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业务设定有效期 运营商还是太黑心

   时间:2015-08-10 10:25:26 来源:百度百家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s_2db928ecb6b64f57ab44a9f76d095ca2[1]

业务设定有效期 运营商还是太黑心

食品和药品有使用期限,逾期之后就不该再用;信用卡和优惠券有使用期限,过了时间就不能再使。那么运营商的产品和业务的"有效期"又有什么特点?

设定有效期为哪般

有的有效期是源于财务制度等管理要求,比如用户买充值卡的钱不能直接作为收入;如果一直不用就只能挂着,直到有效期结束,才能形成收入。因此充值卡上有说明要在某年某月前使用,逾期作废

有的有效期是出于运营商自身成本和资源的考虑,比如神州行的号码到了一定时间号码就要回收,即使还有余额也不行;如果想继续使用,就要通过充值来激活。

最常见的情况是运营商出于自身商业利益考虑,通过设定有效期,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购买了运营商的合约机或者绑定了某套餐,在合约到期前不可变更。再比如近期热议的套餐月底清零:每月的套餐中包含的通信业务量只在当月有效,逾期清零。

有效期形成的收益

有效期至少可以给企业带来三方面的收益:

第一种情况,是从存量客户那里获得固定可期的收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每用户收益成长呈下降趋势,而增量市场带来的空间越来越小。通过绑定合约,是希望从存量客户中持续获取收益,为此不惜向用户赠送终端或者提供其他优惠。而用户一旦签约,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合约期内再次选择的机会。

第二种情况,是用户到期没有消费掉的通信量。套餐中包括XXX分钟通话,YYY条短信,以及ZZZ流量,而如果你的消费量不够,那么剩下的通信业务量就相当于留给了运营商。虽然这些没有发生的通信量不一定给运营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统计和财务分析等方面,到期未消费的业务量仍可以给运营商带来价值。

第三种情况,有效期截止时,没有消费掉的真金白银就是沉淀资金,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收益。比如充值卡到期未使用,神州行被动销号时还有的余额,这些资金按照财务要求都可以直接转为收入。

总之,在进行套餐设计和营销的时候,往往会说套餐包中包含多少业务量,相当于每分钟多少钱、每M多少钱之类的。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要不是刚好把这些业务全部用完,你就无法获得那个理论上的"最低价"--用的量不够,套餐扣除的费用是不变的,通信量减少相当于单价增加;用的超了,套餐外单价会高于套内价格,单价还是上升。

你没错,但你不对

如今的运营商,已经沦落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状态,你越是拿着"契约精神"证明自己没错,就越容易遭到舆论的反击和用户的抵触。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传统的资费体系结构,包括有效期在内的各种设计并非从客户有利的视角,说运营商的契约是"霸王条款"一点儿都不冤。如果运营商仍固执己见,用户最终不是"骂骂咧咧地用你",而是离你而去。

首先是转变观念。对于传统的运营商来说,过去拥有的是成功的经验、海量的客户基础,越是曾经成功的运营商越难主动改变,有时候就需要像美国的T-Mobile这样的"坏孩子"来改变游戏规则。

其次是寻找突破。用户早已经把他们的诉求清清楚楚地告诉给运营商,而我们只是一遍又一遍解释"我没错",并没有将精力聚焦于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当换一种思维模式的时候,就会发现:流量月底不清零,合约期可变更,这些规则的调整并不一定意味着塌了天,而只是在套餐设计时考虑新规则对企业收益的影响,重新建立套餐的结构和数学模型。

第三是把握时机。如今的通信市场即将饱和,运营商迟迟打不开新业务的拓展空间,未来的重心是从存量客户中求收入,降低成本求效益,资费还会进一步下滑的。如果调整资费结构和商业规则作为营销手段,在降价的动态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机会,形成让客户接受的新资费体系,运营商如果能把握好,就可能变被动为主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