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pple Watch不常变 创新未来会是智能表带?

   时间:2016-04-12 15:20:10 来源:威锋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Apple Watch不常变 创新未来会是智能表带?

前言:Apple Watch 走过一年 不完美前途难测

去年 4 月 10 日,Apple Watch 正式开始提供预定,这标志着苹果首款可穿戴设备正式开放给大众市场。正如其他大多数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 主推的卖点是通知、健康和健身方面,与此同时苹果明确其定位为智能手机的一款配件产品,附属于 iPhone。这似乎说明了 Apple Watch 不是一款与 iPhone 定位相同的必需品。

于是乎,在 Apple Watch 发布一周年之际,日前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Ming Chi Kuo)发表了对新一代 Apple Watch 愿景的评论和相关爆料。他表示第二代 Apple Watch 将会效仿 iPhone 的升级周期,类似“s”辈的 iPhone,重点将在内部规格和硬件配置方面上的升级,但外观设计的改变有限。

换句话说,真正期待巨大变化的 Apple Watch 要等到 2017 年了。更有意思的是,郭明池还预测称,尽管 Apple Watch 是去年最成功的智能手表产品,出货量超过 1100 万,但是考虑到可穿戴设备市场尚未成熟,第二代 Apple Watch 变化不大,而且本身在续航和功能应用上的不完美,以及对 iPhone 依赖,预计今年的出货量会相比去年减少 25% 左右,可能降至 750 万至 850 左右。

最近大多数爆料和传闻表明,下一代 Apple Watch 将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进入量产,极有可能随着 9 月份的新一代 iPhone 智能手机同时登场。然而,眼下 Apple Watch 诞生刚刚好一周年,更多评论却发表了对 Apple Watch 吸引力的质疑,他们错了吗?

或许事实并没有错,早在上个月的春季发布会上,苹果采用了对入门级 Apple Watch 运动版手表的降价处理,苹果显然希望能够通过此举进一步刺激需求。如果 Apple Watch 的销量在超过 1000 万之后依然势如破竹,其实苹果对一款发布还未足一年的产品降价的意义并不是很大,通过苹果执行降价策略始终是在新一代产品发布之后。

简而言之,这款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智能手表,同时也是苹果史上第二款发售以来最畅销的产品类别,却在未来“吸引力”前景上令苹果头疼了。

“时尚”和“廉价”非良药

如何才能让 Apple Watch 2 更具吸引力呢?无论和开发者还是用户,对于 Apple Watch 表达的观点和评论今天已不胜枚举,在讨论下一代变化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看一份最新来自广告技术公司 Fluent 的调查,了解消费者追求 Apple Watch 到底图的是什么。

根据调查显示,80% 的 Apple Watch 用户将设备用在健身追踪和通知查上,77% 的用户喜欢用它听音乐,66% 的人习惯于通过 Apple Watch 快速回复邮件和信息,多达 61% 的 Apple Watch 用户经常用 Apple Pay 进行支付。

上面的数据表明,Apple Watch 买来并不是吃灰,真正发挥用途的地方在“健身、通知、听音乐、快捷回复和移动支付”几大方面,单单从基础功能层面上说,苹果对 Apple Watch 的研发成功得到了体现。唯一没有积极响应苹果想要的“时尚”,因为调查称仅有 11% 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选购该表是出于时尚考虑,而“功能实用性”和“便利性”是占比分别高达 31% 和 46%。

在 Fluent 的调查中还提到了一个关键数字,受访者有高达 62% 的用户表示他们计划升级到下一代 Apple Watch。很明显,Apple Watch “功能多样性”和“便利”是它一年内卖出 1100 万非常关键的前提,而调查超六成用户在不清楚 Apple Watch 2 真机样貌和定价的情况下选择购买,不难看消费者最看重的不是“时尚”和“廉价”两个因素。

用户和开发者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呢?从无数评论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更长的续航,还有加入更多传感器来监控用户健康和健身数据,而对于开发者他们需要 Apple Watch 处理能力大大增强,以便自由打造更有有趣和令人兴奋的独立应用。此外一些用户还需要 Apple Watch 能够更独立于 iPhone,包括增加蜂窝网络功能和 GPS 等等。

功能或智能型表带或许是未来方向之一

不可否认,随着时间推移 Apple Watch 肯定将会整合更多腕上技术,而且是以简单交互即可完成的方式。除了上面调查的“健身、通知、听音乐、快捷回复和移动支付”基本任务之外,苹果还会赋予处理更多任务的能力。很多分析认为,Apple Watch 不太可能像 iPhone 那样生龙活虎,很难成为腕上的迷你 iPhone,那通过腕表实现有没有可能呢?

