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助力金融机构专业化和个性化打造 任买科技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时间:2019-06-20 09:38:46 来源:项城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科创板的正式开板引爆了社会各界对金融业的关注。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的讲话中指出,新的金融科技形势下,需要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金融机构的水平。这一信号对金融科技行业而言更不可忽视,它为行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创新出发,重塑金融行业格局

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起源于国家对创新的巨大鼓励。在国家多重政策的鼓励下,金融科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生了从产品到场景、从场景到生态,以及支持整个新业态的底层技术与系统的全方位的创新。

国家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颇大,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便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从地区来看,北京市曾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要推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和应用,以及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产业链、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等要点。湖南省则发布了《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关于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对金融科技领域单位和个人注册落户、载体建设、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研发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此外,在中央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金融科技”不仅多次出现,并提到要“支持深圳市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

正如郭树清主席指出,金融系统正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政府对于民营互联网企业采取了审慎、包容的态度,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从BATJ再到任买科技等众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逐渐形成了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共生共存的多样化格局。

以科技加持,构建金融开放生态

在金融科技的创新大潮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是代表性的大规模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风险管理、用户画像、客服服务等环节,并支持着金融科技场景和生态的创新,将支付、信贷等金融服务与各类消费场景有机结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郭树清主席强调,新的金融科技形势下,行业形态、盈利模式和企业机构都不可能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的发展路径,需要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金融机构的水平。

放眼全球,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加强合作、共建开放生态逐渐成为一种共识。麦肯锡发布的《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打破藩篱,合作共赢》指出,随着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行开放银行模式及监管政策逐渐落地,开放银行正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也在尝试中国特色的开放银行模式。具体而言,除各大银行积极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外,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在十分积极的寻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多种创新合作的探索和尝试。任买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成立于2013年的任买科技在消费场景上多有布局,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因此,依托旗下的任买医美、任买快车、百川推客等业务板块,任买科技过去几年间为众多合作伙伴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导流、获客、分发等服务,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涵盖风控体系建设、用户画像、资产服务等层面。

需要注意的是,任买科技在面向银行等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往往是打开合作的突破口。

助力小微服务,打造多元化链接

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贯彻落实金融系统发展新理念,持续优化金融机构体系、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过程中,郭树清主席也提出,要扶持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型机构,鼓励形成具有与自己主营业务相适应、有特色的公司文化,把线下与线上业务紧密结合,更好地利用数字时代有利条件,创造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具特色的各类金融机构。

金融科技在服务小微方面展现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任买科技致力于打造的开放生态平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将核心服务能力嵌入到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里,通过一端链接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一端链接医美连锁等商业伙伴,同时直接触达有融资需求的个人用户,形成流量、资金和资产的闭环。在这一生态中,金融机构通过开放平台吸引流量并转换为业务规模,商业机构在扩大经营和获客的过程中,获得金融提供为其用户提供的资金支持,用户则享受到更为安全、便捷的融资体验。

总体而言,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中国的金融机构技术能力不断发生变革,金融与科技也完成从渠道上的结合到深层逻辑的创新改变,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也从单打独斗迈向了携手共进的新征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