一些短期金融投资,但是随着央行逐渐出台的各项监管措施,这部分的收入将越来越少。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推动第三方支付业务,不仅可以利用这些通用手段获得上述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了支付牌照后,可以在移动支付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往,电信运营商的支付主要体现在话费代扣费这一方面,但由于涉及到话费的问题,电信运营商一般都非常谨慎,这一块的移动支付不仅额度小,市场空间也不大。但如果取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后,电信运营商就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可以将手机卡与银行卡进行捆绑,一个手机号就是一个银行账号,还可以将手机SIM卡和银行卡合二为一,形成具有支付功能的内置SIM卡,这不仅能让用户使用更便利,还能增强用户的粘性,保证用户的在网率,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才是其真正关注的。

广电积极筹备电视银行

在第三方支付这个市场的诱惑下,不仅电信运营商野心勃勃,广电运营商也是不甘平淡,在不久前的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就出现了电视银行这一新的支付手段。这是一种使用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专网,面对家庭用户,主要提供各种费用代缴的业务,如有线电视费、电费、电话费、自来水费、转账等。同时,这个业务还将给电视购物带来支付便利,从而促进电视购物产业的发展。

对此,科讯网专栏作者尤文奎表示,“由于这种业务不是运营在公网而是在相对封闭的电视专网上,安全性相对而言有保障。同时对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开展互动电视业务和各种有线电视增值业务,缺乏支付手段是一大瓶颈,如果电视银行得到一定普及,会极大促进数字电视业务发展,提高用户ARPU值,因此有线电视运营商对发展电视银行非常有积极性”。

记者在采访电信运营商人员时,他们却并不在意广电领域的这些新兴支付模式,也并不认为会对自身造成多大威胁。“目前,广电运营商的运营能力,特别是市场化的运作能力还很欠缺,并且一种用户支付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育,电信行业经过多年话费代扣业务的发展,已经让用户逐渐形成了利用手机进行支付的习惯,下一步的业务发展才能水到渠成,而广电运营商并没有这个基础。”有移动内部人员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和其他业务不同,电视银行不需要有线电视的全国全程全网,在单一的城市就可以开展起来。目前在一些发达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都已经完成,电视银行会在这些发达城市率先发展起来,三至五年后可能会达到成熟期,但广电运营商的运营能力将是这个业务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