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创业者说:海淘B2C创业为何是伪命题

   时间:2015-05-06 10:02:40 来源:新浪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4年跨境电商异常火热,不仅大电商平台京东、天猫等杀入,创业公司也层出不穷,比如洋码头、蜜芽宝贝、蜜淘等,均拿到数千万美元融资。

王扬是海淘创业大军的新玩家:2014年4月离开就职6年、上市在即的阿里巴巴,提前卖掉所有股份,7个月后推出街蜜海外购APP。

简单来说,街蜜APP是一个C2C代购平台,集中海外数百名实名认证买手进行扫货直播,在APP上完成交易及物流,看上去有点类似洋码头的“扫货神器APP”。

不过区别是,扫货神器热门品类主要是奢侈品,热门国家通常是欧洲、美国,日本等。而街蜜则把差异化定位在“非标品”和小众国家上,比如尼泊尔丝巾、土耳其挂毯等等,并试图构建社交功能。

街蜜APP与主流跨境电商B2C模式相差甚远,品类也不是抢手的奢侈品、奶粉纸尿裤、化妆品,是否真的具有存在价值?

王扬有套自己的思维逻辑,这得益于阿里6年轮岗制,让他深度参与淘宝、支付宝及聚划算多个项目运营,更加注重战略上的可持续性。

他看到的是,目前主流海淘B2C创业都是伪命题,未来95%跨境电商会死掉。是不是听上去很可怕?

电商巨头逼迫创业公司

王扬认为,电商在中国发展15年,最成功就是“爆款”概念,也就是通过供应链规模压低成本,以低价厮杀获取用户。

虽然海关优惠政策及跨境物流行业利好不断,刺激不少创业者涌入,但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主流海淘模式是虚幻的商业逻辑,并未给创业公司带来机会,受益者反而是电商巨头。

首先是供应链。去年天猫、京东、亚马逊等都高调杀入海淘,聚美优品甚至迅速转型为跨境电商平台。对这些大公司而言,只是更换供应链,就能够引入自贸区品类并全部对接,切入海淘市场非常容易。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通过大规模进货、采购,继续“爆款”策略拉低价格,并享受原有平台的流量转化优势,很快就能迅速做成规模,把刚起步的创业公司逼的无路可走。

尤其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海淘创业公司,如果每天订单不超过2000单,可以贴钱打价格战,但如果订单增长至10000单时,真正的竞争对手就会在前面等着他,意味着增速要超过聚美、京东甚至天猫才能取得胜利。

烧钱是电商标配行为,面对已上市融资的电商巨头,创业公司显然力不从心,就算某些方面能力比京东亚马逊强,但回归到跨境电商的本质传统贸易,谁有钱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团队布局仓库、供应链和物流,创业公司还是拼不过电商巨头。

如果说B2C类跨境电商没有太多新意,“购物神器”这类C2C买手制APP,在模式上还是有所创新。但品类同质化,让这部分发展空间也不断被电商巨头吞噬。

比如这些买手制APP上,商品多以奢侈品箱包服饰为主。之所以能形成买卖交易,是因为即使加上代购费以后,这些价格依然比国内便宜很多。

但随着京东、聚美等在海外直接建仓,他们通过规模采购压低成本,有订单后再从国外仓库通过保税区发往国内,10%行邮税将比原有采购报关方式低很多,加上大规模的补贴及信誉背书,将导致代购买手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奢侈品代购还存在政策风险,之前奢侈品品牌商没有盯上代购这部分,是因为体量太小,但如果代购变成商业模式,则将面临被起诉的法律风险。

即使奢侈品品牌商认可电商与海淘模式,这部分市场也一定是京东、天猫国际或者亚马逊的,因为谁的价格及流量成本低,谁才能吃下这部分市场。

这种趋势同样适用于代购常见的母婴、护肤品及保健品等领域。所有这些品类95%都有比价需求,而所有拼比价的品类本质就是拼供应链。

基于以上分析,王扬认为,虽然B2C跨境电商行业会迅猛发展,但最终是巨头们的天下。

阿里式方法论创业

既然跨境电商创业这么难,王扬为何低价卖股份来趟浑水?

