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P2P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会死吗?

   时间:2014-11-18 12:10:42 来源:IT时代周刊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P2P网贷在未来一年里的发展速度会不会减缓?P2P网贷会不会成为未来理财的潮流?

以从业者的角度来看,P2P作为一个细分行业存在并发展下去已经是确定的事情,这个结论是考虑了行业发展,未来空间和监管态度得出的。

行业发展

P2P这一年多以来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一方面说明了理财端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贷款端对于资金的渴求。任何行业在发展之初都是野蛮生长的,乱象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行业吸引了诸多资本和资金的进入。参考团购当年的盛况,跑路的团购网站其实也不在少数,只是因为性质不同,大家不会有P2P跑路那么强烈的“肉痛感”。

现在的情况是小贷公司越来越广泛的与P2P合作,以P2P为主要资金来源,部分小贷已经完全是全盘对接了,大一些的小贷还是有些谨慎地部分合作;线下P2P们有自己开门店的,也有越来越深介入到终端借贷市场的;需要培育的是纯线上这部分,目前发展规模很有限。

未来空间

其实我专栏一直欠一篇展望未来的,但因为还没完全构思好,只能简单说说我自己的粗浅认识。

随着监管明晰和竞争加剧,缺乏完整团队的,风控不过关且后台不够硬的,缺乏有效推广手段的平台都将被淘汰。这种淘汰可能是经营不下去的跑路,也可能是行业并购。但以我个人态度来看,大部分平台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值得收购的有几样东西:渠道,技术,数据和人。大部分平台没有自有渠道,技术很薄弱,数据积累差,团队就更别提了。像翼龙贷这种平台,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够高大上,但是能勤勤恳恳沉下去开出那么多家门店,是有自己价值的,也难怪联想愿意高价收购。

P2P从债权获取层面来说,不太可能变成几家独大的寡头局面,区域性小贷公司的资源能够支撑一些P2P平台获得债权(当然这会提高区域性风险),一些特色债权(比如车贷,学生消费贷)也能支持一部分特色平台活下去

但是从理财端考虑,老平台,风投背景平台和国资平台,由于其隐性信用的作用,在吸引理财客户上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而新平台和小平台获客成本会逐渐提高。通过更高的利息或更高的推广费用吸引客户,本身就是饮鸩止渴的办法。P2P的利润率目前来看是不太高的,当然可以烧钱推广烧成行业前几名,但不挣钱的商业模式我自己是不看好的,P2P说到底是金融属性居多,你见过哪个金融机构是长期烧钱亏本运营的?

因此我认为未来首先会出现类似火球计划等P2P债权打包产品(这类模式目前有一定的法律瑕疵,也有一定风险,请慎重考虑),解决一部分中小平台的问题,但借贷市场的恶化,较高的政策要求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冲击,接下来中小平台会更加难以获得理财用户,最后要么完蛋,要么沦为单纯的债权提供者。

监管态度

一行三会加国务院都已经多次表态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互联网金融要支持创新,给予容忍度。目前的消息也是行业监管总则已报送国务院,细则可能由各地金融办制订。这基本可以确认P2P不会被叫停或禁止,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是问P2P会不会像比特币一样被封杀,这两者本质不同,不可能相提并论的。

多说一句,细则的制订必然是行业巨头深度参与的过程,对金融领域政策制订有了解你就会知道,这类政策制订时都是由主管部门召集行业中的主要企业征求意见,很多业务层面甚至都是由这些企业来起草初稿,主管部门汇总后再进行编辑的。行业地位决定了游戏规则对你是否有利,对于已经在行业中领先的巨头,门槛越高越有利,这一方面会让行业走向规范,另一方面也会印证我上面所说的,中小平台生存空间急剧缩小。

至于第二个问题,与其说P2P是否会成为潮流,不如说互联网理财会不会成为潮流,当P2P的监管明确,征信统一,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时,自然会成为互联网理财产品中的组成部分。

P2P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会死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