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商巨头混业情结浓厚 广泛布局互联网金融

   时间:2014-12-03 09:33:2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国是分业经营、监管的金融体制,但目前互联网金融混业趋势显现,纵观电商巨头近年来在该领域的布局,显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以京东、阿里为例,它们几乎涉足了互联网金融的所有领域,混业经营。业内人士指出,因各项互联网金融业务围绕贸易布局,因此电商具有天然的混业倾向。此外,或许是基于相似的基因,近期P2P与众筹显现融合趋势,部分平台出现“混血”产品,而这些产品目前又多集中在消费领域。

针对这种混业趋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深入调研。

目前,电商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分散特性,几乎涵盖互联网金融所有领域,混业经营,且各项业务表面看来似乎无太多联系。

以京东金融为例,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就包括消费金融(京东白条)、理财、众筹、小贷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金融近日宣布,上线仅4个多月的京东众筹筹资金额已突破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电商巨头阿里金融系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同样兴趣广泛。

那么,为何电商巨头入局互联网金融,都喜欢玩跨界、混业,且多少有那么一点注意力不集中?对此,P2P研究机构棕榈树CEO洪自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电商巨头的思路可能是广泛布局,留后观察;此外,这也可能与其互联网金融业务以贸易为核心的基调有关。

几乎涉足互联网金融所有领域

近日,京东金融对外宣布,京东众筹筹资金额破亿。资料显示,京东众筹今年7月才正式上线,至今不过4个多月,这份成绩单在众筹业内算是非常突出。“京东众筹项目筹资成功率近90%,百万级项目达18个,千万级别项目有3个。”京东金融市场公关部总监焦宏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

不过,从体量来看,众筹目前只是京东金融较小的一个板块。

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对记者表示,京东金融目前有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及支付;陆续推出了京保贝、白条、网银钱包、小金库、京东众筹、京小贷等产品。在京东金融的首页,可以见到的产品包括票据理财、保险、基金、债券等。

而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电商巨头,阿里金融系,对互联网金融也同样兴趣广泛。

10月16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宣布正式定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蚂蚁金服)。目前其旗下拥有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及筹备中的浙江网商银行等品牌。

目前,两大电商巨头基本涉足了互联网金融的全部领域。

专家:电商有天然混业倾向

电商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十分广泛,表面看起来也非常松散。比如京东金融的五大业务板块,相互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蚂蚁金服旗下的业务平台,目前也多相互独立。

京东做这种发散性的、多方向的布局是出于什么考虑?对此,姚乃胜只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京东金融经营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依托京东电商平台十年来积累的交易数据和信用体系,致力于服务京东全产业链,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融资、理财、支付等各类互联网金融服务。”

不过,洪自华表示,电商做互联网金融,一般以贸易为核心,电商平台是网上贸易的集散地,有贸易的地方就有各种金融需求。电商首先做的,可能就是去满足基于贸易发散出来的各种金融需求。因而电商入局互联网金融,天然就有跨界、混业的倾向。

纵观京东金融发展历程,其业务以贸易为核心的散发特性较为明显。针对个人,京东金融推出了消费金融业务,也即京东白条;针对供应商,京东金融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针对网购中的支付需求,京东收购了网银在线;而其最近推出的众筹业务,也是基于电商平台固有资源的产品众筹。

未来或延伸至电商生态圈外

京东金融副总裁刘长宏在谈及平台业务版图时曾表示,“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京东的生态圈做好。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从最初为京东供应商提供服务,到延伸至京东的合作伙伴,现在主要是围绕着京东上下游客户来做。未来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会拓展到京东生态圈之外。”

姚乃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开放合作,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创新公司和电商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伙伴谋求共赢,夯实金融平台门户基础。

“电商巨头可能有一个考虑,就是广泛布局,留后观察。先入场,熟悉业务,了解市场。因为盘子不大,并不需要很多资金。”洪自华说。

网贷行业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最有代表性的领域。但根据网贷之家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1月,我国网贷行业平均每家平台贷款余额只有5820.84万元。其他领域,比如众筹,规模更是小得多。在这一背景下,电商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广泛的初期布局,的确并无太大资金压力。

对于阿里金融系而言,打通存贷汇,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似乎也早就是题中之义。浙江网商银行(筹)一旦正式开业,阿里金融系存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不难发现,阿里金融系业务同样源于电商,不过,其向外扩张的意图也逐渐显现。

蚂蚁金服旗下品牌“芝麻信用”此前已正式启用二级域名zhima.alipay.com,并发布“即将推出”的页面。不过,阿里巴巴方面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上线时间表。

