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时间:2016-07-06 10:08:30 来源:网易手机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手机裸眼3D技术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早在2011年HTC就推出过裸眼3D手机HTC G17(HTC EVO 3D),LG、夏普和国产的卓普、PPTV、长虹也都推出过裸眼3D机型,不过一直未产生太大影响,前不久康得新与中兴再次推出一款裸眼3D手机,那么在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裸眼3D会是手机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吗?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当前主流的裸眼3D技术有三种:光屏障式技术、柱状透镜技术以及指向光源3D技术。

光屏障式技术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光屏障式3D技术也被称为视差障壁或者视差障栅技术,原理和偏振式3D技术比较类似,最早是由夏普欧洲实验室的工程师研发而成。光屏障式3D产品与传统的LCD液晶工艺结合在了一起,其实现方法就是在屏幕上添加了一个开关液晶层、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高分子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用户在看屏幕时会有明显的竖条状条纹,而且左右眼实际看到的是不同的画面,这样即可实现3D画面显示。

优点: 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

缺点: 画面亮度会有明显损失,分辨率会随着显示器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

柱状透镜技术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柱状透镜式3D技术也被称做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3D技术,和光屏障式技术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亮度不会有明显的损失。柱状透镜式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前加上一层柱状透镜,当液晶屏显示图像光线经过这层透镜时,图像中每个子像素以不同的方向投影,这样我们从不同角度看显示屏,就会看到不同的子像素。虽然亮度很高,不过由于和目前LCD液晶工艺不兼容,因此无法广泛使用。

优点: 3D技术显示效果更好,亮度不会受到影响

缺点: 相关制造与现有LCD液晶工艺不兼容,需要投资新的设备和生产线

指向光源3D技术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指向光源技术搭配有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产生视差,进而实现3D效果,它的优点是分辨率、透光率很高,不会影响现有的屏幕设计架构。不过目前这一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

优点: 分辨率、透光率方面能保证,不会影响既有的设计架构,3D显示效果出色

缺点: 技术尚在开发,产品不成熟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裸眼3D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应用在裸眼3D手机中主要为光屏障式技术和柱状透镜技术,而指向光源3D技术则很少见。在裸眼3D手机的初期,HTC、卓普、PPTV等都使用了成本较低、更容易量产的光屏障式裸眼3D技术,但其画面亮度低、3D效果不明显、容易出现重影等问题让这些手机的实际3D体验大打折扣。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在后续的产品中,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裸眼3D手机屏幕升级到了效果更为出色的柱状透镜技术,之前的长虹X1和最近发布的观3D V5都采用的是这种技术。那么新的裸眼3D技术在手机上的表现如何呢?小编就通过手中的观3D V5给大家实际展示一下它的效果。

观3D V5的系统界面并未采用3D设计,所以日常使用和普通手机并无太大区别,不过屏幕在上下晃动还是会出现类似于水波状的深浅亮度变化。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3D视频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3D图片

在3D片源方面虽然大多仍旧是上映许久的电影,但总体数量还算丰富,在最佳观看距离和角度观看时3D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相机拍出的照片并未展示出实际3D效果),但在视线角度偏离的情况下依旧没能避免重影的问题。另外,画面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拖影现象,长时间观看的话眼睛会有些累。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3D立体游戏

一问易答:裸眼3D手机是噱头还是未来?

拍摄3D图片

在3D资源库中还有一些3D立体游戏,实际3D效果并没有观看电影和图片明显,游戏质量也略显粗糙。同时,手机拍摄3D照片和3D视频的效果并不算明显。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际体验我们可以发现,裸眼3D手机确实给同质化严重的手机市场带来了一丝新意,但裸眼3D技术本身还并不完善,手机领域的裸眼3D技术更不全面。观看效果受限因素过多、视频及应用资源不够丰富加之手机屏幕尺寸限制观看效果等都大大降低了裸眼3D手机吸引力。在当前来说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对裸眼3D手机还都处于尝鲜试水的阶段,短期内仍然不会成为手机标配,另外如果体验更为出色的VR和全息影像技术的有了突破那么裸眼3D手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变得更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