他看到的是阿里没有做好的两个领域:移动社交电商和非标品。王扬好友做微信代购的小生意,则让他发现跨境电商是承载这些不错的平台,至少是未被开发的机会。

阿里巴巴一直非常关注社区化,王扬刚进淘宝时,豆瓣和大众点评刚开始火热,淘宝一直研究SNS构架进行社区化尝试,但一直没有成功。在移动端,阿里系热门产品几乎全是PC端复制,产品形态并没有创新。

归结原因,王扬认为阿里平台上1000多万卖家的“包袱”太重,如何给这些卖家引流的压力太大。

比如移动端用户逛的是碎片时间,搜索竞价排名体验并不好,但阿里不得不做,因为这样才能进行流量分配,如果不给卖家提供这样的搜索路径,卖家可能会出逃,这将动摇阿里根基。但受干预的商品浏览结果下,也很难形成基于信任和口碑的社交电商。

在品类方面,王扬则决定去切传统供应链碰不到的品类。

传统B2C行业大家都找最容易爆款的商品推首页,毕竟身上背负的是销售KPI,或者资金库存周转率。没人会采购100条尼泊尔丝巾去销售,即使这款产品真的不错。

这也意味着,虽然有这么多大的电商平台,但新品挖掘能力很差,于是生长出蘑菇街、美丽说这样的创新公司。在跨境电商领域,同样也存在新品发掘的市场。

围绕“社交电商”和“非标品”,王扬对街蜜产品做了以下设计:

品类上多是土耳其围巾、丹麦倒影杯、瑞典维生素软糖这样的小众产品,由认证买手提供代购服务。卖家买家使用统一版本APP,用户关系以好友关系为基础,可以看到好友最近推荐过的商品或者买家秀。

这看上去也跳不出之前说的困境,巨头进入怎么办?另一方面的忧虑是,小众产品有多大市场规模?与此同时,王扬不打算从交易中收费、或者是推搜索工具,如何解决盈利问题?

阿里式方法论此时体现出来,王扬的思路是把整个业务线拉长,在街蜜产品基础上,构建一个国际物流平台。

这种方法可以参考洋码头,其实洋码头最早是家转运公司贝海国际,从上面生长起来跨境B2C业务,在跨境物流行业混乱情况下,贝海能给洋码头认证买手较低价格,不仅降低洋码头物流成本,还能通过贝海的盈利服务形成闭环。

王扬并不打算成立物流公司,而计划像天猫那样推出一个物流平台,集合不同的转运公司,用统一品牌给用户提供服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

这个计划的背景是:传统货运公司如果包了一架飞机做转运,必须有量线路才能跑起来。而获取货物量需要做推广、去不同渠道扫货,导致转运价格比较高。而理论上,当王扬掌握流量、用户以及货品需求时,就可以将这些和货运公司绑在一起运营。

说到这里又要回到为何要做“非标”市场:只有一个国家订单量足够多时,才会有转运公司出现,目前美国是最成熟的市场,大概有300多家转运公司,但小国家甚至是欧美,转运公司并不发达,大部分都以邮政快递为主。

邮政快递痛点在于并不针对个人,首磅很贵续重便宜,所以这些国家买手会通过拼单发回国内,然后国内经过拆单、再次发送才能送到用户手里。不仅时间长,物流费用也比较高。

王扬希望通过整合,把这部分生意集中到自己的物流平台上。这样一来,低价特色商品、未开发潜力市场、以及全球性物流体系,就能够形成闭环。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不错的理论,但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王扬已经完成街蜜基础层——商品的构建,接下来计划推出物流平台“街蜜达APP”。街蜜从IDG那获得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而这笔资金将主要投入到物流平台的搭建中。

