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Winamp之殇:最伟大的MP3播放器如何自我毁灭

   时间:2012-06-28 10:53:02 来源:腾讯科技作者:无忌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Ars Technica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Winamp发布至今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这款老牌经典媒体播放器曾经如日中天。但是自2003年发布第五版之后,Winamp已经将近十年没有重大更新了。Ars Technica在文章中梳理了Winamp的发展史,特别指出Winamp因为被AOL收购后管理不善而毁掉了自身。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Winamp之殇:最伟大的MP3播放器如何自我毁灭 

Winamp目前在全球依然拥有数千万用户(腾讯科技配图)

MP3是互联网的自然产物,因此很难以想象在高质量压缩音乐还没有出现的那些岁月。但是确有这么一段时间--即便是在“MP3”成为主流之后,组织、分开和回放收藏的音乐依然给用户留下了笨拙、令人沮丧的体验。

就在这个时候,Winamp提出了自己著名但又古怪的口号--狠狠抽打大羊驼的屁股(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在上世纪90年代末,每位音乐极客都有一个Winamp软件,它的骆驼标识出现在全球,大资金的收购要约也随踵而至。但是在1999年6月AOL斥资8000万至1亿美元高调收购Winamp之后,它几乎立刻失去了创新优势。

Winamp如今已经悄然迎来了15岁的生日,但是互联网仿佛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新贵曾提出的古怪口号。这个口号曾让Winamp听起来像是要带来数字音乐革命一样,而它也的确获得过机遇。

Winamp第一任总经理、也是公司的第一位雇员罗布·罗德(Rob Lord)就此表示,“如果不是AOL收购Winamp之后管理不善,Winamp的今天就应当像苹果iTunes一样如日中天。”Winamp的最早开发者贾斯汀·弗兰克尔(Justin Frankel)也赞同罗德的这一观点。他在接受科技博客BetaNews的采访时表示:“我一直盼望着他们(AOL)能够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正在扼杀Winamp,并赶快寻找出更好的途径。但AOL似乎总是除了内斗外没有任何作为。”

事实上,因为Nullsoft对成为一个传统的企业部门不感兴趣,所以问题早已出现。举例来说,在2000年,也就是AOL收购Winamp一年之后,弗兰克尔曾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点对点文档共享协议Gnutella。很明显,Gnutella的出现让AOL位于弗吉尼亚州杜勒斯总部的权贵们头上开始冒火。

到了2004年年初,《滚石》杂志称Nullsoft的创始人弗兰克尔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极客”--但是显然像AOL这样的公司并不适合危险的极客们。同一年,弗兰克尔辞去了在AOL的工作。当时,弗兰克尔曾在自己的网站写下寥寥数语:“对我而言,编程是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公司制约了我最有效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作为独立个体是无法接受,所以我必须离开。”不过弗兰克尔随后又删除了这段文字。

今天,Winamp仍在继续更新;AOL在2010年发布了首款Android版Winamp,并在2011年发布了Mac版。令人惊讶的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AOL却依然无法通过Winamp获得体面地收入。虽然AOL拒绝透露Winamp的官方收入数据,不过曾在Winamp工作过的前员工预计,Winamp当前的年营收约为600万美元。Winamp在全球仍有以百万计算的用户群体,其中美国本土用户只是一小部分。

然而,Winamp已然错过了应用程序的黄金岁月,它是如何挥霍掉曾经在网络音乐业务上获得的契机的呢?

Winamp之殇:最伟大的MP3播放器如何自我毁灭 

Winamp依旧存活--AOL在2011年发布了Androidp版Winamp(腾讯科技配图)

崭露头角

像大多数公司一样,Winamp的创建是为了解决一个“恼人的问题”。什么问题?在20年前,压缩音乐刚刚成为主流应用,要组织和播放压缩音乐还相当的困难。1994年7月,MP3格式背后的德国科学家们发布了首个编码器,但是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共享和寻找到音乐文件依然难以实现。弗兰克尔在2008年接受博客网站Digital Tools采访时曾表示,他一直在开发“自己想要使用的”软件。他说,“Winamp提供了一种在电脑上听MP3的不错的、愉快的方式。这的确不是第一个MP3播放器,但之前的MP3播放器,都很难让我乐意去用。”

在Winamp之前,除了Windows Media Player或RealPlayer之外,并没有太多的音乐播放器。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没有一款播放器能够提供基本的播放列表,少量可视化以及自定义皮肤等功能,更没法跟Winamp软件媲美的紧密、高效。即便是在今天,Mac版本的Winamp只有4.2MB,而iTunes的Mac安装版则达到了170MB。

