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便利店研究报告出炉:苏宁小店构建“到家+到店”综合模式

   时间:2019-11-28 10:16:44 来源:北国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月27日下午,在2019WISE新经济大会“全民消费”论坛上,36氪线下发布了《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或便利店研究报告),分享新经济、新风口下的便利店市场调整与探索。

据报告分析称,连锁零售便利店呈现区域化、分散化经营特点,不同品牌、不同区域的连锁便利店所采取的企业战略各有差异。而相比超市和百货,便利店增长效益明显,整体增速放缓,行业已步入成熟期。

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门店数量超过12万家,行业增速达到19%。单店日均销售额接近5,3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

然而,目前中国便利店依然面临不少困局。其中之一便是商业地产去库存,在便利店密集区域带动了“到家模式”,迫使消费者到店需求下降,使便利店受困于供应链体系。对此,报告分析表示,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是否可以构建“到家+到店”的综合模式。

以便利店菜场为例,在商品供应链、门店运营、技术和物流能力等方面竞争优势更强,且社区门店加密布局后,将大大提升到店便利性和体验感。与各自社区及前置仓形成互补态势,到店带动关联产品销售额,到家提升用户购买粘性,从而满足更多渠道的需求。而目前,菜场也已成为数字化门店转型的众多成果之一,并逐渐在苏宁小店、便利蜂等便利店中实现了落地。

据报告分析显示,苏宁小店目前已成为所有连锁便利店品牌中(除石油系便利店外)开店增速最快的品牌。报告称,这一方面取决于苏宁背后的资金和不同产业形态带来的潜在优势;而另一方面则是苏宁不同业态的产业联动,以零售为核心入口为其他产业带来流量和关联线索。

比如,苏宁小店在业务模式上采取了线上“APP+小程序”与线下门店协调运营的模式,线上运营除了常规的电商模式外,还借助APP和小程序的渠道入口吸纳流量,结合会员体系的用户服务,开展苏宁菜场和苏小团的社区类衍生服务。而线下门店则依靠实体店吸纳客流入店获得关联消费行为。

自2018年开店至今,苏宁小店的模式如今已从1.0版本迭代更新到了3.0版本。据了解,3.0版本的苏宁小店主要突出用户体验与关联销售,特设了就餐区、美食厨房和轻餐水吧,目的是以特色餐饮服务,提高用户粘性与客单价,并带动休闲零食、水果蔬菜等快消品的销售。

而除了“生鲜+日常”等常见品类之外,苏宁小店还依据不同店面模式打造出“千店千面”的差异化特色,并以此辐射不同客群为自身带来竞争力,而社群+门店布局也成为了苏宁小店的运营关键。

具体来看,苏宁小店通过便利店菜场拉动消费频次,通过苏小团与前置仓带动生鲜供应链效率,并通过收购家乐福中国用其前置仓形成规模效应。

苏宁菜场以社区为核心,来进行高粘性的生鲜果蔬运营。业务上,苏宁菜场不卖隔夜菜,采取“到店自提”、“生鲜产品最长保留48小时”的模式,来保证菜品的新鲜,价格更是相比线下传统菜场要便宜20%~30%,而猪肉优惠目标也高达15%~20%。同时,苏宁小店所采取的生鲜预售模式,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便利店生鲜品类的高损耗、高运营成本和品控难题,在满足社区消费者生鲜果蔬购买需求的同时,也拉动了小店的消费频次。

而截至今年10月底,苏小团已招募8万多名团长,覆盖了72个城市,成为苏宁小店生鲜品类线上重要的销售渠道。苏宁的前置仓覆盖范围是3公里范围内的10~15家苏宁小店,线上订单由系统分配到前置仓,用户在苏宁小店APP端下单后即可享受到“最快30分钟送达”的即时配送服务。通过苏小团与前置仓带动生鲜供应链效率,苏宁小店的门店库存周转率提高至2天。

除此之外,目前苏宁在全国众多一二线城市都布局有前置仓,结合收购家乐福带来的200多个前置仓,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利用苏宁现有的物流地产搭配其他物流设施介入线上的配送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快捷的配送服务体验!

报告分析,未来“千店千面”还将带动便利店经营模式不断迭代更新,而渠道和控店相结合将成为便利店的发展方向。相信日后,包括苏宁小店、便利蜂等在内的连锁零售便利店,也还将展现更多数字化门店转型的新成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