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青云QingCloud黄允松:我们为什么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赛道?

   时间:2018-08-10 10:24:58 来源:天极网作者:陈东方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来源:天极 作者:陈东方

      在2014年初,我在一次小范围的媒体沟通会上第一次见到了黄允松(青云QingCloud CEO),青云的市场部同事称他为Richard。

至今还记得那次沟通会,在场媒体的问题大多是围绕“青云是做什么的”、“云计算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更有前景”等话题展开,黄允松表现出他思路清晰、思维敏捷的一面,他的语速很快,打字做采访笔记要想跟上他的语速都很困难。那次采访给人的感觉,黄允松有着一般做技术出身所不擅长的表达能力,他从容、冷静,在谈到让他兴奋的话题时,会手舞足蹈。

在当时,青云基于公有云的IaaS产品QingCloud已经上线了一段时间,但那时,青云的定位是公有云的初创公司。后来的采访中,黄允松也坦言,创业青云,最初对标的是亚马逊AWS。云计算从下往上有IaaS、PaaS和SaaS,青云最早是做基础设施服务的,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青云也是较早强调企业级云服务需要把网络、存储在内所有组件做全的厂商。

再后来,青云开始切入私有云市场,一开始就做了云厂商都想“啃”的金融领域的客户——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在后来的采访中,媒体的话题就开始集中在“对青云来说公有云重要还是私有云重要?”“青云到底是做什么的?”等话题上。

云计算不重要

“云计算不是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在第四届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云计算峰会上,黄允松在他的演讲中又抛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观点。这不禁让人想起几个月前,关于“世界上到底有几种云?”的一系列争论和后来的“口水战”。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云计算如果不重要,那么,青云是做什么的?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云的形式还是传统IT形式,甚至包括未来的容器、Serverless、甚至雾计算,任何一种形式的技术变革对企业来说都只是手段,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他说。

这个时候,作为吃瓜群众,脑袋里打出了很多问号。而黄允松似乎并不着急解答,PPT画面切换到了一张硕大的核心产品线示意图。

首先,熟悉的QingCloud Logo在上面最显著的位置。“这是我们的整体主品牌,也是我们云平台大产品线的品牌。 QingCloud云平台包含公有云、私有云和桌面云三种形式。大家非常熟悉公有云,在QingCloud.com可以注册和自助使用。企业云平台是大家熟悉的私有云,可以把公有云所有的能力想象成一套巨大的软件,以产品化的方式交付。 再把这一套大的云平台软件装到超融合的盒子里,就是青立方超融合系统。”黄允松解释说。

其次,QingStor的Logo位于右上角。“除了块存储外,还用软件定义存储的方式推出了QingStor产品线,三个具体产品:对象存储、NeonSAN和这次大会发布的文件存储,QingStor是我们软件定义存储的产品线。”

在这两个产品品牌中间,能看到KubeSphere,这也是在这次会上最新亮相的青云容器产品线。“它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黄允松说道这里显得有些激动。

此外,在图上能够看到2015年青云发布的桌面云产品线、2017年发布的统一多云管理平台,据了解这个产品在逐步完善过程中。2018年5月青云将分布式数据库RadonDB开源,这是青云献给开源世界第一款重要产品。

以上提到的是IT产品,在图上有一个特别的产品——光格网络SD-WAN。在会前不久公布了这个消息,据黄允松说,这个产品使青云现在具备为企业提供广域网接入、BGP带宽、广域网的组网、分支机构、数据中心和云端任意形式的快速互联的能力,以及通过软件定义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广域网智能调度和管理的能力。

Insight峰会上,第二个开源项目——OpenPitrix应用管理平台也亮相,它是一个支持多云平台、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实现云端部署和管理的应用管理平台。此外,还会将分布式数据库RadonDB、应用管理平台OpenPitrix和容器管理平台KubeSphere,推出这三款产品的开源版本。

“我们会推出一款企业网盘,基于QingStor的能力,不仅下层具备存储能力,而且上层会以应用的方式推出。”

一条艰难的赛道

至此,开始的那个问题就呼之欲出了,现在的青云是做什么的?“青云不是简单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厂商。云的核心不是‘为云而云’,而是通过云的形式再造一套ICT系统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天,青云对自己的定位是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黄允松说。

这几年,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形势形容为腥风血雨也不为过,多少公司选择了“站队”或者被淘汰,而作为一个没有巨头背景、一直坚持独立发展的青云,回忆起这6年的时光,青云市场副总裁刘靓感慨地说:“青云是在压力里逐步成长起来的,直到去年D轮后,我们才觉得青云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

黄允松把青云这六年的发展策略归纳为十六个字——“扩大战线,高筑门槛,全面破坏,彻底重建”。

他表示,首先,产品的战线拉得很长,不光是简单笼统的云计算,而且涵盖了企业IT服务里面的超融合、软件定义存储、智能广域网、云管平台、数据库等。其次,“高筑门槛”意味着这些领域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和内核的IT、CT组件,对技术能力要求非常高,青云的门槛是在技术层面构建起来的。再次,中国云计算只有10年,之前的整个ICT产业是基本以硬件、国外厂商、IOE为主的状态。云计算会得以发展,是因为传统ICT出现了问题,而青云的使命是全面破坏传统ICT产业形态,在云端重新构筑面向未来的企业ICT的交付形态,这是对“全面破坏”和“彻底重建”的解读。“对于我们来说,选定一个增量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以软件为灵魂去构建ICT服务。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很多云计算厂商还是以硬件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发展。对于青云来说,软件是我们最大的武器。”

为什么选择了大平台的发展方式?黄允松又抛出了一个预言:“现在的中国,任何一家企业服务的初创企业,选择垂直赛道已经没有机会了,至少不能持续、健康、独立的发展下去。”

“青云不是巨头,我们是独角兽,但我们不吃韭菜。”他说。

几个花絮

1、和之前几届峰会的QingCloud Insight大会不同,这一次,峰会的名称改成了Cloud Insight Conference,“希望它可以变成真正的行业盛会,也是富有营养的科技盛会。”黄允松表示。

据了解,这次峰会亮点内容,除了一口气发布了7大产品、全栈ICT 9大产品品牌矩阵的呈现之外,这两天还会有20多个行业、5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分享,探讨硬核IT前沿的技术话题。

2、这次大会的会前预热推广做得也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下面的一段文案:“钱多、话少、死的早? 如何摆脱相亲市场变相标签?亲临Cloud Insight 2018云计算峰会,看程序猿们如何一边捍卫‘活着’的尊严一边撑起‘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

3、“黄允松专业填坑”的梗。在会前几天,黄允松曾经发了一个朋友圈,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超融合系统“青云软件,精工制造,超十个数据中心部署,四年专业平坑,久经规模化压力考验的超融合战士”。“很多企业云厂商都举办了大会,感觉所有的具体问题只要通过一些漂亮的PPT或者PR包装就能实现,相比之下,好像只有青云这么不合时宜的探讨具体且头疼的技术话题。青云认为,作为一家对企业ICT负责的服务商,需要脚踏实地的看客户面临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解决。我们经常看到0元中标、1分钱中标甚至是天价项目,这些项目有多少是真正落地?”

写在最后

未来,我们可能将会看到,云计算市场的戏剧性故事少了,精心打磨技术和服务的公司留下了,就像黄允松说的,“这是一条更慢、更艰难的赛道”,但也一定是更让人期待的旅程,不是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