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筑梦AI,6位大咖齐聚GAITC求索智能之道

   时间:2020-07-27 09:39:2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7月25日,2020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CAAI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CAAI名誉副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沈向洋,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智能科学”讲席教授张亚勤,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作为大会主旨报告的嘉宾,通过头脑风暴与产业求索,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更全面的认知。

潘云鹤院士提出人工智能三重知识表达机制

潘云鹤院士是我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人工智能2.0之父”。由他主导的《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于2015年被中国工程院批准为重大咨询项目,并于次年提交《建议我国启动“中国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计划》。

潘云鹤院士认为,人工智能未来5年的最大挑战是基础理论突破,这对于在AI 2.0时代中国能否领跑世界十分关键。

大会上,潘云鹤院士分享的主题是《视觉知识有关的五个问题》,对AI 2.0时代的知识表达做了深入阐述,提出了由知识图谱、视觉知识和深层神经网络等构成的人工智能三重知识表达机制。

他表示,在AI 2.0时代,知识存在三种表达,包括知识的言语表达、知识的形象表达和知识的深度神经网络表达,分别对应语义的记忆内容、情景的记忆内容、感觉的记忆内容。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衔接、相互支持,从而有利于知识表达与推理等智能计算的可解释性,可推演性和可迁移性的实现。

戴琼海院士对人工智能的拷问与思辨

戴琼海院士是立体视觉和计算摄像理论、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人工智能高等人才,研究生及博士后近百名,并且是全国创新争先奖的获得者。其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作为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戴琼海院士不仅在学术和技术方面建树颇丰,而且对人工智能未来长远发展有着深入且独到的思索。

此次大会,戴琼海院士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思考,从不同层面和更深远的视角进行了拷问,给出了全新视角的解读。

当前的人工智能,尤其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对计算资源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戴琼海院士探讨的第一个题目便是:未来是否可能有颠覆性的计算技术,更好的满足我们的算力需求。

沿着这个方向,戴琼海院士提出,现有的人工智能优势主要体现在特定的具体任务上,远远无法等同于人类的智力,这就需要思考,如何从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推进智能本质的突破发展。

“智能、智力的发展不是静态的‘大脑’,需要一个‘AI身体’与环境和人类进行交互,迫切需要思考,这样的‘AI身体’如何来构建?”戴琼海院士更深一步进行阐释,并抛出关于如何评价人工智能技术,什么是智能的本质,如何建立新的图灵测试等多维度的思辨。

高文院士解决城市大脑顽疾的新思路

深耕计算机领域十多年的高文院士,是一位学界大咖和教育者,也是一位技术专家。他主导的鹏城实验室汇聚二十余位中国两院院士,数百名海内外顶级科研人才,建设鹏城云脑等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及研究平台。

近年来,高文院士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对神经网络的理解来改进包括城市大脑或智慧城市系统等现有云视觉系统。

城市大脑或智慧城市系统等现有云视觉系统目前存在的两大主要的挑战:第一,虽然视频数据非常多,但是能够对其进行规范并能够从中挖掘出规律的大数据却并不多;第二,视频数据中绝大多数都是正常视频,而敏感视频比较少,产生的价值并不大。

高文院士认为,这两大问题其实是整个视觉感知系统架构造成的直接后果。他给出了一个新思路,即通过类人视觉系统的视觉通路模型(称为数字视网膜)来改进云视觉系统,从云计算逐步走向端边云混合的体系结构,这种结构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使得城市大脑更加高效和智能,赋能城市大脑从1.0版本迈向2.0。

沈向洋院士:从深度学习到深度理解,推动AI普及

“双料院士”沈向洋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作为微软必应和微软小冰的缔造者,曾经微软历史上职位最高的华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成就无须赘述。目前,沈向洋院士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次沈向洋博士的分享主题是《人工智能“智”在何方?》,围绕“从深度学习到深度理解”的多维度阐述,指出了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

沈向洋院士表示,人工智能近十年来取得巨大进步,包括大数据的利用,计算能力的提升,机器智能的突破,在此期间,我们认识到语义、知识、推理等因素的重要性。

他指出,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从感知向认知变化,统计学习、图形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将引领深度学习向深度理解不断发展,解决常识问题,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张亚勤院士迈向L4级别,自动驾驶不是梦

张亚勤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澳州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院士,现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智能科学”讲席教授。由他牵头筹建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以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类脑智能为关键的技术突破方向,致力于打造世界顶尖的创新研发平台。

这一次,张亚勤院士带来了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的最新成果,以《自动驾驶的进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基于数字化3.0时代“信息、物理、生物世界的融合”趋势,张亚勤院士归纳了未来的汽车的四个特征:电动化、智能化、物联化、共享化。

他表示,目前自动驾驶已进入L3级别,即有条件的自动化,在人类驾驶员监视道路的情况下,高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执行大多数任务,并具有用于干预请求的驾驶员。这已经在运输、物流、医疗、接驳、公交、观光等多个场景落地。

下一步将向L4级别突破,达到高度自动化的程度,将由自动驾驶系统检测道路,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执行所有任务,无需干预请求的驱动程序。

如何实现这一过程,他从技术、路线图、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到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的相互互补的解决思路,这样可以加速高度自动化自的实现。

张亚勤院士预计,到2030年,L3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新车将占到55%的比重, L4将达到15%。

王海峰博士AI平台是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王海峰博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历史上首位华人主席。现为百度首席技术官,整体负责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安全等技术和生态,以及智能云、地图、输入法等业务。

在“新基建”浪潮中,百度是跑在最前面的AI企业之一,已经有一系列大动作落地。

王海峰博士通过《AI新基建加速产业智能化》的主旨分享,全面阐述了百度对于新基建的理解和部署,以及百度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行业。

面向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的真实需求,今年,百度智能云全新战略升级,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成为新基建大潮中加速 AI 工业化大生产的关键力量。

王海峰博士分享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云计算则是构成人工智能发展三大要素之一的算力的重要基础平台。百度以云计算为基础,夯实AI新基建,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和升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