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遭微信微博等碾压 墨迹天气和天气通们真成鸡肋?

   时间:2017-09-19 09:48:01 来源:刘旷 作者:TechWeb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双台风组团逼近我国,虽然没有正面袭击我国陆地,但也为部分沿海地区带来了大量降水,借台风登陆之机我们来谈一谈基于天气预报的手机App。众所周知,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为手机安装一款天气预报App已经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有些智能手机本身自带某款天气预报App,为能及时获取天气情况,每天多次查看天气预报App的大有人在,其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日常。

而天气APP的走红基于两点。一方面,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为天气预报App走入市场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是人们出行必备的信息要素之一,两种因素为天气预报App的全面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天气软件服务商借机入局,比如墨迹天气、天气通等,天气预报App自此正式走入市场。

走向商业化,天气预报APP功能愈发丰富

作为不少智能手机必备的应用软件之一,天气预报App高频次的用户点击量为其提供了流量变现的机会,天气App也因此走向了商业化。此前比达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7 上半年,中国天气预报App用户规模达到4.8亿人,环比增长2.1%,由此看来,天气APP的受众范围并不小众。同时,现在的天气预报App除了拥有可供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天气信息的特点,还在其功能上进行了细化,提供的天气信息也更加全面。

首先,天气预报App功能的全面性体现在提供空气质量指数、日出日落动态展示等等,此外,人们还可以从App上获得许多基于天气的各种信息指南,如穿衣、运动、洗车等等,天气预报App的功能正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天气预报App的功能也正在走向个性化,用户可自行添加、删除城市天气信息,此外,天气预报APP还提供管理界面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由此可见,天气预报App在自身基础功能上又进行了多项延伸,为人们的基础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不过,即使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天气预报类App,并且提供的功能也越发细致和全面,各有各的风格和特色,但其实他们的天气信息来源殊途同归,即基本上都是从国家气象局得来的数据,因此天气预报App之间的竞争,主要来自于信息是否全面与数据更新速度的竞争。

同时,笔者发现一个现象,随着互联网社交和资讯平台的发展,许多人获取台风这类极端天气的信息渠道,多来源于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相关的新闻报道,而专门用于预报天气的手机App应用却几乎成了摆设,在预报天气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上略有欠缺。

各有特色,但天气App们却在弱化核心功能

随着手机工具型应用的发展,天气预报类App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有来自手机应用市场的数据显示,基于天气类的手机查询软件已经多达数十款,其中墨迹天气和360天气下载规模已经高达上亿次,天气预报App作为人与环境沟通的重要媒介,在以为人们预报天气情况为主的变现之道上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收割了大量的用户群体。

比达咨询近期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天气App产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上半年墨迹天气的月活、日活在同领域中均排名第一;排名月活第二位的是小米天气;排名日活第二位的是新浪的天气通。由此可见,天气预报类App抢占了相当部分的流量市场,已经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作为一款天气信息查询软件,墨迹天气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款中国支持城市最多的天气预报手机应用。2010年至今,墨迹天气背后的资本身影让人惊讶,阿里巴巴、盛大集团、创新工场等均参与其融资历程,可谓星光闪闪。身为工具类型的互联网产品,墨迹天气因其庞大的用户量和快速增长的业绩而备受瞩目,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并且现已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同时,4月份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17中国潜力企业榜”,墨迹天气成为唯一入选的天气预报类应用企业,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不过,现在的墨迹天气正在弱化其功能定位,已经“不能好好做天气预报”了。墨迹天气走上了国内许多手机应用软件的发展道路,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就开始往“大而全”的方向走,现在的墨迹天气不仅加入“特卖”功能做起了电商,还成了新闻的“搬运工”,另有一些娱乐、星座、美食等看似和天气预报毫不相关的栏目分类,内容看似大而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实际却是“四不像”。并非说提供这些信息是件坏事,只是衍生内容增多了,反而会使部分用户对其产生厌恶感,这种做法无疑正在弱化自身基本功能的定位。

另一软件天气通同样坐拥大批粉丝,数据显示其拥有3.8亿的用户体量,天气信息覆盖国内外3000多个城市,并独家引入5天空气质量预报,加入明星语音和方言特色语音为用户播报天气情况,在巨头新浪的加持下,天气通收割了一众忠实粉丝。

