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京东商城陷霸王条款漩涡 被指收天价扣点

   时间:2012-02-10 14:14:4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网上陆续爆出多份疑似京东商城的供应商合同,其中不少内容都被指“霸王条款”,比如强制要求最低供货价、保底返利、进场费和广告费等等,整体所抽毛利高达20%。不少业内人士直指,这意味着B2C相比国美、苏宁等实体卖场的价格优势已不断消亡。然而,晚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不少疑点,如种种迹象都显示此协议曝光的幕后推手指向另一家知名B2C平台;而几家来自小家电、健康行业的供应商则在受访时透露,目前电商扣点并没有传言般夸张,上述流出的协议真实性存疑。

京东商城陷“霸王条款”漩涡

从周三开始,有匿名人士陆续向记者发来几份疑似为京东商城与供应商签订的内部协议,并于不久后迅速在网上开始流传。从所曝光的协议内容来看,不少条款都“刀刀见血”,为了确保在残酷的电商价格战中胜出而要求供应商为之埋单。

记者在最早曝光的第一份协议中看到,该供货商必须保证供给京东商城的价格不高于供给其它客户,如果违反,京东商城可获得所涉采购金额5%作为补偿;如果遇到市场价格混乱的情况,竞争网站上的商品价格低于京东,京东有权通知供货商后进行价格的“跟进”处理。更为苛刻的是,京东平台上如果销售供货商的当月毛利率低于15%,供货商也要进行补足;一定时间内,供货商商品降价,也要向京东补差。

不久后,另一份补充的《利润保证协议》又神秘流出,进一步佐证了“霸王条款”的指控。根据要求,供货商要确保在京东平台500万的销售额,还要保证20%的毛利,即保证总额为100万的毛利,不足需补齐。在一条类似排他性协议的“最低价供货”条款中,京东要求所拿到的货款必须低于其他电商,若发现同一供应商有以更低采购价向别家供货的现象,则会在销售完成的供应商货款中直接将差价扣除。同时,无论供应商是否完成约定的销售数据,京东商城都要从供应商货物销售货款中扣除合同约定的返利份额。

同时,在线下卖场饱受诟病的“进场费”问题似乎也延伸至B2C行业。上述爆料者称,京东向每一位入住的供应商收取“品牌服务费”,价格为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有媒体算了一笔账显示,若按供应商一年销售2000万货值的商品计算,京东商城从其身上叠加收取的利润、费用约占到该供应商2000万年销售额的20%,即400万元。

B2C被指开始走国美苏宁老路

尽管真假疑云尚未尘埃落定,但已有业者质疑,被赋予“轻公司”优点的B2C网站却开始了地面零售店铺“盘剥”供应商的老套路,这似乎是国内电商集体面临的窘境。

“进场费究竟该不该收取?国美、苏宁等地面零售店收取进场费模式被供应商多次批判,虽然工商总局出台政策要求零售企业不得收取进场费,但是并未遏制进场费模式,只是从地面转向地下,进场费仍然存在。由于强势的渠道优势,让一些小供应商敢怒不敢言。 ”消费电子行业专家王斌认为,现在国内一线B2C平台销售额大多不过100亿,与国美苏宁的千亿销售额相比仍不是一个重量级,但是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也开始利用其渠道优势收取进场费,供应商不服也是意料之中。

王斌认为,进场费、毛利最低保证、最低价保证、广告促销费等各类费用为渠道提供了丰厚的利润,这被业内称之为类金融模式,也是中国特色。国美、苏宁曾借助这些费用、而不是依靠进销差价获得丰厚收入,如今这种渠道模式竟然被完整的复制到B2C上。 “但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各种高昂的费用让供应商的产品利润率极低,家电类已经不足5%,甚至低至0.7%。所谓为了提供利润率,为了生存供应商必然会减少研发投入,节省原材料采购成本,这势必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 ”

不过,受访的供应商坦言,尽管或多或少都有“苛捐杂税”,但目前B2C渠道的成本优势依然明显。 “因为我们在实体渠道也有店铺,所以一比较就很有感触。相比线下各种名目的费用,B2C渠道还是比较正规的。 ”卓敏表示。

据了解,针对零售商收费问题,去12月19日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 《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要求行业大力整顿。业者呼吁,这也应该尽快在B2C行业进行普查。

供应商称扣点尚在合理范围

虽然CEO李国庆不久前还在帮着京东说话,但在上述协议曝光后,当当网迅速也贴出声明,继续炮轰竞争对手。

“我们接到多家数码家电类供应商反映,某大型数码家电网购商城通过要挟供应商从而提高当当网产品售价。”当当在声明中表示,多家数码家电类供应商向其反映,某大型数码家电网购商城对同时向当当网供货的供应商要求,如发现某商品在当当网售价低于该网购商城,将停止给该供应商的所有结款。虽然没有明确点名,但业内人士认为,当当所踩的对象已十分明显。

对于多方指责,京东这次选择了沉默到底,对此的官方态度是“对传言不做任何回应”。但记者从一位接近京东高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之前网上所曝光的合同、尤其是那份 “补充协议”的真伪尚存未知数,内部人士也正在调查。

在记者随后的求证过程中,几家供货商均否认了遭遇霸王条款的说法。即将于本月底与京东续签一年合约的东菱电商销售总经理夏华辉表示,由于各个细分行业的毛利率都不同,他无从判别网曝合同的真实性,但20%的费用抽成略显夸张。 “拿小家电行业来说,12%到15%的扣点都在供应商可承受范围之内,在京东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再多也就维持在15%左右。 ”

科沃斯电商总监卓敏则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在京东、卓越、天猫等大型B2C平台均已入驻,一些逃不掉的日常费用是全行业普遍现象。对于舆论关注聚焦的“最低价供货、保底返利、品牌服务费、广告推广费”的所谓“四宗罪”,卓敏表示,其与京东所签的协议中明确没有前两项,而后两项费用是弹性的,具体要看视公司当年市场策略而定。 “这需要坐下来协商,如果定的返利比较高,那平台方给予市场推广资源和扶持力度也会相应加大。 ”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东被推至台前面对舆论风暴之际,还有一家知名B2C平台默默在幕后扮演着另一主角。除了最早放出该猛料外,该网站甚至主动通过邮件帮助媒体分析京东正“资金链日益趋紧,在外无力还击XX网站价格战,在内遭受供应商群起逼宫,刘强东遭遇内忧外患”,顺便把去年另一家知名B2C网站对入驻商家提价引起的“出逃大潮”旧事重提,得出结论为:供应商可能集体转至其自身麾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