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iPad Pro为谁而生 取代笔记本任务不太可能

   时间:2015-09-11 17:58:22 来源:腾讯数码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Pad Pro为谁而生 取代笔记本任务艰巨

如果你想完成某项工作,你需要一台笔记本。如果你只想看电影和玩游戏,那么一台平板电脑就够了。这样的规则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不过似乎到了要变革的时候。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今天。而这一切都要感谢Windows 8所做的努力,而现在就连苹果也开始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模糊而这的界线。之前,平板电脑领域有iPad Mini和iPad Air,而笔记本中则包括了MacBook Pro。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之前还有一款MacBook Air,而现在又多了一台iPad Pro。

全新的iPad Pro其实要比以往任何一款iPad在最初的定位都要清晰,完成工作、制造音乐和编辑电子表格。而这也就是为何在发布会上,苹果并没有花时间演示iPad Pro的游戏性,而高屏幕分辨率则只是用来专注于那些提高生产力的工具,比如office和Photoshop。

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说,iPad Pro的定位与MacBook有些重复,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用来浏览网页。如果你想要在开启三个浏览器标签的同时还想编辑视频,那么除了之前的MacBook Pro、iMac和Mac Pro之外,现在iPad Pro也同样可以完成任务,包括处理Word文档和Lightroom照片。

当我们对比两种设备的配置,会更加确定这一点。二者都使用了低功耗处理器、提供大约10小时续航时间以及12英寸显示屏。而唯一的区别就是iPad Pro拥有触控屏幕,同时还得额外购买键盘。如果算上外接键盘的价格,iPad Pro和苹果笔记本的价格也就比较接近了。购买128GB版iPad Pro和外接键盘一共需要1248美元,而购买一部256GB容量的MacBook同样需要花费1299美元。从配置上来看,二者在很多方面相同,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iPad Pro和MacBook Pro用来处理不同任务的时候,更值得考虑的是究竟适合不同的用户。触控屏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更简单、更直观的操作方式,同时iOS系统也是专为触控操作而生。就算苹果对OS X系统移植了触控特性,而永远不会像iOS那样在长期使用触控设备的人群中受欢迎。看看Windows 10的改变,我们就看到了同样以非触控为主的桌面系统,Windows 8的触控改变并不成功。虽然Windows 10依然支持触控操作,但是依然还是将主要的操作方式留给了键盘鼠标。

从这个角度来说,最近几年,iPad Pro或许不会扮演生产力变革工具的角色,但是在未来几年内会有比较大的影响。而像iPad Pro这样的混合设备未来将很可能取代普通笔记本。目前,已经开始有一些企业看中了iPad的便携性和易用性,苹果甚至和IBM合作为企业用户专门开发软件和专业服务平台。如果年青一代更喜欢触控屏幕设备,那么iPad Pro最终会成为这部分用户的主要计算机设备。

现在,无论是iPad Pro还是MacBook各自的作用都不能忽略。大多数人使用电脑的方式依然更多依赖键盘和触控板,而这些人更喜欢用Tab+command按键来切换不同的应用程序,并且希望尽可能的在屏幕上同时展示多个应用,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计算机机型定制化处理,比如设置默认的电子邮件客户端等等。很明显,这些操作在iPad Pro上暂时还无法实现。因此,iPad Pro短时间还无法真正取代传统笔记本,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们对于iPad的热衷,多亏了iPad Air的贡献。之前许多观点认为iPad已经具备取代笔记本的能力,不过从现实来看这一切还没有发生。虽然iPad Air也可以搭配外接键盘来运行应用程序,但是iOS 9还缺少真正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同时外接键盘的手感和效率也无法与传统笔记本相提并论。因此你可以将iPad Pro看成一台更大的iPad Air,而不能将它看成是一台真正的笔记本电脑。

而微软的Surface系列产品在这个领域已经尝试了三年,Surface Pro同样是介于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之间的混合设备,并且已经小有成就。虽然微软官方没有提供数据,但是有统计显示Surface业务持续保持增长,第四季度为微软带来了8.88亿美元的收入。Surface有一些不同,虽然更接近专业的笔记本电脑,并且运行了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但是人们依然将它看成混合设备使用。

因此要问iPad Pro究竟是给哪些人准备,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些真正需要它、并且不太喜欢笔记本而更青睐触控操作的人。虽然现在,iOS系统的局限性还很大,但是未来苹果的这款专业平板电脑已经具备取代专业笔记本的潜力(没错,这也是微软Surface的口号)。虽然那一天不知道何时到来,但是至少苹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