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博通“叕”被高通拒绝了,专家:最大的变数仍在中国市场

   时间:2018-02-15 09:56:27 来源:企业IT观察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消息,据《金融时报》报道称多次被高通拒绝后,博通再度提出追加80亿美元的“分手费”,而高通全体董事也再次一致否决了这个提议。同时,高通方面透露,如果被收购他们将会失去两个每年贡献10亿美元的大客户。这起备受关注的收购案,经过3个月的拉锯战后,已经逐渐接近尾声,而“剧情”显然要比大众当初想象中的更跌宕起伏。

高通态度缓和,是要促成合并还是商业礼貌?

本月初,博通将价码提高17%,以1210亿美元收购价再次向高通提出收购要约。而近期又爆出,博通还要追加80亿美元高比例的“分手费”。面对博通已经很有“诚意”的价格,高通依然表示其严重低估了它们的价值。不过此次有所不同的是,高通态度有所缓和,表示愿意坐下来听取博通的解释。

高通公司董事会主席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在给博通答复时写道:“我们准备与您见面,让您解释您将如何在价值和交易确定性上弥合这些差距,并更好地理解您提案中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高通态度的转变很多人认为是“通通合并”的一种预兆,毕竟商场上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况且若仅仅看高通现在的市值,博通开出的价格已经很高。

不过,通过年底5G的测试以及来自中国在内的多方力挺,高通已经逐渐开始走出与苹果专利战导致的低谷期。加之手握技术优势的高通在5G时代同样拥有主动权,同时恩智浦的收购也接近尾声,高通的潜在价值显然已经远远超过博通的报价。即便博通的加码诚意十足,但是长远考虑下被收购并非最优选择。由此来看,在距离高通股东大会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点上,高通缓和的态度更像是一种商业上的“礼貌行为”。

为何博通无法像高通那样让“10亿美元金主”认同?

在经历了三个月的拉锯战后,博通的再度加码似乎并没有起到“盖棺定论”的效果,反而引起了高通现有“金主”的不满。据悉,两大提供10亿美元以上芯片收入的客户已经明确表示,如果高通接受博通的1210亿美元收购提议,他们就会抛弃高通。

相信很多人会问,为何博通会受到如此待遇呢?作为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博通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其企业运营理念却与高通有着千差万别。实际上,在明确表示不希望高通被收购的信息中,这两个“10亿美元金主”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不相信博通有能力继续引领基础技术的发展。

要说高通与博通最大的差别,可能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虽然高通在近些年遭到业内对于“专利授权费”的质疑,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高通每年把财年收入的20%拿出来做研发,累计研发投资470亿美元。同时对于很多移动行业的核心基础技术,高通均是提前7—10多年就开始前瞻性地投入和布局,也就是说高通能够有今天在通信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完全是靠基础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所驱动的。

而博通则与高通迥然不同。博通更加善于短线操作,通过收购和短期研发活动实现每季度的财务目标,这样做不仅“短平快”,同时风险性更低。我们不好评价两家企业发展路线的优劣性,但是仅从对于引领技术发展来看,博通以往的方式确实不足以令人信服。

第二,相对于高通在“专利授权费”方面的问题,博通的问题显然更为严重且令人难以接受。今年年初消息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对博通展开调查,调查它在与客户谈判中是否存在不利于市场竞争的行为。

据《华尔街日报》称,博通遭到调查的主要原因是,它修改部分合同,要求客户向它采购一定比例而非一定数量的产品。想必高通的那两大“金主”也是考虑到高通与博通迥异的“作风”因素,才会如此明确的表态。

博通与高通之间的“收购大戏”,最大变数仍在中国市场

对于高通来说,收购恩智浦的进展不仅是其在5G重要的布局,同时也直接将会影响博通的收购结果。如果顺利完成收购,高通的市值规模也会因合并大幅增加,进一步提高博通完成要约的资金压力。博通恶意并购的决心和能力都会受到巨大打击,甚至有可能直接流产。

对于这起重大的资本交易,想要完成就必须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韩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而目前已经获得8个批准,只剩下中国尚未做出决定。可以说,这一票至关重要。

此外,近些年中国市场发展迅猛,而高通与中国企业的良好关系,也让博通极为难受。此前包括vivo、OPPO、小米、中兴、联想等多家企业纷纷为高通站台。而在近期接受新华网专访时,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高通一直以来坚持植根中国的理念,目前在中国的业务已占其全球业务的50%以上,所以他认为高通越来越像一家中国公司。并且孟樸还认为:“高通与中国产业的合作非常紧密,它并非是追求短期利益的公司,未来高通将长期植根在中国,与中国产业一起谋求共同发展。”

由此来看,“放行”高通、还是“成全”博通的关键点,就在于哪方面对我们更有利,这也将会成为有关部门最终态度的决定因素。仅从现有情况来看,长期植根于中国的高通已经抓住了主动权,而一切结果还需等待3月的股东大会才会最终见分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