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身处移动转型时代,谷歌不妨百度一下

   时间:2016-03-04 15:52:32 来源:飞象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说起中美互联网,如果你的印象还停留在 copy to china 模式,那么你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了——

7年前,刚刚“出生”的新浪微博还被大家称为“中国的Twitter”;时光变迁,6年后的2015年,Twitter上线了一项借鉴新浪微博的新功能:带评论转发。

无独有偶,另一个美国巨头——人人网曾经的模仿对象——Facebook也开始向中国公司学习。他们在Messenger上线了类似微信支付的好友间转账功能。同时在安卓系统上,又上线了名为Hello的应用,其功能设计借鉴了在中国运营多时的某某号码通、号码助手。

更别提那些早已在中国遍地开花的O2O服务——外卖、厨师上门、洗车,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已惠及亿万普通中国老百姓,望而生羡的美国同行们只能一边在方生方死间艰难尝试,一边虚心研究中国O2O背后的复杂技术。

不管你承不承认,一场从copy to china 到 copy from china的嬗变正在发生。我们试以百度和谷歌这对老生常谈的中美巨头做对比,来探析这些年中国互联网是如何跬步千里,突破发展,甚至开始走到了美国硅谷的前面。

一、来自财报的秘密:华丽转身的百度与无所适从的谷歌

时下正值各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布财报的时节,我们不妨先从数字上一觑端倪。

财报显示,百度 2015 年 Q4 营收 186.9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1%,其中移动营收占比持续上升,达到56%。而与此同时,谷歌的营收同比增长为18%,增幅远落后于百度。

除此之外,向移动端转型的失利,同时面临着Facebook的竞争,谷歌在移动市场的广告收入也陷入下滑。2013年是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在美国移动搜索广告市场的份额从上年的82.8%下降到68.5%。至于移动端的营收占比,虽然谷歌还未公布2015年的数据,但根据往年数据和发展趋势来看,大幅落后于移动端转型成功的百度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二、PC 时代:那些谷歌中国对百度的学习与借鉴

回顾往昔,2005年到2010年,是谷歌中国和百度同台竞技的5年。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这场旷日持久的竞争中,谷歌中国对百度也曾亦步亦趋。

十年前的中国,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不像如今这么发达。尤其是在广袤的二三线城市,多数人选择去网吧上网,习惯通过网址导航来访问网站。百度收购了当时最大的导航网站 Hao123,加上那句深入人心的 slogan——“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成了人们心中搜索引擎的代名词。而百度的成功也启发了对手,谷歌中国随后收购了265网址导航,极力巩固搜索版图。

紧接着,百度又推出了MP3搜索这种吸引并沉淀流量的王牌级产品,使得大批上网娱乐为主的网民成为其忠实用户;不出所料,谷歌中国迅速与巨鲸音乐合作,紧随其后推出了百度MP3的同质化产品。

除此之外,百度知道的推出,沉淀了大量中文UGC内容,百度贴吧则聚集了大量志同道合的网民,百度风云榜更是成为衡量中文互联网舆情发展的风向标;另一边按捺不住的谷歌中国,也火速与天涯合作“问答”和“来吧”,剑指百度知道和百度贴吧。

谷歌在中国的5年,更似一场漫长的“邯郸学步”

五年间,百度凭借接地气的本土化创新策略,大步甩开了盲目照搬模仿的谷歌中国。据艾瑞数据显示,谷歌2005年进入中国时,搜索请求数占比还是26.9%,到了2009年则已经下跌为18.9%;而在同样的五年间,百度的搜索请求数占比从2005年的46.5%上升到了2009年的76%。

三、移动时代:这一次谷歌向百度学习什么?