新浪科技 崔西

2014年跨境电商异常火热,不仅大电商平台京东、天猫等杀入,创业公司也层出不穷,比如洋码头、蜜芽宝贝、蜜淘等,均拿到数千万美元融资。

王扬是海淘创业大军的新玩家:2014年4月离开就职6年、上市在即的阿里巴巴,提前卖掉所有股份,7个月后推出街蜜海外购APP。

简单来说,街蜜APP是一个C2C代购平台,集中海外数百名实名认证买手进行扫货直播,在APP上完成交易及物流,看上去有点类似洋码头的“扫货神器APP”。

不过区别是,扫货神器热门品类主要是奢侈品,热门国家通常是欧洲、美国,日本等。而街蜜则把差异化定位在“非标品”和小众国家上,比如尼泊尔丝巾、土耳其挂毯等等,并试图构建社交功能。

街蜜APP与主流跨境电商B2C模式相差甚远,品类也不是抢手的奢侈品、奶粉纸尿裤、化妆品,是否真的具有存在价值?

王扬有套自己的思维逻辑,这得益于阿里6年轮岗制,让他深度参与淘宝、支付宝及聚划算多个项目运营,更加注重战略上的可持续性。

他看到的是,目前主流海淘B2C创业都是伪命题,未来95%跨境电商会死掉。是不是听上去很可怕?

电商巨头逼迫创业公司

王扬认为,电商在中国发展15年,最成功就是“爆款”概念,也就是通过供应链规模压低成本,以低价厮杀获取用户。

虽然海关优惠政策及跨境物流行业利好不断,刺激不少创业者涌入,但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主流海淘模式是虚幻的商业逻辑,并未给创业公司带来机会,受益者反而是电商巨头。

首先是供应链。去年天猫、京东、亚马逊等都高调杀入海淘,聚美优品甚至迅速转型为跨境电商平台。对这些大公司而言,只是更换供应链,就能够引入自贸区品类并全部对接,切入海淘市场非常容易。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通过大规模进货、采购,继续“爆款”策略拉低价格,并享受原有平台的流量转化优势,很快就能迅速做成规模,把刚起步的创业公司逼的无路可走。

尤其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海淘创业公司,如果每天订单不超过2000单,可以贴钱打价格战,但如果订单增长至10000单时,真正的竞争对手就会在前面等着他,意味着增速要超过聚美、京东甚至天猫才能取得胜利。

烧钱是电商标配行为,面对已上市融资的电商巨头,创业公司显然力不从心,就算某些方面能力比京东亚马逊强,但回归到跨境电商的本质传统贸易,谁有钱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团队布局仓库、供应链和物流,创业公司还是拼不过电商巨头。

如果说B2C类跨境电商没有太多新意,“购物神器”这类C2C买手制APP,在模式上还是有所创新。但品类同质化,让这部分发展空间也不断被电商巨头吞噬。

比如这些买手制APP上,商品多以奢侈品箱包服饰为主。之所以能形成买卖交易,是因为即使加上代购费以后,这些价格依然比国内便宜很多。

但随着京东、聚美等在海外直接建仓,他们通过规模采购压低成本,有订单后再从国外仓库通过保税区发往国内,10%行邮税将比原有采购报关方式低很多,加上大规模的补贴及信誉背书,将导致代购买手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奢侈品代购还存在政策风险,之前奢侈品品牌商没有盯上代购这部分,是因为体量太小,但如果代购变成商业模式,则将面临被起诉的法律风险。

即使奢侈品品牌商认可电商与海淘模式,这部分市场也一定是京东、天猫国际或者亚马逊的,因为谁的价格及流量成本低,谁才能吃下这部分市场。

这种趋势同样适用于代购常见的母婴、护肤品及保健品等领域。所有这些品类95%都有比价需求,而所有拼比价的品类本质就是拼供应链。

基于以上分析,王扬认为,虽然B2C跨境电商行业会迅猛发展,但最终是巨头们的天下。

阿里式方法论创业

既然跨境电商创业这么难,王扬为何低价卖股份来趟浑水?

