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易到用车VS Uber 互联网“车”市场的分享客

   时间:2014-04-29 10:20:5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互联网 易到用车

对于外企入华,国内媒体和行业关注者总是报以友好的期待。近日,随着国外打车应用Uber的入华,又在上周正式登陆北京市场,媒体间一场关于国内外互联网用车的讨论也随之兴起。

据悉, Uber在美国市场已成熟,备受业内看好。但对于在中国市场发展多年的易到用车而言,Uber还是新来的“队友”,在不同的土壤下,Uber这款给中国人用的美国产品从踏上中国市场的第一天起,就备受关注。

Uber着陆北京

在今年2月,Uber宣布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并正式为自己取了个中文名“优步”。而此之前,Uber已经在中国市场里试运营了半年的时间。此后媒体上便很少能够看到Uber的身影。而同时,国内用车App市场上的竞争如火如荼。在上周,Uber正式进入北京。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Uber在北京的运营还只是试运营阶段,在运营方式上依然会沿用此前在上海、广州、深圳的方式——和租车公司合作,提供接受Uber培训和认证的司机及车辆。

由于是试运营阶段,目前在北京市场Uber的车数量尚有限。服务范围也有待拓展。目前Uber有限的车辆集中在北京的CBD、三里屯地区,所服务的范围也仅限于这两个地区。

Uber的入华之路

纵观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在经历长达77天之久的烧钱大战之后,已经日趋疲软。而以易到用车、Uber、AA租车等互联网用车服务为代表的O2O模式异军突起。Uber在华发展真正的竞争对手也并非是嘀嘀、快的这两家(出租车)打车软件。熟悉Uber在国外发展模式的人都有所了解,Uber的受众群体不是选择出租车出行的群体,而是选择商务车出行的人群。

因此,Uber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在北京市场的布局,直接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 “易到用车”。在易到用车已经深耕多年的互联网用车市场中,Uber作为后来者,则会变得相对困难。

据了解,易到用车是中国第一家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的互联网公司,2010年5月创立,总部位于北京。2013年12月完成6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携程和DCM领投。目前,易到用车已经覆盖全中国57个重点城市,从预订到完成整个系统派单耗时仅需12秒,定派成功率是99%,随叫随到的平均等待时长是13分钟。管理的司机已达到50,000名,活跃用户超过200万,并和携程、去哪儿等网站合作。

通过分享经济的互联网模式,在国内易到用车已经成为商务用车市场中的标杆性企业。另据笔者此前多次体验经历来看,在产品服务方面,易到用车提供APP、网站、电话等多种预订方式,还支持随叫随到、接送机、日租等服务。同时在车辆和种类方面,易到用车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可以实现提供不同种类的车型供用户选择,服务较为人性化。

相比较易到用车而言, Uber在这些方面则显的较为不足。打开Uber APP,地图上显示的车辆寥寥无几。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Uber在国内只支持随叫随到,而车型和数量方面,只提供奔驰E系及同类级轿车,每个城市的汽车数量也只有数十辆。

对于Uber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改进建议,“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加速在产品、覆盖城市数量、车辆的方面的完善,而并非试图去挑战国内本土化的运营团队。”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外企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但是由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不深入,难以实现深耕挖掘,从而败走中国。这样的案例仅在科技行业已屡见不鲜,如此前的谷歌、eBay、新蛋等巨头企业。

诚然,Uber如若做不到“接地气”,也将存在风险。针对Uber入华,业内人士与关注行业的网友,也积极为Uber提出建议:如何做到本土化、处理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也是Uber急需解决的课题。

参考媒体朋友们的多方关注,给Uber提出几点建议:

1、Uber的App菜单,希望能合理的加入发票功能;

2、希望Uber能加多北京与上海的车辆配备,当务之急不是去扩展更多的城市,而是在已经开拓的城市增加服务能力;

3、Uber的功能只有一个随叫随到,太单一,尽快增加服务模式和场景,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4、Uber的App进入时的引导时间过长,需要优化;

Uber为国内同行业带来了什么?

 

值得肯定的是,Uber的进入,间接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内这片蕴藏着巨大能量的互联网“车”市场,外来产品与本土服务的碰撞,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更是对这一行业日趋上升的肯定。在烟雾缭绕的“打车资本战”中,不论是乘客还是看客,都希望这个市场能够专注和回归到产品及体验本身。笔者猜想,或许有一天,易到与uber也会掀起新一轮的“互联网用车之战”,在不伤害用车体验和做好这件事情的基础上,良性的竞争,也可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