当中国居民早已习惯手机扫码支付的时候,Apple pay却在美国成熟的信用卡体系面前步履维艰:Apple Pay在美国所有可用交易中所占份额只有2.5%,较刚推出时明显下滑。尽管当下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空间并不多,日前Apple Pay还是高调地来势汹汹进军中国。

毕竟,进入移动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飞速增长到超6亿之数。互联网公司激烈的竞争使彼此协同进化,让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独特的新玩法、新策略。在苹果、Facebook这些美国巨头纷纷向中国互联网取经的时候,转型失利的谷歌应该更加积极地向中国同行学习。

1. 更加积极地拥抱移动转型

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几年,用户从PC迁移到移动端。在这期间,百度延续了自己作为流量入口霸主的地位:早在2014年,百度移动端的流量和收入就已双双超越PC端,顺利地完成了移动转型。

成功离不开百度正确且及时的决策。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和服务分布在不同App间。早在2013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就针对这一需求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推出轻应用战略,破除App之间的信息障碍。百度以自身流量入口的优势,对接各第三方开发者,使用统一的开发标准,让人们直接通过百度抵达并使用各种服务。

相比之下,Google虽然坐拥移动端利器Google Play,打通应用内搜索却比百度晚了一年多,在拥抱移动转型上慢下的这一拍,醒来的谷歌需要付出更多心力奋起直追。

2. 加大投资技术,加强深度创新

百度从未放松在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投入。在MIT刚刚发布的2016年十大突破科技,百度领衔语音交互技术上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深度学习是百度围绕百度大脑重点投入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语音识别正是其在语音上的应用。为了大幅提高准确率,降低噪音干扰,百度相关团队在2014年收集了将近7000小时的语料数据,然后在样本中加入了十五种背景噪音比如餐厅、汽车和地铁,让系统在噪音中去识别这些语音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百度深度语音识别在识别范围内的单词错误率提高了10%,优于Google Speech API,Wit.ai,微软的Bing Speech 和Apple的听写服务。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人们愈加复杂的询问,百度还于去年推出了自己的语音助手——“度秘”。作为手机百度的主要功能之一,“度秘”可以帮助用户查询电影上映时间,或预订餐厅位置。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还将有望实现有意义的多回合对话,并且能在对话中纳入不断变化的信息。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对此充满信心,“未来,我特别希望用户可以同所有的设备进行语音沟通,并让它们听懂我们的意思。到那时,我的孙子孙女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在2016年,如果你对微波炉说‘你好’,微波炉竟会很没礼貌地静静呆在那儿,根本不搭理你。”他打趣道。

3. 把握自身优势,坚持做大做强

同为美国科技巨头,搜索起家、广告发家的谷歌,在最近几年间一直对苹果有着盲目的模仿,最终在硬件上栽了一个大跟头——

花了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却并没有让它重焕光芒;被寄予厚望的 Google Glass 在上市后遭遇滑铁卢,从当初的科技评论宠儿沦为坊间笑谈;Nexus 手机和平板销量不温不火,Chromebook 笔记本电脑更是销量惨淡。

反观百度,与阿里和腾讯三分天下的情况下,始终把握自身优势,做大做强。无论是投向糯米的200亿,还是对Uber和e袋洗的投资,都彰显了百度对O2O的押宝、对自身连接者定位的坚持。李彦宏曾一针见血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和Google有非常大的区别,甚至是更大的理念上的区别。谷歌把更多精力放在安卓生态系统上,怎么让安卓创造更多APP,或者怎么再做出他们认为20年后可能会变得很大的产业。对百度来说,我们想不仅仅连接信息,也连接服务。比如现在打开百度输入电影院,就告诉你离这儿1.1公里有什么电影院,几点几分在放映什么片子,哪些座位你还可以买,选好座位以后再付钱,一系列动作都可以在百度里完成。Google没有做这个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他的事,网上有什么东西我给你做索引就好了。”

回顾百度与谷歌这十年博弈,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中美互联网十年变迁的缩影,那个曾经被老美嗤之以鼻的只会“copy to china”中国互联网,已经逐渐摆脱模仿者的角色,开始成长为一个时代引领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巨头来“copy from china”。这是属于中国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切,才刚刚起航。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