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陈士渠解析10种高发诈骗,提醒市民防骗需做到“四要四不要”

   时间:2017-08-14 11:13:4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8月12日下午16:00,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由深圳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深圳市公安局和腾讯公司联合承办的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暨守护者计划公益行动在深圳海岸城广场举行。

image.png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政委张锐,深圳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施志刚,深圳市打击治理办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苏振威,深圳市打击治理办副主任、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李同宝,深圳市打击治理办副主任、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局长李平,及腾讯“守护者计划”负责人、腾讯安全管理部总经理朱劲松等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随后,陈士渠为现场千余名市民讲授了反诈骗课程,不仅用形象的案例讲解了当前十大高发诈骗形式,还贴心地给大家总结了防骗“四要四不要”口诀。

公安部专家为市民讲授反诈骗经验,体现出有关部门及腾讯“守护者计划”对公众防骗教育的重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态势在持续打击下有所收敛,但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也在不断升级,新的恶性案件仍时有发生,威胁着每一个人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腾讯“守护者计划”负责人朱劲松表示,“提高全民的防骗意识,同时凭借大数据技术优势为全民参与反诈骗提供平台,形成对电信网络诈骗全民共治的态势,是打赢反诈骗战役的关键。”

防诈骗市民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在公开课上,具有多年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经验的陈士渠结合电信网络诈骗的普遍套路,为群众总结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四要四不要”。他指出,无论诈骗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市民只要守住这些安全底线,就可以让诈骗分子无计可施。

陈士渠所说的“四要”指的是: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手机和电脑要安装手机管家、电脑管家等安全软件,防止钓鱼欺诈网站、仿冒公检法诈骗电话等的侵害;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当防诈骗提醒出现时,意识到自己可能正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中,及时终止危险行为。

“四不要”指的是:不要连接不了解的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账号密码被盗;不要透露短信验证码,短信验证码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支付密码不要与账号密码相同;不要将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陈士渠揭十大骗术各有因应之策

公开课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陈士渠讲解的大量真实诈骗案例。结合这些带来惨痛教训的案例,陈士渠针对近期高发的10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举措。

骗术一:仿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据腾讯“守护者计划”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披露,二季度因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的三起案件均为电话仿冒公检法诈骗案,三位事主累计遭受财产损失超过1500万元,显示此类诈骗危害极大。

image.png

图为伪造的“拘捕令”

陈士渠提醒:

三招可识破仿冒公检法诈骗。

第一,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

第二,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形式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

第三,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

骗术二:冒充熟人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受害人熟人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陈士渠提醒:

在网络聊天、短信沟通中,凡事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时,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比如拨打对方的常用号码,或者用视频聊天仔细询问后再做决定。

骗术三: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理由诱导受害人点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image.png

图为伪基站发送的短信木马链接

陈士渠提醒:

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要求转账”等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网络链接。

骗术四:兼职诈骗。诈骗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通常,受害人的前几单任务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主动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以未完成任务量、网络故障等各种理由,不再返还。

除了常见的兼职刷单诈骗外,兼职诈骗还包括兼职打字诈骗、传销式淘宝刷单诈骗、刷信誉诈骗及黑中介诈骗。

image.png

图为网络兼职刷单招聘信息

陈士渠提醒:

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工广告。

骗术五:考试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考生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发送短信或邮件,声称“提供考题、改分、办假证”等,引诱考生汇款。

image.png

图为用户收到号称可提供公务员考试答案的诈骗信息

陈士渠提醒:

漏题、改分、改档案、伪造资格证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坚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就不会被骗损失钱财。

骗术六:校园贷诈骗。“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二是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产品做“销售代理”。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一旦不能如期还款则迅速背上债务压力。

陈士渠提醒:

学生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明确自身是否确有需求,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情,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更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如遇暴力催债,要及时报警。

骗术七:民族资产解冻骗局。诈骗分子先包装一个民族秘密资产流落海外的故事,然后编造受国家委托对这些海外资产进行解冻,号召缴纳手续费或资料费,称成功后每人可以拿到平均数百万元的善款补助。除了“民族资产解冻”噱头,骗子们还会虚构所谓“养老”、“扶贫”等投资项目来诈骗。

image.png

图为伪造的公章、文件

陈士渠提醒:

防范此类诈骗关键要看年轻人。年轻人首先要多关爱长辈,认清“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实。同时要多传达网络安全的资讯、诈骗案例和防范常识。此外,留意父母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骗术八:投资返利诈骗。此类诈骗通常打着海外背景或运营暴利行业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并宣称有高额利息。投资初期,诈骗分子会按时返利;一旦投资人追加投资,就会血本无归。

陈士渠提醒:

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骗术九:保健品购物诈骗。犯罪团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老师、专家、教授等,以为老年人“问诊”为名夸大病情,再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制滥造,几块钱的保健品,他们卖数百元。

陈士渠提醒:

选择正规的医院和药店,不要轻信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神药”。同时年轻人应多关爱父母长辈,当老人自己拿不定购买主意时,可以找孩子征求意见。

骗术十:引诱裸聊敲诈勒索。犯罪分子非法获得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陈士渠提醒:

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

反诈骗靠公众参与守护者计划提供平台

陈士渠防骗课堂引起了现场群众的热烈反响。不少市民表示,要“管好自己,看好家人”,从自己做起谨防诈骗。

据介绍,“2017年腾讯守护者计划”为全民参与反诈骗提供了便捷渠道:只要用户通过手机随手标注诈骗信息、诈骗电话,就可以加强“守护者计划”对诈骗的拦截和预警能力,降低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同时,“守护者计划”为所有用户开发出了“帮家人防骗”的产品功能:用户通过“守护者计划”官方公众号或腾讯手机管家,与家人的安卓手机进行绑定,就能在家人手机接听或拨打被大数据标识为诈骗电话的号码时接到提示,以便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防止家人上当受骗。

前不久,陈士渠也在微博上转发了“2017年守护者计划”公益行动的内容,并发言表示:“反诈骗行动时刻不容懈怠,大家行动起来,和我一起反诈骗,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本次防骗课堂上,陈士渠进一步提醒公众:“为了帮助更多人防骗,大家遇到诈骗时可以在守护者计划的公众号上对诈骗进行举报。在被骗后要第一时间报警,协助警方破案。”他表示,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反诈骗的行动派,终将根本铲除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毒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