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一条短信击垮星晨急便 代收货款业务成定时炸弹

   时间:2012-03-10 19:40:5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已经把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都抵押了,筹措资金用来给员工发放拖欠的薪水。”在多次尝试联系未果的情况之下,因公司“四处欠款难以维系”而被传“跑路”的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于3月9日下午主动给《华夏时报》记者打来电话。

曾经,他是一个非常乐于跟媒体打交道的物流业明星,尽管经历中有大起大落,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有理想,并一直在坚持。而现在,陈平和他的公司一夜之间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难以看到“翻身”的希望。

一条短信引爆的乱局

“我们公司去年年初跟星晨急便签了承包合同,全权负责我所在这个省的业务,但前几天突然听到消息说公司倒闭了。”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星晨急便区域代理商3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立刻联系公司北京总部和陈平,但一直没能联系上,当时头脑一阵发蒙,因为还有一些未结的款项和押金不知道能不能拿得回来。”

乱局始于3月4日晚11时前后,一位新浪微博用户发布了一条据说是来自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发给业内人士的手机短信,内容为“公司解散了,阿里(巴巴)7000万,我的5000万全部赔光了。现在客户的2000多万货款加盟商非法侵占,也不能返还。1400多名员工两个多月没有工资,我已倾家荡产。做生意有赔有赚,现在公司赔本了,恳请大家一起承担,在此真诚地向大家说一声:对不起了。”

该消息发出后被一些物流业内以及行业媒体相继转发,犹如蝴蝶效应般迅速产生巨大影响。

4日当晚,本报记者就此消息向多位物流企业高管以及资深媒体人士求证,但均无法得到证实,“虽然一直知道他们做得比较辛苦,但不至于说倒就倒掉吧。”一位物流行业媒体人士觉得事发突然,有些不敢相信,这也与多位业内人士的判断相符合。

然而,随着星晨急便位于北京昌平区总部人去楼空以及诸多各地加盟商反映货物无法收到、服务电话无人接听以及外界再也无法联系上陈平的消息相继从各个渠道传出,事态的严重性便显露出来。

“我们公司在本地做了十多年物流业,信誉非常好,因为觉得星晨急便能够给公司在业务结构和网络覆盖面上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大手笔投入承包了他们在本区域的全部业务,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就出了这样的事情,”前述星晨急便区域代理商对本报记者表示,“所以我们已经决定停止与星晨急便的业务往来,并且从现在开始清理账务,不管我们被他们占用的近百万资金能不能追回来,先要避免我们在省内几十家加盟网点的保证金以及应返还代收款等费用损失,这也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尽力去做的。”

同时,记者从一些地方邮政管理局得到证实,国家邮政局于3月6日下发了通知,要求地方相关部门介入星晨急便事件并做好善后工作。目前各地邮政局都已经开展工作,统计当地加盟商的保证金数量,并向星晨急便总部发出退还保证金的要求。

而被传“跑路”的陈平也于3月6日晚恢复了与外界的联系,并通过多个渠道表明已雇用律师及相关专业小组,准备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与加盟商以及合作伙伴的货款纠纷问题。

去年年底宣布与星晨急便合并的国内另一家民营快递公司鑫飞鸿则在这个当口宣布更名为“飞鸿物流”,似在向外界昭示其与星晨急便划清界限。“这两家公司名义上是合并,其实一直没有完成资产的整合,所以还是各自独立运营。”一位快递业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阿里巴巴的“保护性条款”

与急于撇清的鑫飞鸿和宅急送相比,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对星晨急便的现状始终保持沉默则显得有些异样。

按照此前两家企业公开的资料显示,2010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入股星晨急便,分两次注入7000万元。

然而背靠阿里巴巴这棵“大树”并未给星晨急便带来更好的发展,仅仅两年时间便走到了血本无归的边缘。

“阿里巴巴在与星晨急便签约的时候设置了诸多保护性条款,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一位了解内情的快递业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当时星晨急便面临资金困难,急于获得新资金的注入,因此并无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签下了这份‘不平等条约’。”

而根据另一位资深物流业人士的说法,阿里巴巴最终“并未向星晨急便投入多少真金白银,但是赚到了不少吆喝,这笔买卖相当划算”。

阿里巴巴方面在星晨急便“出事”之后一直未有公开表态,记者多方联系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人士,他们也都对此讳莫如深。

“实际上7000万这个数字差不太多,”一位此前在星晨急便供职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本报记者透露,“资金大概有3000万,再就是设备投入,折算下来跟向外界公布的差不多。”