说实话,不少分析忽略了各式各样的表带对 Apple Watch 诞生一年所获得成功的显著贡献。Apple Watch 是一款成天戴在手上的产品,用户对每天更换不同的表带与表壳进行搭配津津乐道,而且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在上个月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库克特别提到,超过三分之一的 Apple Watch 用户总是会选择定期更换表带。换算成数字的话,代表着 300 万左右的 Apple Watch 用户关注表带的影响。

或许苹果早已预料到表带对 Apple Watch 的未来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推动新表带的动作已经不少。比如在 Apple Watch 发布仅 5 个月之后,就与爱马仕宣布合作,定制奢华的皮革表带,就在上月的发布会上,还特地更新了“春季系列”新表带。这些举动背后的动机很明确,通过增加新表带为 Apple Watch 带来新鲜感以推动增长,而不是鼓励用户再次购买不同 Apple Watch。

不得不说,表带确实吸引消费者和用户的注意力,甚至超过 Apple Watch 表壳或本体。大多数用户购买两款或更多表带,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更换。即便是锋友,不少也深深中了表带“毒”,一旦购买就根本停不下来,在讨论 Apple Watch 的过程中,表带成为每天必谈的话题。

如此来看,苹果可以选择在表带上大做文章,既然是可穿戴设备,表带就是 Apple Watch 的一部分,正如其他者智能腕带一样,完全可以不只是纯粹的不同的材质和用料。因为你也看到了,就算是智能珠宝或项链,它们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基本的数据收集,并且续航能力很长。

问题来了,如果真的是功能性或智能表带,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

智能表带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功能

更快的处理速度,往往需要更长的续航,此前已经有所谓给 Apple Watch 充电增长续航的表带配件诞生了,那么将微型块状电池巧妙地融入到表带里就成为了可能,若利用无线充电机制,还可以保证 Apple Watch 优雅姿态不被破坏。近些年来,柔性电池技术一直在高速发展,苹果据此推出更大容量电池的表带设计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考虑到 Apple Watch 的表带和常见的智能腕带拥有同样的宽度和几乎相同的厚度,这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融入更多的传感器,从而实现 Apple Watch 表体本身不改变设计或更薄的情况下,增加更多额外的监测功能。有这样的表带?有,比如三月初的时候,一款名为 Kardia Band 的 Apple Watch 表带配件诞生,它看似时尚装饰性的表带,但里面却包含了检测心电图的硬件 ECG 模块,能够帮助佩戴者判断是否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

至于其他功能扩展,大家还可以展开更多想象。提出此设想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方面,表带占据了比表壳本身更多的区域,至少四倍之多:另一方面,其实手腕的顶部并不是最佳的智能手腕使用方式,腕上更应该是查看数据之处,手腕的其余部分仍可以用于其他目的。此时,不管是更多的传感器还是额外的电池容量,Apple Watch 的表壳本体就相当于一块“智能芯”,套入不同智能“表带模块”即可实现不同的功能,苹果有实力将技术整合入表带。

苹果太过于专注时尚,而用户追求的是性能和功能,此策略并不违背苹果继续销售时尚表带的理念,但拥有的智能表带路子无疑更宽广,如果还能纳入 GPS 和蜂窝网络连接就更成功了。一旦有了整合智能技术的表带,表带将在 Apple Watch 的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前述,Apple Watch 的未来也许不会是像 iPhone 那样周期性的每年更换一个外壳,而是它潜力无限的表带。

任何设想总是需要时间去实现

Apple Watch 现在不是苹果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甚至是归类于其他,但苹果希望该可穿戴设备可以占据更大的比重,而现实的情况是,用户使用 Apple Watch 的时间变长,腕带升级却更加频繁,我们认为苹果有可能已经开始考虑季节性推出新表带的策略了。至于上述所提出的任何设想,并不是不太可能实现。

众所周知,从 2001 年到今天,iPod 演变成了 iPod Touch,这款产品实际上增量设计的变更,并完美的基于新技术的功能集成,而不是彻头彻脑根本性的改变。这就说明,苹果有可能在 Apple Watch 上采用类似的方针,即表壳本身保持初代更多的设计元素,提供一种熟悉的味道,但表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融入更多智能或更先进的技术。

总之,虽然 Apple Watch 继续被低估,但表带却可以拥有巨大的潜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