Windows Advanced Multimedia Products(WinAMP)发布于1997年4月21日。第二年,当它的母公司Nullsoft正式注册成立时,Winamp软件已经买到了10美元一份拷贝。你以为没人花钱购买Winamp?大错特错。

罗德说,“用户不付费就无法使用Winamp。在我们被收购之前,我们不断通过邮件签收10美元的支票,每个月能赚10万美元!”在1999年5月加入Nullsoft之前,罗德是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学生,并已经参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合法的在线音乐库。罗德说,他在1999年5月加入Nullsoft时已经20多岁,而弗兰克尔才18岁。他们在弗兰克尔亚利桑那州塞多纳的父母家办公,弗兰克尔的父亲查尔斯·弗兰克尔(Charles Frankel)是公司的法律顾问和首席财务官。

他说,“我的头衔是在线战略总监,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职位到底意味着什么,”他说。“当时围绕每件事都有大量战略和战术决策要做,惟独没有编程。弗兰克尔是惟一的一位Winamp的程序员,也是惟一一位能够访问源代码的人。我是从业务层面对产品特征提建议--我发起了互联网第一次货币化。”

罗德的工作就是为公司赚钱找到一条出路。像大多数1990年代的创新公司一样,Nullsoft的计划包括横幅广告和与其它创新公司结盟等。塞多纳人口只有1万人,但因为荒漠风光每年能够吸引到数百万的游客。罗德说,“弗兰克尔来自塞多纳,这造就了他顽强的个人主义性格。”罗德回忆说,当时没有太多的信息能够确保Nullsoft的业务模式能够取得成功,“我们仅仅是让老天爷来做出决定。我认为一句话可以描述我们当时的模式--机缘巧合。”

找到买家

冥冥之中,上苍决定了Winamp的不平凡。在罗德为Nullsoft工作的前两年中,Winamp的用户增长了三倍,从1500万人增至6000万人。收购要约也接踵而至。罗德回忆说,“虽然没有同潜在的收购方举行过会谈,但是Nullsoft却在不断的收到收购要约。”

当时几乎没有公司直接表达出收购的医院,但他们会问一些问题,如“你们有未来发展计划吗?”不久之后,Nullsoft的估值就达到了1亿美元左右,这样的收购价格太难以抗拒。1999年6月,Nullsoft和另一个流媒体播放项目Spinner一起被AOL以4亿美元收购。弗兰克尔得到了当时价值6000万美元的AOL股票,他的父亲也得到了价值1500万美元的股票。

罗德说,Nullsoft是“在疯狂的甜蜜波峰被收购”。到了2000年1月,也就是Nullsoft被收购半年之后,AOL和时代华纳合并。这两家公司的合并曾被认为是“世纪联姻”,但最终却以悲壮的形势收场。AOL把两个项目合并,让Nullsoft搬到了Spinner位于旧金山教会区阿拉巴马大街的由仓库改装成的办公室里。对于规模很小的Nullsoft而言,搬迁至旧金山确实能给其带来发展机遇

参与了这笔交易的每个人都期待接下来的大动作。Spinner时任副总裁弗雷德·麦肯泰尔(Fred McIntyre)表示,“一般的逻辑是,Spinner已经建立了一种服务,而且有一个经验足够丰富的管理团队。”当时副总裁Mclntyre说。“Winamp的已经有了个产品和平台,能够产生有意义的用户应用。”

Spinner联合创始人约什·费尔泽(Josh Felser)回忆说,“AOL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一方,它把两家公司都买了。”费尔泽在1997到1999年期间担任Spinner的在拼命干草,随后担任了AOL的副总裁,并负责被收购的Spinner和Nullsoft。如今,费尔泽已经成为了风险投资公司Freestyle Capital的一名风险投资家。他说,“AOL把我们捆绑在一起,由我来负责两个品牌。很明显我们的文化不同,但当时并没有迹象它们会发生冲突。”

在被AOL收购之初,Winamp仍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麦肯泰尔说,“上世纪90年代末,Winamp.com一个月能有几亿的访问量。我们只管推送广告。这是笔有利可图的业务,虽然不那么性感,但仍是有利可图的生意。”只不过问题很快便接踵而至。

文化冲突

Spinner和Nullsoft曾经的员工们表示,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无法融合。更糟糕的是,由于是同时收购的,有时候谁负责什么都搞不清楚。Nullsoft团队在收购的时候只有4个人,完全被Spinner的人包围了。Spinner的人早就在他们位于波特雷罗山的老仓库里办公了,当Nullsoft的团队来的时候,他们用防水布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帐篷把自己和Spinner的人隔绝开。

