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口袋故事注重儿童教育,加强有声读物投入

   时间:2018-12-20 10:23:4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父母有夜读,宝宝也应该有睡前小故事,每天一个唯美小故事,不仅有助于儿童睡眠,还能提高儿童的记忆力,可有些爸爸妈妈面对这种每天一个小故事,简直是绞尽脑汁。其实不难,口袋故事就可以帮你。

儿童产业市场规模和增速巨大。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3月统计公报,我国0-14岁人群数量在2.3亿左右。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显然这一数字在未来将会出现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

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作为重要的儿童产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口袋故事作为最早的儿童有声读物入场者之一,经过6年积累,在内容版权、付费探索等方面拥有诸多实践探索,并获资本多轮投资。

近期,口袋故事创始人兼CEO李文华应IT桔子之邀,做客荔枝微课,为大家带来他对儿童有声读物领域的解读。

以下是 口袋故事创始人兼CEO 李文华的分享:

认知启蒙,从听开始。听和说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从孩子一岁开始一直到五六岁,声音是孩子认知、语言启蒙的主要来源。儿童语音市场既面向父母也面向孩子,有其独特性存在。

口袋故事,连接好内容和好终端

口袋故事就是一个服务儿童的有声内容平台。目前的业务涉及全产业链,从内容孵化到制作、发行、大数据分析这样一个链条。

内容方面,口袋故事有三个品类:优质成品、自媒体、原创内容孵化。从2012年起,口袋故事就确定了“精品”、“正版”的内容方向,在内容上重投入。6年来我们签了很多获得国际、国内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家和作品,比如梅子涵、陈丹燕,彭懿,周锐等老师的作品。通常,一部15万字的作品我们会压缩到2-3万字,并且邀请国内第一线的配音工作室,通过多人配音加音效的广播剧形式去做。狄菲菲老师和她的领声团队很早就和我们合作,为口袋故事录制了《大闹天宫》、《白雪公主》、《纳尼亚传奇》等多部作品。

这三类内容制作完成后,还需经过我们自己的制作团队审核。我们内部的审核非常严苛,有一套完整的“金耳朵”评审制度。然后作品可以上线口袋故事App,再整合进入云平台,通过开放平台提供给B端和C端用户。

C端用户的入口是口袋故事App。B端涉及的很多,比如母婴等垂直类APP、学校、各种终端、图书馆等等。

终端合作上,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大型品牌商,目前,BAT和华为、小米、网易、360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智能终端都接入了口袋故事的儿童内容;一种是拿到巨额融资的AI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大讯飞、云知声、Roobo、思必驰等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人工智能门槛很高,研发投入尤其是人才的资金投入非常大,需要庞大资金的支持。口袋故事通过赋能终端,更方便地将内容提供给孩子及其家庭,在各种场景下随时使用。

智能语音时代到来,播放终端迎来变革

播放终端非常重要,有声产品核心是从播放终端的角度去切入,播放终端的变化有一个比较大的背景——智能语音生活时代的到来。

第一,远场的语音处理,当我们在一个10米到15米的空间范围之内,可以直接通过语音的方式去唤醒音箱;第二,语音识别的能力,行业已经达到97%的准确度;第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有大量AI芯片诞生;第四,围绕智能语音互动场景的操作系统开始出现;最后,终端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开始由本地播放转变为在线播放方式。这几个方向的结合最终催生了智能语音生活时代的到来。

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智能语音呢?对成人来讲拿一个手机,装一个QQ音乐、喜马拉雅就可以去播放了。但对于孩子来讲,我们大人们熟悉的这些操作方式对孩子有一些困难。手机是家长的终端,不是孩子的,当孩子需要手机的时候肯定需要家长陪在身边。智能语音这种独立的、具有语音交互能力的出现,给孩子提供的一种便利性,使得孩子可以更自由地去使用这些终端。并且交互的出现使得声音不再是一种单向的播放,变成具有双向的可能性。

终端设备国外有亚马逊、Google,后边有facebook、微软都相应推出产品,因为大家有一个共识:人机交互开始迈入语音交互阶段,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国内,最早2016年京东推出智能音箱, 2017年,小米、腾讯、阿里巴巴等相继推出智能音箱,并且逐渐普及,这样孩子便脱离了父母陪伴这样一个前置的要求,可以通过简单的声音跟它进行交互,启动设备,点播自己想要的内容。但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孩子的语音表达并不是这么流畅,发音也会有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人机交互,但相信技术会不断迭代完善,可以看到未来孩子与智能终端交互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实现,但从基本体验来讲已经开始能够替代广播电台、替代手机版QQ音乐等等。