但对于阿里巴巴此时采取的沉默姿态,前述快递业资深人士表示,这种时候能说什么?钱也追不回来了。

代收货款成凶手

星晨急便自成立以来波折不断,2010年便有快递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爆料指责该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资金链危急,甚至直言这家公司“扛不了多久了”。

但当年年中阿里巴巴的入股似乎缓解了危机,但这家打出“云快递”概念并以加盟方式扩张网络的公司一直以来负面消息仍然不断出现,其中对其加盟制度以及代收货款为主的业务诟病最为显著。

“很多民营快递公司都是加盟制,为什么就星晨急便出了这么多问题?显然是管理上有缺陷,”一位快递业资深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正因为管理混乱,所以代收货款的业务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很多加盟商看中星晨急便的运作模式以及阿里巴巴入股后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其业务量远不如其他民营快递公司,于是时常会出现加盟商拿到代收货款之后卷款跑路的情况,不仅给星晨急便品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更造成许多账务上的纠纷,”前述快递业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公司管理的混乱,业务流程以及加盟商管理上的混乱。”

在电子商务高级顾问武威看来,星晨急便从业务规划和前期的发展来看属于典型的中国式电子商务公司思维,炒概念、迅速扩张、烧钱、无法控制和落地执行。星晨急便所说的“云物流”的概念,是从“云计算”借用来的,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成功的实践。号称的数千个营业网店,基本上都是加盟商,完全是商业合作关系。代收货款的业务也不比简单的搬箱子,需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整合,没有一个成熟且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仅在途资金就足以毁了企业,1亿多的投资能烧一年,已经是个奇迹了。

而在前述星晨急便前任高管看来,星晨急便最大的问题在于陈平过于急躁,公司扩张太快管理无法跟上。而从业务结构上看,“如果不做代收货款业务可能根本撑不到现在。”

陈平:解释没意义

“跑路”三日后坦露心路历程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从3月4日晚公司被曝“将要解散”之后就一直“消失”的星辰急便创始人陈平,在“闭关”三日之后终于愿意出来直面外界的质疑。本报记者在此前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于3月9日下午接到陈平打来的电话,坦诚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这几天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公司现状和对未来的想法。

闭关三日

《华夏时报》:从3月4日这件事传出来到6日这几天你都没露面,于是外界认为你“跑路”了,当时你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愿意出来面对公众?

陈平:我并没有跑,一直在处理关于此事的各种事务。在风口浪尖上我觉得自己没必要出来,这样只会把事情越搅越浑。这种时候解释也没意义,只能先把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赶快处理好。

《华夏时报》:正因为“消失”了两天,事态迅速扩大并难以控制,你是否后悔没及时出面来应对?

陈平:这件事涉及到鑫飞鸿,涉及到宅急送,涉及到阿里巴巴,涉及到国家邮政总局,涉及到我们的客户和员工,既然关系到这么多方面,我作为矛盾的主体人物出来凑这个热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说。如果我替自己辩护,涉及到的那些方方面面能认可我所说的么?如果我不替自己辩护,大家能认可我么?如果我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大家也未必能原谅我。这种时候不管我显出真实或者虚假,都不可能被认同和理解。

《华夏时报》:网上流传关于公司状况的短信来源是什么?

陈平:我并没有发那条短信,我也不知道是谁发的。我在公司内部跟一些员工交流时透露了公司目前状况的信息,与短信上所说的出入不大。但这些是公司很核心的一些问题,肯定不适合对外公布。

翻身后不会走老路

《华夏时报》:公司目前资金状况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已经像短信上所说的那样一无所有?

陈平:我们目前的资金情况比较复杂,简单说就是类似于三角债,我们有欠别人的,也有别人欠我们的。目前我们主要工作就是要梳理账务,但我们决不是赔得什么都不剩。

《华夏时报》:阿里巴巴给你们投资的总额是否达到了7000万?你与他们有沟通么?为什么没见到他们对此事发表一些意见?

陈平:具体的投资额我不能说,这需要你向他们求证,阿里巴巴作为我们的投资方,我并不方便对他们做出评价,这是一个职业操守。

《华夏时报》:星晨急便跟鑫飞鸿目前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陈平:实际情况是我已经跟鑫飞鸿达成了收购的意向,但我们的股东们还没有最终批准。但两家公司在业务上的合并运行已经开始了。

去年我给鑫飞鸿转了2200多万元用于偿债,他们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在成都和上海做了一些投资欠下了不少债务,比如说在成都购买了一些车辆投了800多万元,在上海盖房子投资了1000多万元。这些都是在公司有账目可以查的。

《华夏时报》:公司的声誉很重要,星晨急便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从事快递业务的资质都有可能被吊销?