据了解,阿里“芝麻信用”虽未上线,但已开展一些信用方面的业务,与一些P2P平台展开合作。“只要是阿里和利融网的客户,双方都可以共享,‘芝麻信用’类似于征信机构,想做这个方面的数据征信。”利融网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这一业务将来或可成为阿里金融系获取外部数据的途径之一。

样本

基因相似P2P与众筹业务现融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业务向来比较保守的盛融在线最近开始涉足众筹领域;而新联在线的一款名为“创业优选计划”的产品,则同时具有债权与股权的属性。

对于这一现象,盛融在线运营总监范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两者的融合是水到渠成:一方面P2P平台普遍短期、小额的资金难以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P2P平台在P2P常规业务中也对融资方有了足够的了解,具备众筹的基础。

部分平台出现“混血”项目

据了解,这是新联在线第二期的“创业优选计划”。据其官网介绍,本期项目期限为21个月,最低投资金额1万元。若店铺营业收入低于35万,投资人可获得12%的固定年化收益,若店铺营业收入高于或等于35万,投资人可获得营业额的5%作为营业奖励。根据这种设计,该项目实质上同时具备了债权与股权的属性,也即兼备了P2P与众筹的性质。

此外,在外界看来业务一向较为保守的盛融在线,近期也参与了一项咖啡厅众筹项目,并在筹备推出有机食品的众筹项目。不过,目前记者仍未能在其官方网站找到众筹项目的记录与说明。

范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众筹咖啡厅的项目没有在盛融在线的平台上展示,不过许多投资人参与了投资,而盛融在线也是重要的参与方。

“近期还会推出一个有机食品的众筹项目。”范斌说,“盛融在线做P2P其实是为未来的众筹业务铺垫,是为了聚拢人气,培养投资者。我们真正想要做的是众筹。”

业内:融合或成趋势

“P2P与众筹的融合是一个很自然的趋势。它们基因就很相似,P2P在国内实际业务都是P2B,资产端对接的是企业项目,所以P2P实际是债权众筹。在常规业务中,P2P平台对公司、产品、行业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具备做众筹的基础和优势。另外,借贷双方都有需求。国内P2P项目普遍期限短、金额小,并不能契合企业实际的融资需求,很多时候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的资金。而投资人也不能完全满足于短期的收益,也有进行股权投资的需求。”范斌分析指出。

范斌透露,此前有一些融资方资金周转不畅,无法按期兑付,就曾经以股权众筹的方式补充了资金短缺。“我们通过调查和第三方审查,发现这些企业的业务实际上运转良好,于是就动员投资人以股权的形式,向这些企业注入长期的、稳定的资金。只不过这些业务还没有拿到台面上来做。”

对于为什么推出融合P2P与众筹的项目,新联在线总经理许世明表示,这是为了让更多有前景的微小型企业能以合理成本在市场融入中期型的创业资金。通过这一创新,融资方硬性的融资成本会有所降低;因为期冀更高的分红,投资人也愿意接受这种安排。

“在国外,就将P2P归类为债权众筹,P2P与众筹两者性质、产品结构都很相近。”网贷之家首席运营官石鹏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而P2P在国内发展迅速,平台本身具有投资人资源。此外平台在P2P业务过程中也对融资企业有了足够的了解。未来两者的融合会越来越多。”

众筹属性提升投资参与度

可以看到,在新联在线与盛融在线对众筹的探索中,涉及的都是消费领域。对大多数P2P平台而言,这可能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切入口。

“我们发现,很多投资人都成了店面的常客。”新联在线市场总监黄胜佳告诉记者。

加入众筹的属性,无疑增加了投资人的参与度。不过,这一创新也会附带产生新的问题。比如应该如何确定基本利率?分红的条件如何设置?

浏览新联在线网站可见,平台债权项目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6%~19%之间,而“创业优选计划”基本收益率则只有12%。对分红的设置,是“若店铺营业收入高于或等于35万,投资人可获得营业额的5%作为营业奖励。”

也就是说,如果店面业绩刚刚达到分红临界点,店主将要多付营业额5%的分红,店主实际获益更少。在营业额35万~36.8万这个区间,店主获得的收入反而不如营业额不到35万的时候。对此,许世明表示:“经营方有做大营业额的积极性,另外,这对商场方也有交待。”

此外,由于投资人队伍参差不齐,国内众筹项目很容易出现纠纷。具体到创业优选计划,可以预见如果分红丰厚,将会有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如果投资人对分红不满意,也有可能出现纠纷。那么,怎样保证投资者利益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呢?