结合孩子听的场景,一日三餐、晚上睡前、车行途中、户外等都是孩子的使用场景,这些场景中存在多终端漫游的特点。比如,早上听诗词,吃完早饭爸爸开车送孩子去上学,打开车载终端说“我接着听”就可以了,背后有一个平台整合数据信息。云平台整合不同终端个体化信息,孩子通过不同终端在不同场景下去链接媒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内容云端化这些共同作用,迎接全终端、全场景、全数据的未来。智能终端成为孩子的学习伴侣,学习变得非常碎片化,并将孩子有声阅读的阶段提前到0岁起跑线。

儿童有声阅读的未来,数据正在成为核心

从孩子角度来讲,智能终端跟孩子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互,用更自然的方式去交互。第二,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和终端去互动,是很好的一种陪伴。第三,数据,原来很多孩子的行为是不可知的,之前都是家长在帮忙做选择,现在终端产生了很多来自孩子有效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有效信息。第四,智能,基于数据,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更好地进行内容推荐。

从内容和孩子的关系来讲,数据获取是非常有意义的。孩子对于内容的感知一直处于不可知的阶段。通过孩子的行为和内容产生关联,对于判断孩子对内容的接受度、接受年龄非常重要。比如,从口袋故事的数据,很难想象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将《西游记》听完。

从创作内容生态角度看,行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作家创作是基于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去创作的。而现在数据不仅能提供年龄信息、也能提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兴趣爱好,创作者可以像美国畅销书和美剧的创作模式一样,根据数据按需创作,去选择一些相对细分的方向,比如说,恐龙、植物、少儿军事等等。另一方面,读者和作者的互动成为可能,孩子喜欢一部作品会在App专区留言,与作者产生互动。

再看作品的选择。家长选择儿童内容会比较困难,对内容适配性不太了解,之前主要看图书榜单,或者流转的书单。但是各个年龄的需求差别很大,另外适合别人家孩子的作品未必适合自家孩子。内容的使用一定存在个性化,通过孩子的行为数据去筛选,比家长筛选具有更好的效果。

儿童有声阅读市场的未来,数据正在成为核心,未来数据将为行业提供更多价值和更多可能。

音频领域存在三种付费模式

对于C端,有三种付费模式。

第一,单个购买:和电子书类似,优势价格低、易于转化,人们对价格存在敏感性,低价易于转化。也有不好的地方,客单价低,另外需要家长多次操作,客户人力成本提高。

第二,包月模式:近两年内容付费中,包月模式日益显著,包月性价比更高,用户也比较方便,包月后用户不用去操心。缺点,客单价较低,必须要有庞大的付费人群。没办法解决内容不平衡,有的内容量简单,有的庞大,比如我们平台有婷婷诗教产品,包含195集,单价300多块钱,这个内容怎么放到包月里面呢?这个很难。

所以现在发展出第三种单购模式。对于少数内容量庞大的作品,VIP可以折扣价获得。

面向B端,我们采用了license授权费。这个是从产业角度看,这么多智能终端需要海量的内容,会接入内容云平台,怎么计费?典型的是license计费模式,一个活跃终端在一定时间周期之内,为平台支付授权费用,然后就可以使用套餐内的内容。

儿童有声市场从三方面构建壁垒

首先,制作链条上:

儿童有声内容可以从主题分类或者从制作分类,分为几个级别:有声电影、广播剧、多人配音、有声朗读。不同平台对内容理解和投入不一样都存在差别。

不同平台发展的品类也有差别,口袋故事主要是文学连载作品,我们制作成本比较重,作家签约、改编、录制、音效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重投入。

其次,版权壁垒 :

儿童文化作家一般一年出1-2本书,连载持续10-20本甚至40本。口袋故事从2013年开始签约200多位作家,将近五年的时间将作品陆续进行制作。

最后,运营壁垒:

成人产品表现为分类导航,个性化推荐,儿童市场产品具有复杂性,使用者有家长和孩子,孩子还有很大的年龄跨度,不同阶段内容需求不一样,这对产品内容运营有专业的一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