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度贴吧推出新品牌主张 亿万网友互联网上“找组织”

   时间:2015-01-29 10:56:57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百度贴吧凭借“兴趣聚合”在各领风骚一两年的社交大舞台屹立十年而不倒,为10亿注册用户搭建了一个自由开放交流分享的平台, “为兴趣而生” 也由此成为贴吧的品牌主张。不过随着人们的网络社交需求不断发展和升级,打着相同标签的个体不断聚集到贴吧,这些群体已经超越了“兴趣”的范畴。基于此,百度贴吧近日正式提出全新品牌主张:上贴吧,找组织。

从有门槛的兴趣,到无障碍的组织

共同的兴趣,一直是百度贴吧成长的重要基础,甚至是贴吧建立初期用户数得以爆发式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在贴吧诞生十一年之后,互联网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已经大大超过以往,除了兴趣之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共同的经历,相同的地域,共有的特殊身份,从事同种工作,某种性格标签,共享一个秘密……人群聚合的方式已经膨胀到近乎正无穷。而兴趣,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甚至,对于擅长“打酱油”的新时代网民来说,拥有兴趣才能加入一个群体,这个门槛本身就有些高了。

因此,贴吧也升级了原有的“为兴趣而生”的品牌主张,并为包罗万象,甚至千奇百怪的人群聚集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概括:“上贴吧,找组织”。贴吧吧友中70%是90后的新生代用户,对于他们来说,“组织”这个概念既新潮又亲切。这将持续增强主流目标用户对贴吧的认可和喜爱。

在耳熟能详的各种红色谍战片中,支撑男女主角冒着生命危险潜伏敌营的最大力量就是“组织”,它代表着一种能让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的信念。而在网络世界中,贴吧上的一个个吧也如同一个个组织,将拥有同一种信念的人聚集在一起。至于这个信念是什么,则交给无所不包的互联网来解决。

从兴趣到组织的转变,反映出百度贴吧作为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对自身产品定位和用户范畴的调整。

首先,兴趣到组织,是贴吧对自身吸引用户方式的巨大“扩容”,能够更大限度的满足用户对多样社交需求的渴望,增加贴吧对用户的吸引力,并且让用户与贴吧平台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

其次,宽泛的“组织”概念,让贴吧伸出了更多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触手,线下和线上的连接更加紧密,吧友的归属感加强的同时,社群经济效应亦将更加凸显。

最后,除了用户情感上的归属,“组织”理念也体现在吧群的管理架构层面。吧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组织化——一个大型贴吧仅管理团队成员就有几十个人,大吧主、小吧主、吧务职责分明,企业和品牌贴吧更是会配备专门的官方吧主。吧主要负责吧内正常秩序的维护及吧友发布内容的初步审核管理,也担负着组织线下活动的任务——例如明星见面会的粉丝组织等等。

只有相对的小众,没有绝对的孤独

十年里,贴吧大大小小的吧总计已超过820万个,除了主流的明星、高校、地方、文学、影视剧等贴吧,也有为数众多的“非主流”贴吧,专为相对的少数派存在。在引入“找组织”的概念后,贴吧很可能会吸纳更多小众“组织”,触及其他社交平台鞭长莫及的“社交死角”,帮助每个单独的个体找到归属感。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像是身负潜伏任务的“使徒行者”,不得不将自己的很多面掩藏起来,而在贴吧里,用户可以展现更多面、更鲜明的个性,拥有多重身份,看到有人和自己喜欢同一个明星,有同一个爱好,就像地下党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发现了“同志”般亲切而真实。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特定标签的人,每一个标签,都可能在贴吧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志”。以百度贴吧“自闭吧”为例,发贴者大多是生活中性格孤僻、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但是他们选择在贴吧中拥抱取暖,向陌生人敞开怀抱,与懂自己的伙伴分享内心的恐惧和心底对生活的热爱。《欲望号街车》里费雯丽所扮演的布兰奇说:不管你是谁,我总是仰仗着陌生人的仁慈。

从“为兴趣而生”到“上贴吧,找组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百度贴吧用了十余年时间完成了对用户的深度培养,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则为这一全新品牌主张的实现提供了最佳契机。智能手机改变了用户的上网模式和搜索习惯,从此,贴吧不再只是单纯的兴趣聚合点,而是无所不包的长尾群体社交平台。上贴吧,找组织,意味着在互联网社交时代,只会有相对的“小众”,而不存在绝对的“孤独”。

贴吧的“组织化”,既满足了用户深层次的社交需求,有利于个体利益诉求的实现,同时也让贴吧的存在形态更加稳固。从兴趣到组织,是贴吧平台在战略维度意义上的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好玩的平台,为吧友打造更可靠的组织,这就是贴吧的态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