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手机走出去:把脉用户痛点 深耕技术创新

   时间:2016-01-11 10:45:45 来源:搜狐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5年对国产手机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跃进全球手机行列,但我们也看到,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价格厮杀刀光剑影,新品发布层出不穷,利润不高,压力增大,国内市场渐趋饱和的情况下,开始尝试走出去的策略。可以预计的是,2016年的竞争会更加惨烈,突围的方向无非是巩固国内市场和继续开发新兴市场,那么应该如何做到呢?

国产手机走出去:把脉用户痛点 深耕技术创新

消费者的痛点依然是最大的诉求

无论是巩固国内市场还是开发新兴市场,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把脉用户的真正痛点是什么?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无异于自杀。用户的痛点就是需求,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或者说用户对什么才是最感兴趣的。只有找准了痛点在哪里,然后不断挖掘技术潜力,努力迎合用户的需求,打造真正能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手机产品。

2015年国内的手机市场,几乎可以说是推倒重来的一年,原有的“中华酷联”并没有继续表现出原有的强势,而“华米欧维”开始崭露头角,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上升,市场表现力逐渐显现。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为何会出现这种转换?抓住消费者体验无疑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华为在芯片以及综合研发能力方面的布局带来的收获无疑是最大的,突破1亿台的骄人成绩也足以笑傲国内手机厂商。而小米虽然在2015年出现一定的停滞,不过,其UI的布局和细节上的一些迎合消费者的人性化的功能都是值得其他厂商去学习的。OPPO的VOOC闪充,解决了消费者对续航能力一直诟病的痛点,形成了自己的壁垒,打造了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得到了用户的认可。2015年OPPO的整体销量比2014年增长50%,VOOC闪充功不可没,2015年搭载VOOC闪充功能的手机销量超过了1000万台。

新技术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了解用户需求对大多数手机企业来说并不是难事,可是为什么只有少数的企业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呢?因为技术储备的差异。

众所周知,国产手机厂商一度给人的印象是“舶来技术”,“山寨机”一段时间里几乎就是国产手机的代名词,或者说是中国制造的另一种解读。不过,随着国产手机厂商的不断努力,虽然在知识产权的储备上还不如那些国际手机巨头,不过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注重自己的知识产权储备,纷纷加大了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华为在通讯领域深耕多年,目前在中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等多地设立16个研究所,从产品概念化到硬件架构,从EMUI到各类实验室验证的支持,华为新品的技术工艺不断提升,充分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2014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全年营收比例达14.2%。华为专利申请总量达76687件,其中与终端相关的专利多达18000件,为华为进行自主终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一贯低调的OPPO十年来也一直在踏实地做技术。截止2015年11月底,OPPO公开的可查专利申请共559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4753件,发明专利占比达到84.9%。 OPPO能独立研发出VOOC闪充技术,也得益于深厚的技术沉淀。

显然,在国产手机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没有技术突破显然就没有市场占有率,也就失去了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

走出去,没有技术真不行

由于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储备不足,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都害怕走出去,因为走进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就很容易被人家以专利和知识产权掐脖子,于是我们看到如今的国产手机厂商鲜有在欧美市场占住脚跟的企业,也就寥寥的那么几家而已。国产手机厂商也深深地认识到,不走出去不行,于是2015年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把自己的目光瞄向了全球市场,在东南亚一带先行探路,无论是建厂本土化生产,还是技术输出,进行更多的市场积淀,甚至交叉授权应用等等,都开始把海外市场作为中国市场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基地。

同时,我们也看到国产手机厂商在技术的应用上也越来越追逐着国际巨头一起布局。指纹识别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说国际巨头在高端机中才应用的指纹识别技术,如今在中国市场的中低端产品中也已经出现。在使用体验上,指纹识别也有许多花样,iPhone采用的是正面按压式,安卓机大部分采用的则是背部按压式。其实都是一种对用户使用需求的尝试。

2015年看似简单的一些技术应用,其实对于用户的需求而言,还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乐视首先在智能手机中采用了USB Type-C接口,正反任意插的特性让用户的习惯也变得简单傻瓜化了。此外,越来越多的金属一体化被应用到手机外壳中,曲面屏、防碎屏,无边框技术也开始悄然走俏。

市场一度也在传闻华为正在研发石墨烯技术,未来有可能应用在手机上。据悉,华为与曼彻斯特大学合作研究石墨烯的应用,共同开发ICT领域的下一代高性能技术。

无论如何,如果国产手机厂商希望在全球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么技术的积淀就必不可少,技术能力的创新也就必须持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唯有技术突破才能占好山头,才能真正参与到全球竞争的行列中,形成中国手机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