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运营商“网优”新课题:为移动互联网定制管道

   时间:2012-07-24 09:39:54 来源:通信产业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过去一年中,移动互联网迎来井喷式发展。苹果在iPhone和iPad上的创新突破了用户体验的临界点;Android开放联盟突破了智能终端价格的临界点。云计算的发展支持以超低成本进行内容和应用的创新,驱动整个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现在各种应用商店累计已有100万应用。

终端和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的需求。语音业务趋于饱和,数据业务爆发式增长。随着运营商确定流量经营战略,网络转型战略也呼之欲出。

数据业务的特性决定了用户对业务的感知是十分敏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关心的不再是电话能否接通,而是全方位的用户感知。

数据业务的发展为运营商提供了新的盈利空间,通过对网络的用户、业务、终端分级,提供差异化用户感知,能够打造一条智能管道;另一方面,数据业务也给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网络指标为依据的传统网规网优方法已经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以用户感知为依据的新网优成为运营商面临的新课题。

精细化网规梳理流量

覆盖与容量是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业务对于网络的覆盖与容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兴通讯网优专家表示,相对于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对网络覆盖的质量要求更高,且越是高速的数据应用,如在线视频,对网络覆盖的要求就越高。另一方面,数据业务多发生在室内环境中,相对于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下的覆盖质量通常比较恶劣,且通信频段越高,室内覆盖的效果越差。这些都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覆盖规划带来了挑战。

基于用户感知的网络规划希望给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接入条件。但是传统平面式的宏蜂窝覆盖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全场景立体无缝覆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覆盖规划研究的重点,通过场景化定制的覆盖产品和创新的组网技术,最终满足用户随处接入的需求。

数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扩容是运营商必然的选择,然而,相比于传统的扩容方法,移动互联网时代,针对数据业务的网络扩容也应该更加精细化。

对此,中兴通讯网优专家表示,精细化容量规划是顺利开展流量经营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高负荷网络下的用户感知,需及时启动网络扩容。和简单基于资源负荷的扩容方法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扩容分析方法将更加精细化,最重要的差别在于精细化的扩容分析方法将从用户和业务的角度识别流量的价值,然后决定是否扩容。

为了帮助运营商准确了解网络的负荷情况,有效评估网络投资的效益,建立一个合理的负荷评估模型是必须的。这需要网络规划者从端到端的角度全面分析通信管道中存在的资源瓶颈,为各种资源建立负荷评估模型,并针对全网的资源利用率研究评估模型。

多网协同彻底分流

面对汹涌的数据洪流,通过一张网络很难承载全部的流量。目前,我国运营商都运营着多张网络。而“多网运营”是把双刃剑:做得好,能够充分发挥每张网络的优势,节省网络投资;做得不好,网络运营维护成本将大大增加,用户体验也将受到影响。

关键在于做好多网协同。要做到多网协同,首先要明确不同网络的定位。在蜂窝网络方面,目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定位基本相同,2G网络承载语音和低速数据,3G网络承载高速数据。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网络情况更复杂。按照中国移动四网协同的网络定位,在蜂窝网络方面,GSM网络主要承载语音,TD网络主要承载低速数据业务,而未来将要大规模部署的TD-LTE网络重点承载高速数据业务。与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的是,中国移动将3G网络定位于低速数据业务。

在蜂窝网络之外,三大运营商都将目光瞄准了WLAN。WLAN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另一张网”。WLAN网络定位于热点地区大数据流量的承载。相比之下,中国移动部署WLAN网络的热情最高。目前,如何做好网管建设,将WLAN打造成一张电信级的网络是中国移动努力的重点。

由于网络定位不同,运营商的多网协同策略也不尽相同。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协同策略相对简单,就是在保证2G网络通话质量和3G网络承载数据能力的同时,引导更多的用户向3G网络迁移。

中国电信网络优化人员表示,1X语音用户关注的是接入时长、通话质量,这些对于语音用户来说是很敏感的。而EVDO网络主要用于数据业务,客户感知最明显的则是网速能否满足业务的需求,无线信号信噪比直接影响网络速度和系统的吞吐量。

中国联通网络优化人员表示,WCDMA网络正逐渐成为承载容量和各种数据业务的主要网络,GSM1800网络利用率正慢慢降低,可以进行适当的容量缩减,然后完成逐步替换。未来,GSM900网络由于其频率低,覆盖范围大,仍然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负责广域覆盖,而WCDMA网络将会逐步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不断的加强。

而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卸载G网压力,分流G网流量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这方面,TD流量倒挂仍是主要问题。中国移动专家表示,在初期这个问题很严重。2010年以来,经过加强TD网络覆盖以及参数设置,这一现象得到缓解。但是,目前,TD网络闲置的情况仍然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TD终端的渗透率不足。要解决G的压力问题,一方面从G网络本身入手,采取部署微基站等方法提升G网能力。另一方面,多模多连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多网共同覆盖的环境下,多模终端可以同时连接到不同网络,并将不同业务匹配至更合适的网络上传输。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这方面展开试点。

打造网优平台,优化网优手段

既要应对数据流量给网络带来的变化,又要同时运营多张网络,网规网优工作的任务量越来越大。以传统的网规网优方法,网优人员越来越难以应付不断增长的工作量。

在建设网优平台之前,各运营商的优化工具以仪表和OMC-R为主,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优化工具已无法满足全网优化的生产与管理需求。虽然各运营商都建立了省一级的网优平台,但是优化基础数据仍未能完全集中化,例如部分省的无线资源数据在本省的资源管理系统中管理,性能数据由话务网管管理,MR数据在OMC中管理,还有很多路测数据是分散到优化工程师的笔记本电脑中管理、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数据则分散到地市由人工用Excel管理。

运营商已经无法满足网络规模极速膨胀对优化人员的需求。中国移动专家表示,需要考虑建设网络优化平台,对外开放数据,让小工具能够生长在平台上,充分的固化那些容易遗失的优化经验。

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于近两年组织建设了集中的无线网络优化平台。中国移动建设了以省网优平台为主的网络优化支撑工具体系。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则搭建了总部、省两级网优平台,以加强对无线优化工作的集中管理。

中国移动专家表示,针对网优平台建设,目前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接口的“归一化”和“个性化”选择问题,如何支撑优化工作流程,如何处理通用平台与专业工具的关系,如何保障基础数据质量,软件体系架构优化和部署方式选择等。未来,运营商的优化工具必定是向着优化工具集的方向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