陈平:如果邮政总局说不让我再做,那我就不做这个事了。如果能继续做我还是希望能够继续下去。毕竟做这行二十多年,有一些经验,并且我热爱这个行业。如果说不是行业法规不让我再做这个事的话,我自己本身是不愿意放弃的。

《华夏时报》:你觉得自己还有机会翻身么?

陈平:(笑)不管以后怎么样,我觉得我肯定不会再按照做星晨急便的思路和模式来做,而且也会探索新的市场定位。很多事情我都没有去尝试。至于外界认为我从此倒下了,这我并不在乎,如果我把名誉看得太重那才真叫倒下了。

陈平,激情老板的急功近利

“事前很少做风险评估”

本报记者 王先知 北京报道

感觉到星晨急便没有希望时,王凤祥(化名)半个月前就选择了离开。作为北京星晨急便速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晨急便”)的创业元老,王凤祥已经在这工作了三年,见证了星晨急便的成长与衰败。

当星晨急便倒闭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时,王凤祥已经在新的快递公司任职,他口中充满激情但同时又急功近利的陈平,也正因为一次“消失”被推入漩涡。

创业团队超70%来自宅急送

3月4日晚间,一条“星晨急便快递倒闭”的消息在网上疯传。第二天,各大媒体开始铺天盖地报道星晨急便倒闭的事情。

据王凤祥介绍,早在2008年底,陈平就开始筹备建立星晨急便。在创立该公司之前,陈平的身份是宅急送总裁。

2009年3月,星晨急便在北京正式创立。当时,陈平对这次创业可谓信心满满:“宅急送的成功花了十几年时间,可那时的创业属于“四无”:无资金无项目无经验无人才。现在钱也有了,经验也有了,什么都有了。”

有传言说,陈平从宅急送走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陈东升和陈显宝给了他一笔钱,外界称有3000万。

“公司成立后,于2010年3月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注资,当时阿里巴巴想多投一些钱进行控股,但是被陈平拒绝了。”王凤祥告诉本报记者,陈平还是想自己掌控星辰急便的发展方向,当年在宅急送因为股份不是最多的,导致陈平在决策中就没有话语权,再加上经营理念的分歧,导致陈平出走宅急送单干。

据王凤祥介绍,当初陈平创业时,从宅急送跳槽出来同陈平一起创业的员工很多,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占到星晨急便创业团队的70%到80%左右,后来陈平也引进了行业内的一些资深人士。

对于当下星晨急便的困境,王凤祥告诉本报记者,在创业的这几年中问题还是不少的,最主要的就是公司一直都未盈利,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模式的原因、平台的原因、货量的原因等等。

据悉,在“星晨急便快递倒闭”的消息传出来之前,很多员工就开始找工作了,但是2月份的工资目前还没有发,此前员工的工资并没有拖欠多少。

激情陈平的致命弱点

事实上, 5个月前对于鑫飞鸿的收购,把陈平迅速推向了失败的悬崖。

2002年8月,鑫飞鸿物流快递网络创建于广州飞鸿快递,是专业从事国内、国际代理、港澳台地区双向收送物流快递业务的联营大型集团公司。

本报记者了解到,星晨急便和深圳鑫飞鸿快递有限公司于2011年10月正式合并,公司名称变更为“星晨急便?鑫飞鸿”,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定位于电子商务B2C、B2B服务的全国性快递公司,合并后的公司由陈平控股。

“收购鑫飞鸿主要是为了增加平台的订单量,收购三个月内,星晨急便大概向鑫飞鸿砸了2700万左右,如果不收购鑫飞鸿,我觉得把今年过过去应该问题不大。”王凤祥告诉本报记者称,在收购鑫飞鸿之前,星晨急便全国每个月的亏损不到100万。

但接下来的整合似乎并不成功。“星晨急便相比于鑫飞鸿的员工更好管理些。”据王凤祥介绍,两家公司文化有差异,市场定位有差异,产品结构有差异,最后导致整合很困难,也直接拖累了星晨急便。

对于认识多年的陈平,用王凤祥的话来说,他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企业家,目前行业中还有许多企业也在用他当初的想法在做事。

不过,陈平还是有着致命的弱点的。王凤祥认为,陈平最大的缺点就是急功近利,也就是企业的步伐迈得太快了;同时陈平是一个想到点子马上就去做的人,事前很少去做风险评估,只是鼓励在做中发现错误,出了问题再去改正。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政策的变化非常频繁。

星晨急便走向何处,是摆在陈平面前的一道难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