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智能手机市场面临触顶危机,手机厂商们该如何破局?

   时间:2017-05-27 17:25:21 来源:iDoNews作者:耿彪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产智能手机的起步归功于小米的崛起,因为小米的存在,加速了四强中华酷联的分崩解体,形成了新的格局和梯队,但纵观几十年的发展史,手机本就是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业内风气是强者生弱者死,去年以来已经开始有老厂商倒闭,传统的手机厂商也面临挑战。此外,从现今几大大品牌厂商来看,随着市场的触顶,行业业务开始朝着多元化的角度流徙,这也就意味着现有几大品牌如果不能跟进市场及时转型,很有可能打破几大厂商之间的市场平衡,更加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20170214092348955.jpg

大牌厂商之间的竞争多以月度或者季度销量数字为标准,近一段时间以来,均是以华为ov为第一梯队,带动一加、魅族、小米第二梯队,配合酷派、乐视、360、格力等第三梯队,形成2+1效应。

一、触顶危机表现形式单一,但影响范围广泛

其实智能手机市场触顶一直在提,只是大家听多了自然也就没有了太过于关注。从苹果销量下滑开始,这个危机就已经有了征兆。

商业模式基础是从长期的贸易过程中演化而来,企业营收体现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预期,苹果在2016财年营收2156亿美,相比2015年的2337亿美元,营收下降约7%,大中华区更是直接下降17%;2017年Q1财季大中华区营收暴跌12%,Q2财季下跌14%。只是因为发布了iPhone7而略微提升了全球营收2%。相反的,华为ov在2017年初销量大幅增涨,但是增长率并未公布,这是不是市场的假象呢?

所谓的触顶危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市场趋于饱和,造成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一种是产品性能没有提升空间,受限于硬件水平、软件系统功能,用户需求无法满足。这两种情况发生时都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发生预警则表明当前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

而触顶危机发生后波及的范围是整个行业,如果不能及时避免情况恶化,极有可能蔓延到行业衍生的周边产业。诸如基于手机行业的VR、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功能性产业。

二、行业变革加速新技术力量的诞生

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下一个风口,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新零售、共享经济或者新能源产品?

无疑,当行业触顶危机之后,改变现状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新的载体代替旧的载体,而新载体就意味着要发现新的可利用材料和技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另一个就是技术攻坚,利用新科技技术来代替原有的技术基础,组建新的软系统。而这样的系统同样有要求,一个是可以改变要足够大和彻底,比如三星还未发布的折叠屏幕手机,联想MOTO已经发布的模块化手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隔空投射的悬浮式手机,据消息欧洲一家公司正在研发可自动跟随的机器人智能手机,可免去手控操作,实现语音全方位操控感。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如科幻片中的更加科技化的通讯工具诞生,手机通讯功能与娱乐、社会化生活功能分离,届时才是标志着的新的科技时代的来临。

三、后来入局者有着巨大潜力和实力

说起来,360、格力、乐视都算是后来才加入到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来的。一个有着大量的互联网用户入口,一个有着扎实的硬件制造技术,一个则立足于乐视生态搭建起包含体育、金融、智能汽车、房地产、智能硬件等多种领域。说白了,他们都是有资源,有实力,有野心的企业。

只是,在这几年以来,这几家企业推出的智能手机产品都没有能火起来,靠的也多是先前积累的企业影响力。但,贵在坚持,这几家厂商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做,一直都有新款手机推出。

更可怕的是,鸿海收购的夏普也要推出手机,而且是在屏幕上大做文章,即将推出无边框全面屏手机。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全面屏已经是趋势,有的厂商甚至为了全面屏而放弃了可按压的Home键。夏普也在多处场合说到全面屏源自夏普,也就是说夏普推出的全面屏手机可以说是技术最好的全面屏手机。

此外,鸿海富士康就是做手机配件加工,将一个个零件组装成为一部部手机成品。作为夏普的大股东,在加工过程中不仅会实现降低加工成本,还可以拓宽运作渠道。届时,夏普将作为一款国产手机品牌与一众国产手机厂商展开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该款全面屏新机将与中国移动、京东以及迪信通展开合作,促进其拓展中国市场。即便有着小白仍坚持这款机型不是国产,也难以阻挡其进入市场,这是必然。

四、加速创新是唯一出路

小米去年发布了一款机型名为小米MIX,发布之后震惊了整个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不单单是其手机配置和性能很优秀,尤其是其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行业首款全面屏、无边框手机,随后荣耀推出了系统更智能化的荣耀Magic机型,这两个品牌都把创新的因素加到机型之中,并作为今年机型研发的一个方向。

这体现的就是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也只有此才能帮助企业研发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之前也提到过,要想安全度过触顶危机,生存下来,这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不得不说,如今这些企业中能够留下来的都是有实力的企业,但是市场即将饱和之际,除了要提升自身实力,培养用户忠诚度也是很难的。那不如用心去做好每一款产品,以产品裹挟用户买单,岂不是更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