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谁在阻碍创新?网约车到底动了哪些人的蛋糕?

   时间:2016-10-09 10:00:0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庆节后第一天,北京、上海、深圳有关部门纷纷发布网约车细则,对网约车的发展做出了规范。

细则不仅对于网约车的车细节诸如轴距排量以及车辆准入年限等方面提出要求,更是对驾驶员的资格做出具体规定。其中在北京市申请网约车的驾驶员,需要符合本市户籍等条件,上海网约车需沪籍、沪牌。行政力量干预之下,任何创新都可能会被打回原形,对此次细则有三大疑问不吐不快。

第一问,填补增量市场,网约车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我国网约车的出现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真正走近千家万户,只是最近一两年的事。网约车的出现对于行人而言,都极大地填补了出租车服务的空白,对整个市场而言,网约车其实是一个增量市场,是完全不用于出租车的新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交通的压力。

“网约车”风靡中国乃至世界之时,它们也引发了众怒,包括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以及监管者都为之头疼。为什么会如此?关键在于网约车在给乘客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出租车的运营方式,既挑战了原有的监管模式,也触动了多方利益。

很多评论者会担心网约车普遍通行的补贴行为,会挤垮竞争者,造成价格垄断。那么所谓担心被挤垮的竞争者,究竟都有谁呢,无疑是在政府客运办管理下的出租车公司。其实出租车也并非没有降价让利的空间,而这部分空间就是行政性收费!

如果地方政府真正希望出租车保持或提高竞争力,就应当坚决地取消行政性收费。但问题在于不收费了,有关方面的经费来源怎么保证?实际上,政府的管理行为,理当由政府解决经费来源,而不应当由经营出租车的企业或者出租车司机来承担。通过排斥限制网约车来保护出租车公司,只能是下策中的下策。作为地方政府,松绑、减负、改善管理,才是对出租车最好的支持。

第二问,才合法,又约束,地方中央到底谁说了算?

今年7月28日,国家7部委联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公布,网约车毫无疑问已经得到中央部委层面明确认可的合法地位。这极大的鼓舞了我国互联网移动出行行业发展,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革新的决心与创新的力量。正如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所说:“这次改革我们根本的目的是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这是我们评价的标准。”

“网约车服务在很多国家遭遇抗议和禁令,但中国政府寻求利用这种技术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表示。目前国内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突破技术难题之后,网约车已转变为每日数百万次出行,发展为一个大规模的产业。而中央监管层对于网约车规范化引导,则为中国其他行业(例如金融和医疗)树立了榜样。

不仅如此,这一举措也为9月在杭州举行的世界G20峰会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开局,有外媒曾评述称,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以“互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引领了消费新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世界正期待互联网时代中国能够通过创新创造更多的奇迹。

然而令市场欢呼的掌声尚未停止,节后上班的各地方政府们却率先颁布新政,兜头一盆冷水浇来,让依旧沉浸在祖国母亲节温暖怀抱的人们瞬间清醒,个中滋味好不酸爽。这难道真是因为G20已经开过了么,呵呵!虽然G20已过,但世界经济的寒冬,中国经济L型探底却并没有一丝终结的迹象。

从中央到地方,从市场到媒体,作为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互联网经济,而网约车又是互联网经济当中率先突围的典范,然而就在中央部委历经2年终于将这一行业明确规范而确立合法地位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却被少数地方政府的一纸行文再次束之高阁!

网约车和移动出行是新生事物,新业态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总理也指出,分享经济是拉动增长的新路子。中央部委已经给了网约车规范化发展的呵护,然而到了地方政府手中却变成了烫手的紧箍咒。一个大大的疑问,中央和地方,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

第三问,创新的保护伞,怎么就变成了皇帝的新衣?

随着互联网、智能设备和社交媒体进入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行业创新已经不再是核心一线城市圈的特权,即使再偏僻的地方,只要有互联网的覆盖,一部手机、一个APP、一台车,就能轻松解决一个就业机会,民众都能得到真正的实惠!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规范、指引、鼓励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行业涉及金融、医药、科技、交通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2016年是中央政府规范化互联网发展的举措最多的一年,为中国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互联网+”撑起一把“合法化”的保护伞!

政策的鼓励,市场的繁衍,优质企业的培育,“互联网+”正成为中国实现经济升级、转向服务驱动战略的先锋。国内互联网经济在不断改善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的滋养下,正成功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国家监管层而言,继续提升创新能力和监管效率,国家才能保持兴旺。

然而10月8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的网约车“新政”,却为这一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蓝海领域”布上了一次阴霾。解读“新政”内涵,虽然打着便利交通,民众安全的旗号,深究内里,通篇不过就在谈一个“限”字,车有限制,开车的人也要有限制,估计下一步连坐车的人也得上车先出示户口本了吧?

网约车“新政”,究竟会带来哪些不便,我们用数据来说话,作为此次新政最大受害者的滴滴官方称“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要求用帕萨特、奥迪A4L等以上的车型提供网约车服务必然提高运营成本,或将抬高网约车费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或以上;粗略估算,等待时长将从目前平均5分钟延长到15分钟以上,同时因为供不应求,可能会再现司机挑乘客的情况。”

解决问题“一限了之”依旧是很多地方政府管理社会的唯一法宝。但是设想,如果这部分地方政府在面临其他互联网领域有关问题时,也是这么照方抓药,“互联网+”无门槛、无边界的无限魅力与无限想像空间不就瞬间沦为笑谈了么。令人实在想不通的是,中央一再高举创新的保护伞,怎么就被部分地方政府变成皇帝的新衣了呢?

网约车“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的关键是政府管理的边界问题。网约车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对政府职能管理提高了要求。其实缓解交通压力方法很多,比如城市交通实行总量管理,根据容量发放牌照,限制外地车等;或者降低出租车运营成本,改善城市公共交通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网约车也好,“互联网+”也罢,不是不需要政府管理,而是要通过政府的管理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切忌“一限了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