因为持有着充裕的现金,自信的Nullsoft由罗德和弗兰克尔掌控公司,并在收购后招聘了数位员工,这时招收的人中就包括负责产品和业务发展的查玛斯·帕里哈皮迪亚(Chamath Palihapitiya)。7年之后,帕里哈皮迪亚成为了Facebook的高管,并成为了全美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的球队金州勇士队的老板之一。去年,《纽约时报》曾取笑他为“非常规的风险投资人。”

帕里哈皮迪亚说,“在我上班的第一天,当我走进办公场地时--我就看到了那个巨大的帐篷。” 他说,“那就是个改装过的血汗工厂的样子。头顶上是大量的明亮的灯。Nullsoft的人搞来好多防水布,所以他们工作的地方总是昏暗的。我总是纳闷:他们在那布底下鼓弄什么?”

生活在斯里兰卡一个加拿大家庭的帕里哈皮迪亚,在滑铁卢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学位。在毕业之后,他曾在加拿大投资银行BMO利时证券(BMO Nesbitt Burns)工作一年时间。但是仅仅一年之后,帕里哈皮迪亚便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厌倦,并开始向自己“感兴趣的公司提交简历。”帕里哈皮迪亚说,“我曾向Winamp、eBay和谷歌(微博)发送过求职简历,但除了Winamp之外,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我的申请。我拥有相当好的技术,我只是不明白Winamp为何要雇用我。我确实没有实践经验。Winamp看上去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不过诚实的讲,我对这家公司几乎不了解。但是因为我想Winamp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我接受了来自Winamp的邀请。”

尽管缺少正式的业务培训,弗兰克尔、罗德、史蒂夫·哥迪吉安(Steve Gedikian,目前已是苹果高管)、伊安·罗杰斯(Ian Rogers,如今已担任Topspin首席执行官)开始努力大幅提升Winamp的业务。

但是与Spinner的摩擦可不止防水布那么简单。第一个问题爆发了。当时,AOL管理层宣布,尽管Nullsoft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但是Spinner有着更为正统的公司领导层,是一家更为成熟的公司,因此Spinner被授予了财务权和管理权,管辖两个部门。Spinner的费尔泽承认,“两家公司在预算分配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冲突。罗德对Spinner获得控制权一事勃然大怒,给Spinner的预算比Winamp的多,但是Winamp比Spinner大。”

罗德说,“1999年到2001年,Winamp的用户从1500万增至6000万。这太反常了。我们和Spinner在一个办公室,他们有40到60人,我们只有4个人。我们在用户量上是他们的10倍,增长速度比他们快的多。那情形太诡异了。是我们引导着一切。

Winamp之殇:最伟大的MP3播放器如何自我毁灭 

弗雷德·麦肯泰尔在1998年至2004年曾在Spinner和Winamp工作;随后开始在AOL工作;2007年至2009年,麦肯泰尔又回到Winamp工作(腾讯科技配图)

差点成为Pandora

就在Nullsoft眼见着自己就要为Spinner让位的时候,AOL旗下的所有企业发现自己都被排在了AOL的“互动资产”部门(其中包括了ICQ、MapQuest和其它业务),地位在AOL当时的传统生机业务--“服务”业务之后。

根据AOL在2000年6月30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年报显示,AOL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拥有2320万用户,而Winamp已经拥有了2500万用户。但是接入服务贡献了巨大利润,AOL想要重点推广。

2000年AOL做了一个极端失败的商业决策。当时麦肯泰尔和帕里哈皮迪亚起草一份关于AOL第一份音乐订阅服务计划,但是这个提议直到2003年才被转化成为一个名为“MusicNet”的品牌,这要比Rhapsody在2001年推出音乐订阅服务晚了两年的时间。麦肯泰尔说,AOL没有重用音乐订阅业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公司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的支付系统,而这个付费系统是和网络接入服务是一体的。

他说,“AOL当时曾坚持认为,我们必须使用接入服务的支付系统”,这个决定就像雅虎要求Flickr的用户必须使用雅虎账户登录一样愚蠢。而这又带出了Winamp的另一个大问题:Winamp的独特文化没法和AOL共存,Winamp主要的用户都是音乐发烧友,极客和那些对MP3品质要求极高的人,换句话说,Winamp在21世纪除的核心用户对AOL这样的公司并不感兴趣。麦肯泰尔总结说,“如果不是AOL非逼着用户在安装Winamp的时候也安装网景浏览器或是AOL的其它产品,Winamp现在应该拥有更多的用户。”

