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央视聚焦中国式创新 ofo共享新形态促进社会再就业

   时间:2017-11-17 18:59:1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月15日,CCTV2《经济半小时》节目用长篇幅的报道,讲述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的创新发展之路,聚焦共享经济新形态下的中国民生问题:自行车维修人员、黑车司机等普通劳动者群体,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进程中,找到工作机会,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受益者。

带动产能提升 解决产业链就业问题

共享单车行业爆发所带来的大笔订单,让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天津富士达、飞鸽等传统自行车品牌,在产能大幅提升的刺激下,一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一方面吸纳更多社会劳动力,以满足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并借此机会储备中国新制造人才。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变革,自行车制造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遭遇了断崖式下降,许多中小自行车制造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直到共享单车的突然爆发式增长,让自行车这一行业再度活跃起来。天津富士达集团分公司总经理孙昊表示:“每个月我们加上共享单车的总产能,都已经突破200万了,基本上是翻了一番。”他表示,共享单车的繁荣让很多自行车行业当中,原来已经接不到订单的一些企业,都能纷纷接到非常大手笔的订单。

在产能供需关系的刺激下,共享单车的火热直接刺激产业链各方吸纳劳动员工,创造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再就业的矛盾。今年9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单车激发了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为传统自行车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本报告调研的20余家自行车生产厂商中,不乏凤凰、飞鸽等与ofo小黄车合作的传统自行车名企,厂址遍布全国各地,员工数量接近2万人,其中为共享单车服务的岗位占到80%以上。

普通劳动者迎来事业转型

骆师傅是ofo运维队伍的一名普通员工,他2001年从东北带着家人来到北京。16年来,他一直在蓝靛厂附近自己摆地摊修自行车。吃苦受累不说,收入也不太稳定。在修车生意受到共享单车冲击后,骆师傅转变观念、主动拥抱趋势,凭借过硬的手艺顺利加入ofo。

骆师傅表示,与ofo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他这大半辈子以来的第一份劳动合同,这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踏实就是安全感,我认为肯定能长用我了,我就努力工作,我也爱这个活,这是我的专业。”

而曾作为黑车司机的李师傅,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也顺势加入ofo运维团队,成为早晚高峰期的“潮汐工”,负责ofo的日常运维工作。按照他的说法:“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这个最起码来说,我心里非常踏实”,他认为,看到用户一辆辆骑走自己搬运过来的小黄车,是一种价值。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共带动就业10万人。其中,2017年上半年带动新增就业约7万人,约占1—6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的1%(0.98%),即每新增100人就业就有近1人为ofo小黄车服务,充分体现了新业态对就业的贡献效应。

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在资本、技术和产业链的合力作用下,推动了自行车产业链各方的升级,刺激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同时,这种新经济形态带来了社会新分工,吸纳了更多普通劳动者,让他们共享改革红利和创新红利,缓解了社会再就业矛盾和压力。共享单车也成为中国“强芯”“换脑”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新制造正迎来智能新时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