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掰弯的小米路由器?Kisslink(吻路由)亮相

   时间:2015-10-10 10:47:13 来源: 雷锋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如果用一句话描述Kisslink(吻路由)的外形,“掰弯的第一代小米路由器”再确切不过。不同的是均是被设计驱动的“异形”,如今的小米路由器已经“洗心革面”,Kisslink却依然坚持。

众所周知,在产品中加入一些感性的元素之后,阐述它的产品逻辑多少会有些抽象。因此如果想让用户对一款“永远被遗忘”的产品彻底改观,单纯的视觉冲击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在细节处如何打磨。

对此,小米终于在第二代产品上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发烧”,Kisslink却在很多同样的选择面前顾着左右做决定。至于个中缘由可参考Kisslink CEO张兆龙与雷锋网记者之间的对话(有删减):

Kisslink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形态?

张兆龙:去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想,路由器其实是一个“隐形”的设备,就是尽量别让它出现在桌面上。但我们的设计师觉得,路由器是一个智能家居的入口,它应该和人有更多的交互。所以将它设计成倾斜一定的角度,就是想埋更多的互动在里面。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就一定要做成弯的?

张兆龙:从人的感观上来说,弯的要比直的会让人更有沟通的欲望。另外,我们将背景灯做到正面,也是有考虑将它设计出一个倾听者的感觉。

“异形”产品通常会对研发造成难度,你们是怎么做的?

张兆龙:为了这个造型,成本上的妥协是肯定有的。一方面,我们开模的费用就比传统的路由器要贵很多。另一方面,普通路由器的电路板都是卧式的,用这个造型的话就只能采用立式的电路板。

可这样会浪费很多的内部空间。

张兆龙:可以这么说,但这么做也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方面,它在桌面上占用的面积会非常小,另一方面,产品的散热会比较好。

你是说这种造型让你们的风道设计比传统的风道设计更好?

张兆龙:其实802.11N本身的散热量就很低,不会像802.11AC那么高。而冗余的内部空间会让散热更好一些。

如果从性能(5G)的角度出发,你们为什么不选AC?

张兆龙:我承认AC是趋势,但实际上在国内的AC在当时还并没有普及,而我们今年去赶才是比较合适的。要知道AC的成本至少要比N的成本高三倍以上。

你们一直宣称自己是“企业级技术家庭化”,在你们看来企业和家庭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张兆龙: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承载量。以家庭为单位的话,它的人员构成可能不超过十个人,但我们的芯片可以支持到五十个人同时联网。

相比承载量,用户应该对路由器的信号强度更敏感,这方面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张兆龙:出于对ID的考虑,我们的天线是内置的。相比外置天线,这必然会在性能上有所妥协。另外,因为我们主打的市场是国内,而复式结构的住宅在国内并不多。所以我们在定制天线的时候,在它覆盖的方向性上会更注重水平面。上下方向也会有所取舍。

所以从产品定义上,你们并没有在追求极致?

张兆龙:其实我们想做的是一个全球最“傻瓜”的智能路由器。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女性用户,他们拿到路由器以后不需要做任何设置,就能轻而易举地联上网。我们主要想解决这类人群的需求。

另外,即使不考虑成本,我们也不会在路由器上加硬盘。因为随着运营商基础设施的完善,网速已经越来越快,所以下载的需求其实是被弱化的。以后当用户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只用直接去云端抓取,没必要一定得加个硬盘。

“吻”一下就能联上网,实现这个功能的难点在哪?

张兆龙:首先是联网设备的兼容性,要经过大量的测试。理论上我们需要去测试市面上所有的移动设备,即使是同一个厂家出来的设备,它们的WiFi发射包也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捕捉它的信号强弱来认证。去年我们为这个事情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工作量非常大。

然后,我们的联网过程是Double Check。在设备通过认证之前,我们需要用红外去探测它是否在路由器的5厘米以内。刚开始我们一直调不好,拿去找供应商也没用,因为还从来没有人将红外应用到路由器的操作系统上。所以我们只能花大量的时间去调试。

后记

相比Android,张兆龙更喜欢iOS,这在他讲为什么不在路由器上直接用开源的Openwrt时就体现了出来。他不希望用户对自己的产品感到困惑,虽然雷锋网记者很难在路由器上想象Android的碎片化问题,不过他自己显然很在意这一点。

虽然在交流中不断地提及小米,但两者的竞争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因为在路由器这个行业,TP-LINK依然像座大山一样,横亘在以它们为代表的智能路由器面前。

时至今日,当小白用户再打开TP-LINK反人类的设置页面,相信他们依然会崩溃。并在用过智能路由器之后,深信TP-LINK的末日指日可待。其实这种观点早在两年前就有人预言,煞风景的是这一切却并没有发生。所以除了时间以外,或许这些改变对路由器来说还是不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