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电视3能帮雷军迈过眼前规模的坎吗?

   时间:2015-10-21 10:27:3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米手机出货大幅萎缩形成的市场落差,短期能由小米电视3帮助填补吗?后者能否帮小米迈过一个新的规模化门槛?

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并不看好小米电视3以及电视主机的出货。即便小米60寸产品价格杀到市场主流价格的不足2/3,也很难唤起购买热情。

这不是否定小米电视3产品价值。它比一二代要好很多。制约电视出货的因素,远比制约手机出货的因素复杂得多。无论宏观面(房地产业整体冷淡,抑制消费热情)、产业面(平板电视已经历大规模换代、普及)、政策面(0TT电视直播未开放,还属于阉割版)、消费面(消费频次低、开机率低),都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阻力。

这个领域无法像小米手机一样通过尖叫的粉丝经济拉动出货。小米电视主机,也面临尴尬:城市市场,电视 盒子的模式正开始普及;市场如果继续下沉,999元的价格心理上反而并没优势。它几乎等于一台32寸的液晶电视的价格。这个产品更适合那种经历过PC时代并熟悉PC性能的用户们。

小米电视3与小米电视主机之类,就只是按部就班的一次产品策略,没什么长远意义吗?恰恰相反,小米昨日的动作,有望为其长期布局甚至整个产业的长期演进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它的逻辑就隐含在这个所谓“分体电视”上。它既是一种营销策略,也是一种适应云计算时代的“去中心化”的产业民主进程,一种依托消费者需求构建应用场景的手段。而且,其中还隐含着对于广电监管政策巧妙的规避。

过去的电视,承载太多功能,厚重不说,开机率如此低,许多模块集中在一个终端,消费者其实一些功能用不到,或者用到的频率很低,浪费太多。

分体电视,其实就是缓解了独立电视终端硬件功能模块的压力,将其中的娱乐功能与计算功能独立出来,以一种类PC主机的形态出现。这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概念。它既可以让显示无所不在,也可以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当然,小米也可以借此实现化整为散的销售,类似批发到零售,也象操作新闻时的“一鸡多吃”。单纯从从价格上说,这个与乐视将硬件终端价格与内容年费的价格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是小米对中国电视市场现实的尊重。中国电视保有量很大,产品演进不一,城市市场基本上已经完成平板对CRT的取代,乡村依然还有相当部分。而且各地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不一,不但有线(模转数也未完成)尚未完全覆盖全国,卫星、IPTV、OTT、铁锅、黑盒子等等各种路径杂乱,只要电视的接口不过于落伍,理论上,小米电视主机有向后兼容的销售能力。

这也是是产业民主化、去中心化的体现。当然也是小米的营销策略。如果集中在一起,60寸的终端价格,肯定会抑制大众消费。

小米并非是这类产品创新的引领者。三星电视早就有产品出来,其中的核心功能模块可以拆卸单独升级,只是形式上不如小米电视主机更独立。但若说本地走得更快的,要属中国电视龙头海信,它的激光电视,已彻底将显示屏幕与主机分离,以一种投影的模式实现。未来,那些做面板的、做传统屏的,至少部分要面临瓦解了。

考虑到这款产品与PC主机的相近,它可以视为一种PC与电视形态的融合。

于是,就有了笔者刚才说的小米这款产品有望绕过广电监管的问题。分体电视下的电视主机,可以跳脱客厅、卧室的环境,走向更多应用场合,家居环境,商务环境都可以。这就等于可以跳离广电的监管地盘,在电信的地盘上接受工信部之类的监管,相对自由地触达更广的互联网内容与服务的世界。

当然小米是不会明目张胆地宣传这一点。它的盒子遭遇过整顿,吃过苦头,知道紧箍咒的厉害。在它花费重金投资许多内容之后,平台已经汇聚起不错的资源。与对手乐视们相比,虽然独家的内容并不多、内容经营受到的限制也很多,但总量还是可以的。

因此,小米对电视的用意,一定是很长远的,它留有很多扩展、扩张的空间。而且,这一个领域,确实也是它非深入不可的地方。因为它涉及智能家居的未来。OTT电视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概念,而是一种生态概念,属于战略层面的事。它涉及智能家居、大众娱乐,以及未来更深的服务。

目前的智能家居路径主要有两条路:一是侧重背后基础设施、居室环境的智能化,比如水电空气以及部分动力等方面的智能化;二是家庭时尚健康生活、娱乐方面的智能化。小米目前均已零碎涉入,去年涉入所谓装修,应该是它长远作战的一步。但整体而言,小米在家庭娱乐化的动作更为聚焦。OTT电视的功能、形态、界面、配套的产品,决定了它会成为家居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

小米在这一领域的策略,整体来说,起步较晚,但比乐视显得稳健、专注,姿态也比较温和。它并没有靠不断标榜所谓“颠覆”的口号渲染创新,刺激市场。当然,对它来说,短期这块还谈不上是收入的核心主力。

截至目前,小米以电视为核心的智能家居产品体系,除了游戏主机之外,基本已经搭建好——或许这个分体电视下的电视主机就兼有这一产品形态,但游戏内容的视频化不是简单的PC端与手机端移植。

接下来,小米应该会在整合其他分散的产品上用力。事实上小米系推出过许多智能硬件,有的属于投资,有的自己独立推出。它需要统一的终端、界面管理。这对它的系统整合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技术后台的建设不可或缺,尤其是CDN、复杂的计算、数据中心与应用平台的建设。

智能家庭虽然不如物联网这类概念大,但是实际的行业发展阻力、核心问题都一样。比如技术标准不统一、行业壁垒森严、基础设施差异不完善,各种外部公共服务与家庭、个人服务关联不紧等等。这需要小米必须进一步走向开放,借助生态率先整合出相对通用的解决方案。否则,如果想推进,它就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推了,那对它来说,不但成本高昂,还会有各种技术风险。

此外,适应多屏、视频化、大数据时代的内容运营,小米未来也会遭遇挑战。目前,陈彤的团队还主要在资源开拓上,未来内容的经营、颗粒化上一定会有表现。如果内容的经营不力,小米电视将很难建立起所谓生态。贾跃亭之所以敢在这个领域对BAT发声戏谑,主要是乐视的形态已经初步得到验证,虽然还很单薄。

尽管有关小米、乐视这类风格的企业争议不断,笔者还是相对看好它们的未来。

如果你分析一下中国电视业以及媒体属性较高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各有千秋。未来不可能谁能打死谁。比如传统阵营的海信,它也会有自己完整的生态体系,但它不会成为另一个小米或乐视,它会在核心的技术尤其是显示技术、硬件系统、终端制造领域有竞争力,这一点不是那些纯粹的互联网企业所能担负的;优酷土豆们是另一个体系,它们侧重的是原生的内容生产、分发及运营,未来想必也会垂直布局,但应该不会放弃原有的基础;小米与乐视们,虽然在内容、终端路径上有差别,但它们应该都会侧重软硬件一体化内容服务,它们的能力在于能够直接触达大众。

不过,无论如何,我觉得,当硬件工业到达一个成熟周期后,内容的变革将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现有的中国视频新媒体之所以日子难过,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创新不力,内容的生产与经营,内容价值的变现路径,都太单一。

所以,最后重复说一下,小米电视3即便填补不了小米2015-2016年手机成长放缓的落差,对它的长期战略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都还是相当有意义的行动

你会买小米电视3吗?为什么?

小米电视3能帮雷军迈过眼前规模的坎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