杰斯卡·弗兰克林-霍奇(Jascha Franklin-Hodge)曾担任过Spinner的技术人员,在2003年开始担任软件开发总监。随后,他联合创办了Blue State Digital,这家公司在2008年奥巴马总统竞选时向其提供了社交媒体战略。弗兰克林-霍奇说,“你想想在2000年的时候AOL还缺什么。就今天的媒体系统而言,那个时候它唯一缺少的就是硬件了。他们有了最好的播放软件Winamp;理论上说,时代华纳的内容库本可以成为流媒体先驱;还有广播服务。他们有了该有的一切。AOL本可以成为今天的Spotify,成为今天的Pandora。“

但是实际情况是,AOL依然是AOL。尽管旗下的Winamp有着那么多音乐粉丝和死忠的极客,AOL却只想着如何把这些用户都变成网络接入的用户,AOL眼里只有网络接入服务,其它可变现的策略都被边缘化了。时过境迁,网络接入和Winamp业务双双停滞。(今天,AOL网络接入服务只有仅仅330万用户。)麦肯泰尔说,“在2002年到2007年期间,AOL只知道Winamp是它的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对如何使用这一资产一无所知。”

可选择的历史

当然,另一个大问题是,2001年底的时候,iPod上市了。就像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发布iPod时宣称的那样,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了MP3播放器,但是他们都太烂了。到2003年,苹果已经卖出了100万部iPod并推出了iTunes音乐商店。

弗兰克林-霍奇说,“苹果彻底的主宰了音乐市场。我认为这家公司早有预谋--截至2002年年底,2600万AOL用户成为了iPod的最初用户群。苹果明白数字音乐是一个更具优势的消费领域,他们构筑了这条路径。而我们没有找到这条路。”

其他Winamp的前员工也认为,Winamp的衰落归咎于AOL没有利用好原有的用户群。帕里哈皮迪亚说,“在我所知道的公司当中,AOL最喜欢否定提案。官僚作风让AOL把每个商业决策都搞得像政治决策一样麻烦,很多好想法都流产了。”

即便是Winamp在推出MusicNet服务时,市场中也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而且苹果还没有推出iTunes。如果Winamp、Spinner和AOL当时做出不同的决策,也许数字音乐的历史就会改写了。

帕里哈皮迪亚说,“什么都代替不了执行力。大部分的收购案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收购者总想尽可能地控制被收购企业。主体压制了年轻企业的发展。有些并不是有意想压制,但很多的收购都是这样的结局。在这个案例里很明显。如果你收购了Nullsoft,但是让你自主运营,它会做的更多更好么?很有可能。”

与此同时,核心的应用程序也越来越糟糕了。2002年8月,Winamp第3版重新设计后问世,但一些用户觉得华而不实,不少人甚至换回了老版本。到2003年,当iTune和iPod快速上升的时候,Winamp已经深陷泥沼了。

爆发冲突

Winamp和Gnutella的创造者弗兰克尔的点子并没有枯竭。但不幸的是,他想法都激怒了AOL。当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准备和Gnutella的用户对薄公堂的时候,弗兰克尔正忙着和AOL在弗吉尼亚的总部接头,希望让Nullsoft摆脱AOL的管束。除了在2000年9月推出的Gnutella之外,弗兰克尔还编了一个程序阻止AOL即时通讯工具中的广告。那之后,总部就告诫他未经批准不得在博客中发布类似的东西。

弗兰克尔在2004年1月13日刊发的《滚石》杂志中曾经表示,“AOL不应该眼睁睁看着用户流失而坐以待毙。我的意思是,作为股东,我希望公司能够不断创新,我希望公司可以创造对世界和社会有用的东西。”

和AOL的争吵在2003年5月中旬彻底爆发了。当时弗兰克尔在Nullsoft被收购4年之时推出了文件共享和聊天工具Waste。不出所料,AOL在24小时内就叫停了该业务。弗兰克尔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断反驳AOL的混账理论。”当时AOL要求用户在安装Winamp的时候桌面上必须出现AOL的标志。弗兰克尔急得跳脚。“听着,我的用户不喜欢用AOL,他们觉得AOL糟透了!”

