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纷繁的场景看互联网商业的本质

   时间:2017-12-19 14:29:21 来源:中原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关于“SOA和微服务框架的区别”在知乎上被很多人讨论,一个新的风向正在出现——“微服务”架构。程序员们多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其价值体系,而我们更应该探究技术变革背后的互联网商业本质,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架构变化。

互联网领域的概念层出不穷,仅仅观察近三年的风口,网络约车、直播、共享单车、新零售等等,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创新基本都基于移动互联网展开,而用户与移动互联网连接的场景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

相比PC时代,移动互联网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碎片化,从商业的角度而言就是流量的碎片化。这一转变,几乎引发了所有与互联网相关企业对商业本质的重新认知。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百度,PC时代,作为搜索领域无可争议的龙头,百度成为流量集中池。传统企业要想获取流量,比如营销,只要在百度投放广告即可。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百度的流量池遭到瓦解,最典型的莫过于微信的崛起,几乎瞬间将流量转移到移动端,随后APP时代来临,生活服务类、在线旅游类、电商、出行等等进一步瓦解PC时代的流量巨头。

场景的零碎化不只针对用户,从商业角度而言,对于希望借助互联网的企业更加关键。PC时代,借助百度搜索即可为自己的官网导流或者实现品牌曝光;而移动时代,搜索本身的流量被肢解,企业自己的APP也成为碎片化中的一个碎片,因此,必须寻找一种全新的路径实现“+互联网”。

如何寻找?第一步要看看那些要素被碎片化了,时间、空间、连接方式都被碎片化了。时间上,用户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随时可以进入移动互联网;空间上,只要时间允许,也可随时联网;连接方式上,可以是APP,也可以是Wap或H5,可以通过直播APP,也可以通过一款游戏APP。

这也就意味着,要想触达用户,必须把握其碎片化的特征。最核心的在于,这种碎片化中,从用户的第一需求(直接对某款APP的需求,比如直播的需求只是想和主播聊天)到转化为对第三方商家(比如化妆品商家)的需求,是隔了一层的,因此,需要解决好这个转化。以营销为例,如果商家只是简单粗暴的植入产品广告,不仅难以转化,并且会对第一需求造成损害,就更不用说转化了。

从理论和实操来看,以服务的方式切入,更能受到用户的青睐。但同时又面临一个难题,随着场景的纷杂(不只是直播用户,还有共享单车、外卖等等),企业商家需要提供各类不同甚至相反场景下的服务。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本质,要求企业商家进入微服务时代。

微服务是应对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再往深一层次看,移动时代的用户模糊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很多时候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因此,在企业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下,针对单一场景进行的营销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

业界有一个常常引以为傲的经典案例,Ribeiro是一家阿根廷的大型家电零售商,特色是支持分期付款,其品牌理念,是让消费者感受到其日常的开销水平就可以买到一件不错的产品。Ribeiro想出了一个有趣的营销手段:和竞争激烈的出租车行业合作。带有Ribeiro标志的出租车同时在车厢副座背面安装了一个显示装置,打车者可以在显示装置上同时看到打车的里程数和Ribeiro的商品显示。当这个显示装置的里程数达到一定数值,商品显示栏会出现对应该里程数所需车费的Ribeiro商品!看看,其实只要用你平时坐车的钱就能付这个产品的分期首付了!你还觉得这产品太贵么?

这就是一种碎片化场景下的一次触网,在打车这个碎片化的场景下,不是简单粗暴植入产品,而是和打车价格对比,让用户产生对比感受,这就是一种微服务。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用户的行为习惯,势必推动互联网商业的升级。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正是基于互联网商业的改变,倒逼企业必须看清本质,进而在整体系统架构方面做出升级。

正如国内领先的企业互联网化云服务商商派COO李治银所说,我们必须刷新企业服务和支持的内容,改变之前以操作和流程为主的技术服务思路,而形成基于场景的多维度、立体化的微服务体系,让企业跟得上互联网商业的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