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运营商的“微信”困局:从收费走向平台分成

   时间:2013-04-07 11:33:17 来源:通信世界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微信的快速发展,其对信令通道的无限制占用将运营商与OTT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而矛盾的焦点也走到了利益分配的档口。

3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以下简称“工信部”)苗圩表示,目前,工信部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而据媒体报道,工信部决策层已明确表示:“微信收费是肯定,但具体如何收费还在斟酌研究中。”

尽管腾讯此前曾多次表态,微信不会收费。但随着工信部态度的明确,微信走向“被收费”似乎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在这次利益博弈中,运营商与OTT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战火被扇旺,而微信只是一根被点燃的导火索。

角色变化:运营商转向渠道提供者

移动互联网确实带来了太多的改变,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移动运营商。趋于饱和的电信市场、互联网企业对传统电信业务的渗透与侵蚀,使运营商不得不做出调整以应对挑战。而微信等OTT业务的出现将这一挑战难度再次升级。

互联网企业对运营商发起的这场挑战,与其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用户需求增速带来的业务变化,实际上却是双方对价值观的不同认识导致。

IHS分析师崔辰毓表示,OTT服务提供商由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演化过来,它们基于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目前,很多手机上的APP均是从PC上得到的灵感或者直接移植过来。相反,移动运营商基于用户需求的种类有限,更多的是提供基于需求的服务质量,如信号稳定性等,因此并未一开始就意识到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价值。

有因必有果。没有及时适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这场变化,却又再次迎来了OTT,尽管数据流量的暴增曾令运营商兴奋,但兴奋之后却是痛苦。

中国移动201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收入增长53.6%。其中微信等OTT应用拉动了10%的流量。快乐并痛苦着,尽管流量在增长,但60%的网络资源消耗显得有点入不敷出。

更重要的是,OTT已经打破电信围墙,并开始对传统电信业务造成冲击,首当其冲的是短信、语音等业务。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增幅为四年最低。今年1-2月,整个短彩信业务同比下降一成。在语音方面,根据中国移动内部数据,截至目前,其话音业务已经破纪录地出现四个月的连续负增长。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运营商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开放与能力成为了运营商近年来提到的最多话题,在推进中,运营商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转变。“在移动互联网、OTT等快速发展的同时,运营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渠道提供者。” 崔辰毓说。

目前,大部分移动运营商已拥有自己的移动应用商店,并通过优厚的政策吸引开发者为其提供优质丰富的应用资源。以中国移动为例,截至2012年7月,中国移动 MobileMarket上架应用突破12.6万个,平台注册开发者超过370万,累计下载量近9亿次,日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

被收费:或转战平台分成

OTT业务的“永远在线”对信令通道的无限占用,让运营商备感难受。从目前来看,运营商也尚未找到应对之举,它们希望通过收费来缓解OTT业务的冲击,并对其资源占用做出补偿。

“可能收费,但不会大幅度收费”这是苗圩对微信收费做出的表态,尽管有些模糊,但倾向性仍然明显。“微信”似乎已经难逃“被收费”的命运。但收费能否真正弱化这一矛盾,并解决根本问题,很难权衡。

崔辰毓表示,OTT业务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收费并不是理想的方式,即使对微信收费,也会有其他的APP出现。他认为,合作可能产生双赢的局面。

对于合作,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日前曾表示,我们跟运营商应该是越来越多合作的关系,因为产生大量流量,运营商也会从过去语音转向数据流量业务经营为主,未来绝对是合作空间越来越大。而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指出, OTT公司走到今天与运营商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而未来,运营商和OTT公司不会发展成水火关系。他同时表示,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不管你用任何的创新模式,基本的经济规律在创新当中仍然有效。

尽管常小兵的这一论调被业界广泛解读为运营商未来将向微信收费,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运营商与微信合作共赢也是遵循经济规模的一种体现。

那么如何合作,业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微信走的是Facebook模式,在这阶段绝不会像微信用户提出收费要求,而腾讯独自掏腰包弥补运营商短信的缺口也不太可能,所以腾讯最终很可能只有选择与运营商联运微信收费。运营商自然很高兴出面向用户推出收费方案,而后双方再按比例实施分成。

而崔辰毓则表示,尽管工信部态度比较模糊,但对收费有一定的倾向性。一旦收费对腾讯将带来巨大冲击,尤其腾讯还在筹建基于微信的手机游戏平台,迫于压力,腾讯很可能与运营商合作,进行一定的平台分成。“在移动应用商店中,运营商正在积极与APP开发者合作,这一模式同样可以转嫁,运营商也可以与OTT服务提供商合作。”

业务对战:运营商面临诸多挑战

确实,运营商并不太习惯移动互联网的这场变局,在行动上始终较互联网企业慢一拍,但仍在坚持并努力着。

一方面,运营商将占用了大量网络资源的OTT业务,如微信、手机助手等产生的网络流量单列出来,为即将的收费做足准备。同时,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开始筹划自己的OTT业务,以正面应对这场较量。

近日有消息透露,中国电信已经选择与网易合作,重新打造OTT工具“翼信”。新“翼信”强调开放性,支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用户进行手机注册。同时,翼信支持手机用户为中国电信固话进行留言。目前,“翼信”正处于测试阶段,预计第二季度即可推出正式版本。而在此之前,中国移动已决定将飞信与飞聊合并,通过将灵犀、VOIP等产品功能结合到新飞信中,同时与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重构为融合通信产品。

很显然,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业务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收费与否,其自身能力的提升都至关重要。然而,运营商OTT业务能否真正对微信进行有效还击,仍有待考量。

以飞信为例,中国移动在2007年就推出了这一产品,借助免费短信、手机与PC的互通等特性,飞信早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移动希望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功能需要付费才能拥有,而其自身特性的发展却被忽略,即使最简单的不同运营商用户之间的互通,在意识到微信冲击后,运营商才在2012年开发非移动用户的注册。这也使得微信仅发展一年,其用户数就远超发展多年的飞信。据了解,目前微信用户已超过3亿,而飞信用户为2亿。

不可否认运营商发展OTT业务的重要性,但其发展也需要更加的开放,基于用户侧体验的思考。崔辰毓表示,“运营商OTT业务能否保证不同运营商的用户互联互通?是否需要收入附加费用以及如何植入用户?都是需要考虑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