但相同的是,天气通也没能逃离往资讯渠道发展的事实,现在的天气通,内置一堆娱乐搞笑的视频,还有同城新闻的更新,外加“头条”栏目内容的推送,整体内容风格和新浪旗下的微博毫无二致,给人一种“看天气就像在逛微博”的错觉,在丰富的资讯内容面前,天气预报反而成了附属品,“逛微博的时候顺便看个天气预报”成了当下天气通的状态。此外,天气通还“接手”了手机应用商店的“活”,其内置的“精品推荐”板块虽说是在向用户推荐手机应用软件,用户也可以直接下载使用,但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合作营销手段,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推荐罢了。

此外,还有许多实力不容小觑的天气应用软件玩家同样拥有不小的月活跃量,也都正在往衍生功能开发方向延伸服务范围,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天气App的功能定位正在加速弱化,难以做到将用户体验和盈利目标二者平衡在一个理想的位置。

遭到微信、微博、新闻平台等天气消息碾压,天气App处境尴尬

前面提到,这些天气预报App抓住了庞大的用户群体的心理需求,在天气类手机应用软件发展的红利下快速入局,为自身赢取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且功能日渐完善和延伸,收割了不小的流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天气预报App在功能日渐完善的过程中,在与天气情况看似关联不大的领域投入了更多关注点,在弱化自身基础功能存在感的同时,也摆脱不了共同面临的其他问题。

众所周知,即使这些天气预报App都拥有不小的用户体量,功能日益丰富,为人们出行决策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它们拥有着共同的弱点,即在预报极端天气信息方面的存在感却越发孱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社交和新闻资讯类媒体的天气信息“轰炸”。

有目共睹的是,人们对于类似于台风这种极端天气的信息获取主要不是依靠天气预报App,而是更新速度较快,并且能够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传播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新闻资讯类媒体平台,而主要用于预报天气的天气信息查询软件却没有扮演好自身天气预报基本功能的角色,在极端天气消息的传播上势头明显弱于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官方推送以及新闻报道。

此外,天气信息更新不及时是几乎所有天气查询软件的痛点。所谓的更新不及时,是建立在个体对想要了解的天气情况的时间间隔基础之上的,不同的人对当天天气信息的更新间隔时间要求不一致。例如某用户现在想要出门却纠结于带不带伞,而查看天气软件却被告知天气信息更新在30分钟以前,这样容易给用户造成信息更新较慢的差体验。不过有目共睹的是,基本上所有天气软件都在致力于缩小天气情况更新的时间间隔,只是碍于对天气数据信息获取的不全面,还无法真正做到实时更新天气数据。

同时,天气预报App虽然用户市场庞大,但普遍存在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痛点,在对待天气查询软件的态度上,绝大多数用户只想了解天气情况,发展付费用户较为困难。因此,天气查询软件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以及其他增值服务收费等。然而,用户要求的干净页面与天气软件频繁的广告推送形成了对立点,这就容易造成用户好感度下降的情况。

由此看来,天气预报App在丰富自身服务内容的同时又难以兼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扮演天气预报这一角色的道路上正在“越走越偏”,成为提供边缘、鸡肋信息较多“搬运工”。不可否认,不管是现在无孔不入的网络社交,还是功能日趋精细化的各类手机应用软件,天气预报App都做到了与时俱进,但同时,在受到外来局势入侵的时候,天气预报App不应忘记自身基础功能开发这一生存的根本,毕竟这才是App原本的运营方向。

天气预报App急需增强基础功能定位,渠道下沉成新的博弈点

天气预报手机应用软件发展至今,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在功能的开发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面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除了受到其他入局玩家的挤压外,随着台风App的开发被提上日程,提供更加及时权威天气信息的平台可能即将诞生,那么天气预报App在天气预报方面的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缩小。因此天气预报App还应在自身基础功能的开发上多下工夫,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走得更远。

现在各大天气预报App正在进行渠道下沉,携手其他企业开展线下活动,例如墨迹天气携手共享单车为夏日送清凉等,将服务带到用户身边,不仅能强化自身的功能定位,还可以提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好感度。

此外,随着智能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应用于天气救灾方向,如果天气预报App能在开发人工智能救灾系统上有所建树,那么取得的进展将会是突破性的,在渠道下沉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加顺畅。

综合来看,“天气预报不准”并不能仅仅归咎于天气预报App的错,天气本身就具有变化多端的特性,身为天气预报的App只能适应这种变化多端,并在基于基础功能的开发上再适当进行其他渠道的延伸,方能以不变应万变。最主要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