对此,许世明表示,企业的经营数据,将由居间方新联在线及第三方审计人员进行核账确认,会一定程度上避免一面之词,从而保障投资者利益。

看平台

腾信嘉华资金链断裂平台与担保方存关联

近日,有投资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以债权转让为特色的腾信嘉华国际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信嘉华)资金链出现问题,很多投资者在该平台购买的理财产品已到期,但本金却迟迟不能返还投资者。

据了解,目前腾信嘉华对于产品到期不能返还本金的客户,每月只返还一半的利息,投资者初步统计北京地区客户到期未兑付的本金有几千万元。记者拨通了该平台的客服电话,客服表示,目前所有业务都停了,主要是资金链在8~9月份出现问题,导致兑付出现困难,具体原因只能由公司领导解答。

记者通过投资者提供的电话联系腾信嘉华CEO刘云腾以及法人代表常丽,均未取得联系。同时,记者通过工商信息查询发现,腾信嘉华与其担保方的主要股东名字相同。据了解,目前北京海淀区公安经侦部门就此事已经立案。昨日(12月2日),腾信嘉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5年1月1日起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按比例返还投资者本金。

资金转入自然人账户

腾信嘉华官网显示,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方广场,是国内领先的从事个人信用借款咨询与管理的专业性服务平台机构。是一家集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小额借款行业出借、借款咨询服务与交易促成、公益性借款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公司。

孙东(化名)告诉记者,其曾先后两次在腾信嘉华购买过产品,第一次是朋友的同事推荐的。他在2013年3月份前后购买了18万元的月息通产品,当时每个月都向其返还1%的利息,但产品到期后,本金归还是拖延了几个月时间。

“当时催了几次,他们解释称,产品到了赎回期限,得重新将债权匹配给别人,需要一段时间,最长时间是3个月。后来,晚了一个半月才将本金返还给我,但当时是晚一天就多付一天的利息,我也就挺信任他们的。”孙东说。

孙东介绍,去年6月19日在超市恰巧再次遇到腾信嘉华推销产品,当时又购买了5万元的月息通,随后也是每月正常返息,但今年6月18日到期后,本金没有如期返还,给公司和客户经理打电话也无人接通。

孙东提供的一份“债权转让及受让协议”显示,这个产品的债权还款时期是2016年5月30日,转让人为刘云腾,孙东购买后将资金直接转入刘云腾的个人账户,而协议上关于借款人职业情况以及借款人借款用途一栏并没有清楚标记,写的是企业担保。

另一位投资者提供的“债权转让及受让协议”显示,转让人仍为刘云腾,初始出借日期为2013年3月20日,还款日期却是2012年的9月份和10月份。“他们这个就是假的债权。”有投资者告诉记者,因为是朋友推荐的,合同内容都没仔细看。

随后,记者联系到曾经在腾信嘉华工作过的客户经理王力(化名),王力告诉记者,她也购买腾信嘉华的产品。在资金链出现问题后,她曾电话联系过刘云腾,刘云腾表示,因为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从银行贷款周转资金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现本金兑付困难。“后来栗业接替刘云腾后,他也说债权有假的,我们有相关录音。”

腾信嘉华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产品涉及资金池,P2P平台肯定有假债权,只是数量上多与少的问题。就上述情况,记者分别联系刘云腾、常丽、栗业等人求证,但电话均未接通。

昨日,记者通过腾信嘉华工作人员了解到,从本月开始,在腾信嘉华购买产品未到期的客户仍能按期获得1%的月息,但到期的客户只能返还0.5%的利息。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平台将按照投资者产品到期的时间顺序,按比例返还投资者本金。不过,有投资者向记者反映,目前仍没有收到利息。

北京海淀区经侦部门已立案

孙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的本金到期3个月后,给腾信嘉华打电话就没有人接听了,客户经理也不接听电话,随后由一个名叫栗业的人接替刘云腾管理公司业务。

“10月15日根本就不可能兑付,刚开始的时候以为只是临时出了一些问题,后来逐渐联系到很多本金到期没有兑付的投资者,就报警了。”孙东说。

据投资者介绍,北京地区投资该平台到期的本金规模约有4000万~5000万元,现在投资者已在陆续向公安经侦部门报备,预计也有2000万~3000万元。

记者拨打了腾信嘉华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表示,目前该平台已没有销售的产品,所有业务都停了,主要是因为资金链在8~9月份出现问题,导致兑付出现困难。至于资金链出现问题的原因,具体只能由公司领导解答,目前北京、长春、青岛三地都出现了资金问题。

