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遭遇流量劫持 腾讯小米等六公司抱团求助

   时间:2015-12-28 08:59: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心,有人正在“偷”你的流量!

上网时,你本想打开A网站,却被跳转到B网站,或者不停弹出莫名其妙的C网站,不一定是手机中病毒,还有可能是流量被半道“劫持”了。

不过,面对流量劫持这件事,互联网公司会比我们更着急。

今日头条:忍无可忍,被迫抱团发声

这个周末,今日头条、腾讯、小米等六家科技公司跟“流量劫持”这个行业“顽疾”杠上了,六家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呼吁有关运营商严格打击流量劫持问题,并称无论是域名劫持还是数据劫持,“放任流量劫持,会导致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用户利益以及传播诈骗、色情等低俗甚至严重违法信息的恶果”。

流量劫持,是一种互联网技术,指的是利用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用户访问某些网站,从而造成用户流量损失,甚至还有泄密的危险。

其实,这和通常所说的“偷流量”并不是一回事,不同于APP后台偷跑数据,而是在你不知觉的情况下改变你的访问目的地。这被不少人当做谋利甚至盗密的手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到,就在11月,上海判决了中国内地首起流量劫持刑案。据媒体报道,两名被告租赁多台服务器,使用恶意代码修改互联网用户路由器的DNS设置,进而使用户登录“2345.com”等导航网站时,跳转至其设置的“5w.com”导航网站。两人再将获取的互联网用户流量出售给“5w.com”导航网站所有者。仅一年时间,两名被告违法所得高达75.5万元。

虽有杀鸡,却难见儆猴之效。接下来这一个月,据此次联合声明方之一的今日头条的说法,“流量劫持越来越严重”。今日头条方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三周,流量劫持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而此前只有15%的投诉量,“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了,忍无可忍了,百般无奈我们才被迫抱团发声。”

企业损失:互联网公司流量、用户被转移

事实上,“‘流量劫持’是被人恶意利用了”。据融合网主编、三网融合专家吴纯勇介绍,这项技术此前是用来改善用户体验的,比如在DNS或者路由器上进行设计和调整,通过改变用户实际访问,更便捷体验更好地获取同样信息,只是现在技术的使用被异化了,“成了一把双刃剑”。

业内人士分析,比如域名劫持,在用户端弹出色情或者诈骗信息,不只是用户的流量遭受损失,这些劫持流量的人做弹窗都不在监管范围里,“如果弹出一些违法信息,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流量被半路偷走,大量用户也被转移,在抢用户、拼流量的“眼球效应时代”,这更给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损失。吴纯勇介绍,比如A公司打了广告,被恶意篡改后,用户打开时却跳转到B公司的产品介绍,影响流量的导入,由此影响企业收入。

此次六家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就明确表示,希望“运营商作为直接的责任人,应该帮助我们把这个毒瘤铲除”。

但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技术使用的改变,不仅仅是得运营商来严格打击,而是需要从内容提供商、运营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等整个产业链进行抵御。

吴纯勇进一步说明,比如路由器、DNS等服务器提供商,正是对抗“流量劫持”的关键一环,“需要他们自己提高技术,抵御恶意篡改和技术突破,达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效果”。

与此同时,吴纯勇还呼吁,有了全产业链的配合,还需要从法律、制度更高层面上统一监管。此前对于流量劫持行为,只是公司民事起诉索赔,并没被定义为犯罪,被不少人当做谋利手段,“上海11月的判决就开了个好头,首次在司法层面上将流量劫持认定为刑事犯罪”。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