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相杀"到"相爱”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五大原因

   时间:2016-08-02 08:39:32 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朱轶天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就在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Uber)中国区业务之后,滴滴官方今日终于宣布了该消息。

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优步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优步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今日致信中国员工,对优步中国和滴滴出行合并事宜进行了说明。

卡兰尼克邮件中称,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创业社区中,优步中国的员工和系统都在中国科技公司中树立了榜样,成为了标杆。他们的努力不仅激发着优步全球员工,也激励着卡兰尼克本人。

滴滴为何收购优步中国?市场分析指出,促成收购的原因可能是:

1 网约车新政成催化剂

上周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网约车合法地位,为滴滴与优步等进一步扩张业务铺平道路。网约车合法后,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此外,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新政于11月1日起实施。

新规提到,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合规采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所采集的个人信息和生成的业务数据应当在中国内地存储和使用。

2 结束烧钱大战

自从滴滴和快的去年2月合并后,滴滴出行就成为优步中国市场“金钱大战”的唯一对手。

优步和滴滴为争夺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大把烧钱。两家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都向消费者和司机提供激励措施。优步称,公司每年至少花费10亿美元来扩张中国区业务。优步首席执行官拉维斯·卡拉尼克曾透露,2015年优步在中国亏损了10亿美元,而滴滴则补贴了约40亿美元。不过这一数据被滴滴方面否认。

一位行业研究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现在资本市场其实已经明确发出信息,不希望两家公司再继续争斗,而从滴滴自身经营的角度而言,亦无必要持续进行资金消耗。“优步也是如此,”一位美国机构投资人向华尔街见闻分析:“我们想问,优步中国还有钱吗?他们的烧钱行为同样不可持续,与滴滴合并最符合投资人的利益。”

3 投资方推动

目前,优步中国和滴滴出行均未上市,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双方的投资人名单中都有中国人寿、环球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的名字,从合并的角度来讲难度较低。知情人士透露,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在此次合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个月,易到创始人兼CEO周航和总裁彭钢都曾公开分析滴滴和优步中国可能“结亲”——“老大和老二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往往是两人最亲密的时候。”

收购消息宣布后,程维、柳青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内部员工信。

信中称,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不忘初心,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每天十亿人次出行用户身上,感受大家的出行困难,而不是盯着竞争对手,就会发现智能出行的变革才刚刚起步。从体验到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次合并的背后有两间公司的意愿在里面,但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还是出于投资人的意愿和推动。”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对《财经》表示。

滴滴与优步拥有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4家共同的投资方。上述人士透露,这次合并老虎基金与高瓴资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并有助于双方海量投入的止血。而对于优步来讲,优步全球已经确定将尽快上市,及时止损、保住全球市场并尽快上市,是比打赢中国市场上的战争更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滴滴总裁柳青是柳传志的女儿。而优步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柳甄是柳传志的侄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本人则控股了神州专车。

4 为优步IPO清除障碍

CNBC援引分析师表示,优步CEO Kalanick一直积极的表示,优步并不计划在近期上市。但当优步真的要上市的那一天,将中国“烧钱”的业务剥离,可能增强优步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5 滴滴的国际化计划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滴滴将拥有优步的一小部分股权。CNBC指出,分析师们预计,优步目前的估值大约为625亿美元。

拥有优步的股份将帮助滴滴获得海外市场的敞口。今年早些时候,滴滴曾与优步在美国的竞争对手Lyft合作,让中国用户使用滴滴在美国享受Lyft的服务。

滴滴出行CEO柳青表示:“滴滴出行将继续扩展国际化策略。我们期待与本土和海外合作伙伴一起,为司机、乘客和社区创造更多的价值。”

虽然目前尚未明确,但滴滴可能与优步展开类似Lyft的合作,让滴滴用户在美国使用滴滴App来享受优步的服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