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邱懿武:云造科技为未来物联网而生

   时间:2016-02-19 15:03:3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去年末,云造科技举行了一次内部会议,其CEO邱懿武从创新科技发展史的角度,解释了云造科技以“设计驱动创新”的逻辑,而其对“物联网”的理解,也可窥见这位明星CEO在智行车制造领域的雄心。

洞察力:掌握未来主动权的钥匙

云马C1是云造科技第一款大规模量产电单车产品,去年在淘宝和小米商城的众筹成绩很耀眼,完成总金额约1400万元;获得德国工业设计红点至尊大奖的云马X1,是云造科技的另一款试水量产电单车产品。

邱懿武表示,“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产品,其实我们是唤物,也就是重新用了一种新的思路做了这(两)个产品。这种思路也将继续贯穿在我们未来推出的新产品的整个研发生产过程中。”

邱懿武进一步解释,云造科技研产的电单车,如果以功能划分拆解,即可拆解成“电动车+自行车”的组合,就像“铅笔+橡皮”之后的橡皮头铅笔,这在当时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解构后可以发现这种发明其实很简单;类似的还有汽车,就是“蒸汽机+马车”,一开始汽车的呈现方式就是这样的,慢慢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汽车性能参数表中,至今还有“马力”的指标。

云马系列产品和汽车、橡皮头铅笔的设计和功能组合原理一致。这就是换一种思路,重新组合设计带来的创新,也就是云造科技坚持的以“设计推动创新”根本指导思想的源泉。

科技已经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传统产品的单向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内心不断提高和复杂化的需求,用户需要产品研产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主动理解用户内心需求的意识,从而创造出新的需求,进而催生新的产业。

“我们在做的这件事情,正好符合这个时代的这个节点(的要求),而掌握未来主动性需要洞察力这柄钥匙。”邱懿武说,“我们一直在做的这些代步工具,不是来自于我们用户主动的需求表达,而是我们对用户自己内心(需求)的洞察。”

邱懿武非常重视历史,但他反对机械的历史经验主义。“历史能培养洞察力和前瞻性,站在历史的山巅,我们能看得更远。虽然我们不知道前路方向到底在哪里,但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确定地了解我们的前辈曾经走过的路,这种经验对我们非常重要,能形成对未来发展较为准确的判断。”

但是,邱懿武所说的经验,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用自己固有的经验思维不可能创造未来,对未来和变化要勇于拥抱,而这需要一种新思维。”

“云”+“造”=? 

     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曾提出一个理论,大概在2020年,网络的节点数量将超越人脑的神经元,世界会诞生一个比单一人脑更加智慧的体系,这就是“One Machine”,也就是未来的互联网。

One Machine将链接资料和物件、搜索概念和情感、分享实境。到那个时候,接入越多,价值越大。

在邱懿武看来,未来的互联网是多流汇合的。邱懿武认为,“毫无疑问,渗透到能用互联网调动物质流通的企业更具未来性。”

关于物质流,在邱懿武对于“互联网”发展阶段的理解体系中,处于第三层。

互联网的第一个层面,出现了以数字信息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形式,这就是信息流。因此有了做海量新闻传播的新浪、做信息归类搜索的百度、做企业信息聚合的阿里巴巴和做即时通讯的QQ。

第二层面是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延伸出了数字化交易,比如淘宝的商品交易、腾讯的游戏交易、还有了像Q币这样的虚拟货币,同时还出现像支付宝这样的交易辅助信用平台、比特币这样的数字化货币。

出现交易流最重要的原因是纯数字化的互联网需要变现模式,一种是卖流量的广告模式,如淘宝和百度,第二种是卖游戏,如腾讯和网易,第三种就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信用体系产品。

第三层面是传统互联网走到巅峰后,开始渗透到线下和物质流中,也就是数字化信息带动实体物质的权益交换和流通。比如小米和特斯拉这类产品型企业,整合物质,利用信息流和交易流来转移产品的所有权。

而像uber和airbnb,就是使实体车辆和房屋的权益流通起来,这可以提高车和房的使用效率,更加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还出现了物流体系的再造,如顺丰和京东物流,都是通过物流改造来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信息结构网综合示意图

邱懿武认为,当这张信息结构网渗透到工业革命数百年来形成起来的电网、交通网、传媒网和物流网时,会演化出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这两部分各行业的垂直类功能资讯网综合在一起,并对接互联网的三个层面后,物联网就出现了。

“物联网的各个子网,也就是各类功能资讯网可以理解成云层,而综合信息流、交易流和物质流三者合一的机器流(也可称为车联网),则标以‘造’的标签,这就是‘云造’包含的蕴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