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天灾面前,这些APP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时间:2016-07-08 17:55:25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7月初,坐标武汉,持续的暴雨让这里汛情告急。朋友圈被灾情小视频淹没,我们不禁回想起了98年触目惊心的一幕。天灾面前,不止一个人在思索,科技的发展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的确,目前的科技尚不能让人类“控制”天灾,但是却能够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并为身处灾区的人民带来一丝慰藉。在这次汛情中,正是科技衍生出了这些APP,给我们带来了帮助。

出行类代表:Uber、滴滴

实际上,笔者认为武汉洪灾恰好是与出行APP的救援价值相克的。毕竟出行倚仗的是车,但是除了船之外的交通工具难以抵达积水地区进行救援。那么在科技无法给予市民帮助的情况下,Uber又是怎么做的呢?原来Uber号召了大量爱心司机给行人送伞,相当于是借助与产品强相关的群体来实现一次援助的行为。虽然不能将被困人群救出,但也算给瓢泼大雨中的行人一丝慰藉。

再回首塘沽爆炸事件,打车APP才算真正地派上了用场。当时,滴滴旗下的出租车、巴士、顺风车、专车、快车等均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帮助更多人脱离困境。而Uber则为塘沽范围内所有乘客免单。两者均在塘沽市民受灾时慷慨援救,而不像报道中看到的“出租司机威胁路人加价否则拒载”那般负能量满满。我们看到的是危难关头,资源的高效配置加快了整个救援行动的进程。

地图类代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

以地理信息为优势,地图为载体,互联网地图产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向用户呈现与灾情相关的信息。武汉洪灾爆发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纷纷上线积水地图,以便用户随时了解积水信息。

百度地图更是直接将积水数据与地图数据相结合,不仅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积水情况,还可以在用户规划路线、导航的时候直接避开危险路段。另外,百度地图在产品内部上线了直播平台,热心的武汉市民不断分享实时积水情况,市民的UGC能力不容小觑。在互联网产品的辅助,以及群众汇聚的力量下,积水地图不仅让普通市民远离危险,还能够让救援力量清晰地了解城市受灾情况,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提高救援的效率。

社交类代表:微信、微博

在社交属性的背景下,“两微”的应对措施也主要围绕人来展开。在武汉积水事件中,微信在其“城市服务”入口紧急上线了“城市积水上报”功能,依靠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市民强大的UGC力量,将信息做到完善。

同样是天灾,在雅安发生7级地震时,微博也曾将平时用于推送广告的“粉丝通”、“微博小秘书”等官方微博、“微博话题”以及微博Banner广告等全部用于推送地震相关的信息。同时开启类似#雅安7级地震#、 #雅安地震寻亲#等多个围绕地震的话题。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同胞的关怀与正能量,还能够通过用户之间的互相分享获取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OTA类代表:去哪儿、百度糯米

在灾难发生之时,OTA能给用户提供的主要在于住宿层面。严格意义上来讲,百度糯米并不算是OTA类APP,但是因为它这次的举措属于在线旅游市场的行为,因此暂且如此归类。由于暴雨导致众多市民房屋被淹,百度糯米向武汉市民提供了10000间酒店,全部免费入住。所以家中积水的市民也不用再担心露宿街头。

同样,在灾难发生后,去哪儿网也启动了“你定我捐”活动,凡通过去哪儿客户端预订火车票的,每售出一份出行保障服务,去哪儿网将捐赠1元给灾区。实际上,此前在塘沽发生大爆炸之时,去哪儿网是给当地市民与媒体提供了免费住宿。笔者个人认为,相比刺激消费带来的捐款,提供免费住宿对于灾民的帮助而言或许更加实在吧。

搜索类代表:百度、搜狗、360、盘古

尽管此次武汉洪灾,我们没有看到搜索引擎的身影。但是我们都知道,搜索的信息聚合能力十分强大。往往在面临更严重的灾难(伤亡人数、失踪人数较大,如地震、海啸等)的时候,搜索能够发挥更大的流量作用。例如在雅安地震时,背靠搜索带来的直接、庞大的流量支撑,百度、搜狗、360、盘古等众多搜索引擎全部上线了灾区寻人平台,能够让数以万计的人们从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分为寻人和保平安,网友通过搜索亲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即可获取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信息的流通与帮助下,报平安不再像古代的家书一样,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让亲友吃下一颗定心丸。

业界良心代表:Google

说到互联网APP在天灾中的反应,又怎能不提互联网良心代表谷歌呢?虽然未能在国内有所表现,但是谷歌在国际的灾情中都是最活跃的,赢得了用户的好评如潮。

早在2010年海地地震发生后,Google就发布了一款在线寻人工具“Person Finder”,坊间传说开发这款工具仅用了72小时。它可帮助人们发布失踪人口信息,也可帮助个人或组织提供信息来寻人(实际上国内搜索引擎上线的功能就是收到person finder的启发),极大地转变了传统的而灾难救援方式。

而依靠地理数据的优势,Google地图也有不少作为。例如为了“对付”2012年的飓风“桑迪”,Google开发了一款特殊的飓风地图,可以告诉人们当前的飓风位置,并提供最新的相关信息。

Google在一次次的国际灾难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说Google不是红字会,也不会为有需要的人送水、食物和药物。谷歌应急小组的工程师皮特·吉恩科(Pete Giencke)曾表示,“如果组织Z有水,个人Z需要水,我们怎么将两者联系起来?”应急响应工作的基础是信息,而Google偏偏擅长的就是将信息快速、便捷地传递给有需求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能力,Google才能在各个灾难中挺身而出,为用户争取最多的帮助。

在信息时代,可以预见的是应急响应将因为互联网而更加快速、灵活。在天灾面前,我们看到这些APP释放的价值,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人们脱离险境,而非可耻地借势营销(在此笔者就不再提及某些互联网公司了,大家懂得)。

尽管科技确实无法阻止天灾的发生(就目前而言,阻止天灾是逆自然的),但是我们能感知到的是,科技在进步。是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