弗兰克尔同意继续留任直到Winamp 5推出。当2003年12月这款程序上市之后,弗兰克尔在2004年1月便选择了理智。一年之内,AOL彻底关停了Nullsoft,将剩余的开发部门迁回弗吉尼亚总部。当时,在线杂志《Slate》还撰文怀念最后一个“小牛科技公司”的离去。

Winamp之殇:最伟大的MP3播放器如何自我毁灭 

2012年的Winamp团队(腾讯科技配图)

输血Winamp

整个故事最神奇的部分就是Winamp并没有在2004年就此死去。在接下来的3年里,Winamp都没有发布过新版产品。本·伦敦(Ben London)是AOL的高级技术经理,2004年8月,他在AOL总部授命接管了Winamp。他承认AOL的不断变化的战略拖慢发展的步伐。伦敦说,“对长线投资没有耐心。我们制定了一个6个月的发展规划,然后突然,重组并入另一个集团,然后新的领导会要求我们关注别的地方。”

但是Winamp依然在稳步发展。2007年10周年纪念版发布,Winamp拥有了9000万活跃用户群,在弗兰克尔后时代达到了顶峰。

一直担任AOL业务主管,并在2006年出任Winamp业务开发总监的山姆·韦伯(Sam Weber)说,“Winamp没有业务人员。伦敦管理着5名开发者,他们负责shoutcast.com和winamp.com,以及客户支持服务。”韦伯说,他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个惊奇的事实:尽管美国境内的用户下跌到谷底,但是国际市场却异常活跃。他说,“如果你在华盛顿有一个6个人的团队,在全球拥有5000万用户,其中的90%都在国外,你会怎么办?”他的团队仔细分析后发现,他们拥有500万土耳其用户和200万巴西用户。

Winamp团队决定制定一个新的商业计划,设想是否能添加下载服务,流媒体服务,或是在下载的时候买广告。他说,“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发布并复兴这款产品,在界面和技术层面升级,让Shoutcast更简单易用,我们开始将用户转化成收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推出了多语言版本。”简言之,在弗吉尼亚总部的这支新的Winamp团队开始着手处理AOL早就该干的事。

韦伯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别把好事办砸。别把它当做传播AOL品牌服务的渠道。要想办法接近用户。”于是Winamp5.5出现了正式的德文版,波兰语版,法语版。更重要的是,公司开始着手通过免费增值服务收费。他说,“你买一个高级版,你就得到免费增值服务,只要你有1%的用户买,就是足够大的生意。”目前,Winamp专业版售价20美元,拥有成千上万的付费用户,贡献数以百万级的收入。另一个收入是winamp.com的广告所得,这个网站每个月好几百万的点击量,可观的广告费可以轻松入账。

但是还有一条更好的挣钱途径:把Winam嵌到浏览器的工具条里。韦伯解释说,这会带来大量的收入,搜索挣得可比条幅广告多得多。他说,“谷歌和AOL有协议,所以我们通过AdSense发布。现在我们每天有上百万的提问,我们会推出eMusic。任何时候任何人搜索任何东西,你都能看到它。这都是真金白银。如果保持这个模式,这将是个巨大的广告规模。”

Winamp之殇:最伟大的MP3播放器如何自我毁灭 

基诺·尤哈姆(Geno Yoham)当前是Winamp团队的负责人(腾讯科技配图)

东山再起?

在创办15年之后,所有的Winamp早期员工都已经选择了离开,Winamp也远离了弗兰克尔。他的用户基数是停滞不增,而Rdio、Spotify、Pandora等竞争者却保持增长,更不用说iTunes--iTunes去年买掉了它的第150亿首歌曲。

但基诺·尤哈姆——Winamp自2008年10以来的总监,争论说Winamp将继续做出色的媒体播放器,尤其是在苹果还没深耕的新兴市场。他说,“iTunes是第一,我们排名第二。这品牌很有价值,是你身边的媒体播放器。”

Winamp表示,其目前在全球依然拥有3000万用户,而美国本土用户只有不到100万。Winamp也开始设立目标平台(比方Android),而不再是目标市场。Winamp此前还曾指出,自从2010年10月发布Android版App以来,已经有了1900万的安装量。Winamp能否东山再起?

“我们在考虑再次买回Winamp。”曾经的Spinner高管、现在的风险投资家Josh Felser说,他和其他投资者曾在2003年就试图向AOL买下Winamp。他仍然酷爱Winamp的创意和它营造的社区,并相信这些仍有望货币化。

已经成为了风险投资人的费尔泽表示,“Winamp为音乐里的某种社交开了头。那只是你能看见人们在听什么。这感觉不对。”他说,“Winamp有个很独特、前卫、精通技术的社区,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很有价值的社区。那是个需要理解的重要项目。我们能赋予它什么特性让它再次变得更贴切?我还不知道,我必须认真对待。”

不过费尔泽也坦然道,“虽然去思考怎么在现有的社区和历史上重振Winamp很让人兴奋。但我还没有花过超过5分钟的时间去想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