随后,记者联系到在腾信嘉华的一位长春投资者,该投资者表示,她也是通过朋友推荐购买的产品,当时也是因为信任朋友推荐,连合同都没有仔细看,就投入5万元。

“2013年7月份购买5万的产品,将资金打入刘云腾的账户中,月利息1%,年利率12%。到期几个月后,本金仍没有兑付,我们就组织人去报案,发现长春的公司都不在了,估计明年5月份到期兑付金额也有上千万元。”长春投资者告诉记者。

据腾信嘉华的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客户总数也就500人,总体资金规模在1亿元左右,本金到期没有兑付的应该有几千万元。

由于投资者处在不同的城区,需要到不同城区的公安经侦部门报案。目前海淀区经侦队已经立案,记者昨日联系到北京朝阳区经侦队,工作人员表示,案件有侦查期限,现在正在侦查,侦查期限是两个月,相关证据还在收集,到朝阳经侦报案的时间比较晚,只有几个人报案。

平台、担保方股东现同名人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投资者提供的产品合同上注意到,合同的丙方(担保方)是千秋鼎鑫国际市场调查(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秋鼎鑫)。

北京市工商登记注册基本信息显示,腾信嘉华在2012年12月6日和2013年9月份先后两次变更注册资本,第二次变更后,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自然人股东杨凤琴出资800万元,自然人股东常丽出资200万元,公司主要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经理常丽,监事杨凤琴,法定代表人常丽。

同时,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显示,千秋鼎鑫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自然人股东杨凤琴出资98.5万元,自然人股东李宁出资1.5万元,公司执行董事和经理杨凤琴,监事李宁,法定代表人杨凤琴。

另外,工商登记注册信息还显示,两家公司的住所为同一地址。从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来看,腾信嘉华的大股东和担保方千秋鼎鑫的控股股东均名为杨凤琴。同时,投资者和腾信嘉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云腾和杨凤琴是母子关系,刘云腾和常丽是夫妻关系,刘云腾用她们两个人的身份证注册这两家公司(腾信嘉华、千秋鼎鑫)的,但平日运作都是刘云腾负责,现在出事了就都找常丽,因为她是腾信嘉华的法人代表。”

此外,腾信嘉华在官网发布的一则声明表示,“按照银监会规范P2P平台之相关规定,我司正在转变经营模式,因而出现暂时兑付放缓等情况。我司正积极解决因此出现的所有问题。对于社会及网络上出现的不实谣言,我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我公司已搬离原位于东城区东方广场E1座1501的办公地址,新的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开阳路1号院瀚海花园大厦5层05号。”

随后,记者向客服咨询公司现在的地址,她表示,这则声明很早之前就发了,为了节省开支,公司已搬回了最初的办公地点——大成国际,而且北京地区其他分部都关门了,统一到大成国际这边。据记者了解,目前该公司北京总部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并且留下的工作人员在腾信嘉华也有投资。

法律人士:债权转让涉嫌非法集资

一方面是P2P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平台跑路、本金不能兑付等现象时有发生。

记者在上述采访过程中注意到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投资者都是通过朋友介绍购买了腾信嘉华产品,甚至有投资者的合同都是放在客户经理那里保存,在签订合同之前根本就没有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信息。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债权转让平台和P2P平台是两回事,P2P是将风险分散的技术,而债权转让如果是从一个人那里转出就是伪P2P。如果平台和担保方有共同的股东没关系,但要看实际控制人是不是一个人,如果平台的大股东和担保方的大股东都是一个人,那么,这个平台就涉嫌实际控制人关联交易。“现在确实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宣传工作。”

某法律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目前的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方面还不成熟,风险识别能力还很欠缺,所以在投资新兴领域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被蒙骗的情况。债权转让是一种证券发行行为,“成立一个平台,再找来一个担保方,或者平台实际控制人再成立一个担保公司,这种债权转让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北京市中勤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操作模式看,名义上是以腾信嘉华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债权转让的交易,实际上,该企业与担保企业是否由一人实际控制、转让的债权是否真实存在、借款的真正用途等问题,均为一团迷雾。不排除设立该平台的企业,借债权转让交易之名,行高息集资之实,涉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其次,投资人应注意到的风险是债权转让人为自然人,借款人为自然人,且详细情况披露不清,这会造成几方主体与腾信嘉华不存在明显关系。

记者 杨珏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