他看到的是阿里没有做好的两个领域:移动社交电商和非标品。王扬好友做微信代购的小生意,则让他发现跨境电商是承载这些不错的平台,至少是未被开发的机会。

阿里巴巴一直非常关注社区化,王扬刚进淘宝时,豆瓣和大众点评刚开始火热,淘宝一直研究SNS构架进行社区化尝试,但一直没有成功。在移动端,阿里系热门产品几乎全是PC端复制,产品形态并没有创新。

归结原因,王扬认为阿里平台上1000多万卖家的“包袱”太重,如何给这些卖家引流的压力太大。

比如移动端用户逛的是碎片时间,搜索竞价排名体验并不好,但阿里不得不做,因为这样才能进行流量分配,如果不给卖家提供这样的搜索路径,卖家可能会出逃,这将动摇阿里根基。但受干预的商品浏览结果下,也很难形成基于信任和口碑的社交电商。

在品类方面,王扬则决定去切传统供应链碰不到的品类。

传统B2C行业大家都找最容易爆款的商品推首页,毕竟身上背负的是销售KPI,或者资金库存周转率。没人会采购100条尼泊尔丝巾去销售,即使这款产品真的不错。

这也意味着,虽然有这么多大的电商平台,但新品挖掘能力很差,于是生长出蘑菇街、美丽说这样的创新公司。在跨境电商领域,同样也存在新品发掘的市场。

围绕“社交电商”和“非标品”,王扬对街蜜产品做了以下设计:

品类上多是土耳其围巾、丹麦倒影杯、瑞典维生素软糖这样的小众产品,由认证买手提供代购服务。卖家买家使用统一版本APP,用户关系以好友关系为基础,可以看到好友最近推荐过的商品或者买家秀。

这看上去也跳不出之前说的困境,巨头进入怎么办?另一方面的忧虑是,小众产品有多大市场规模?与此同时,王扬不打算从交易中收费、或者是推搜索工具,如何解决盈利问题?

阿里式方法论此时体现出来,王扬的思路是把整个业务线拉长,在街蜜产品基础上,构建一个国际物流平台。

这种方法可以参考洋码头,其实洋码头最早是家转运公司贝海国际,从上面生长起来跨境B2C业务,在跨境物流行业混乱情况下,贝海能给洋码头认证买手较低价格,不仅降低洋码头物流成本,还能通过贝海的盈利服务形成闭环。

王扬并不打算成立物流公司,而计划像天猫那样推出一个物流平台,集合不同的转运公司,用统一品牌给用户提供服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

这个计划的背景是:传统货运公司如果包了一架飞机做转运,必须有量线路才能跑起来。而获取货物量需要做推广、去不同渠道扫货,导致转运价格比较高。而理论上,当王扬掌握流量、用户以及货品需求时,就可以将这些和货运公司绑在一起运营。

说到这里又要回到为何要做“非标”市场:只有一个国家订单量足够多时,才会有转运公司出现,目前美国是最成熟的市场,大概有300多家转运公司,但小国家甚至是欧美,转运公司并不发达,大部分都以邮政快递为主。

邮政快递痛点在于并不针对个人,首磅很贵续重便宜,所以这些国家买手会通过拼单发回国内,然后国内经过拆单、再次发送才能送到用户手里。不仅时间长,物流费用也比较高。

王扬希望通过整合,把这部分生意集中到自己的物流平台上。这样一来,低价特色商品、未开发潜力市场、以及全球性物流体系,就能够形成闭环。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不错的理论,但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王扬已经完成街蜜基础层——商品的构建,接下来计划推出物流平台“街蜜达APP”。街蜜从IDG那获得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而这笔资金将主要投入到物流平台的搭建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