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头条寻人曾华:这场善意的接力,我们跑了5年

   时间:2021-02-26 09:24:09 来源:北国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6年2月9日到今天,头条寻人已经走过了1842天。

这1842天,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每天都在等待奇迹发生。这五年,头条寻人弹窗13万次,帮助超过15000个家庭团聚。这背后,是科技与社会善意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在今天“找到你”头条寻人五周年沟通会上,头条寻人项目的第一位员工,也是头条寻人项目负责人曾华分享了头条寻人五年的心路历程。他调侃说,希望团队尽早解散。如果那一天来了,说明这个世界不再有走失的人。

以下是他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曾华,是头条寻人项目的第一位员工,目前也是头条寻人项目负责人。

真没想到,头条寻人都已经做了5年了。刚刚一鸣说,希望头条寻人未来能做得更好,继续用科技连接善意。其实我们团队有时候私下调侃,会说,真希望我们的团队尽早解散,因为这意味着天下没有走失者,我们当然也就不用存在了。

过去五年,1800多天,我们帮助了超过15000个家庭团圆,也看到了无数个支离破碎家庭的痛苦和绝望。

这五年,关于走失、关于寻找、关于善良、关于人性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亲历的五个故事。

1

明天是元宵节,一个关于团圆的节日。其实头条寻人缘起于五年前的春节。

2016年的大年初二,我在公司值班。当时我负责今日头条的城市新闻推送,就是大家通常了解的弹窗。

那天,实习生于瑛琪在网上看到河北燕郊一位83岁老人走失的消息。李凤琴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当时已经走失了一天一夜。北方的冬天很冷,又是过年,全家人着急得不得了。

我很理解阿尔茨海默家属的心情。因为我奶奶就患有阿尔茨海默。她生病的十来年,经历过无数次走失、寻找。开始她认不出我是谁,后来一次次出门想要回到她小时候的家,再到后来,她的世界完全被吞噬、遗忘。这些,都历历在目。

我们决定用弹窗本地信息的方式帮帮这家人。为了更快、更精准地得到走失老人的线索,我们以走失地为圆心、以预估老人行走距离为半径,向周边的头条用户推送这条寻人信息。随走失时间推移,不断扩大推送半径,最终向整个廊坊市推送了这条寻人启事。

欣喜的是,5个小时后,两位今日头条用户相继给家属提供了线索。大年初二的傍晚,家人在三河火车站一带顺利找回了老人。

我们做过一次调研,像李凤琴这样的老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年,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2亿,其中,65岁以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大概在2%-5%之间,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那时候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借助精准推送技术,系统性地帮助容易走失的阿尔茨海默老人?

于是,有了头条寻人。

2019年,我们又去探望过一次李奶奶。她现在身体非常健康。四个女儿不停给我们说着感谢。但她们不知道的是,我们最想感谢她们。是她们让我们发现,互联网精准弹窗技术还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

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份工作,后来我理解到这个工作对于社会的价值。再后来,我发现,它不仅对一个走失家庭有意义,甚至也对一段沉重的历史有呼应。

下面,我想讲的故事,关于一个耄耋老人最后的心愿。

大家看到的这位老人,叫胡定远。1940年代百万赴台老兵中的一员。他20岁出门被抓壮丁,后来辗转武汉、缅甸、印度抗日,而后飘零台湾。

我们和这位老人的渊源,要从一封邮件讲起。

2017年3月3日下午,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邮件。

来信人是胡定远的孙女,她说,爷爷是川籍赴台老兵,时年97岁。身患癌症,老伴又刚刚过世,非常想念老家的亲人。希望我们帮忙。但信息非常有限,只有一个老家的地址:四川泸县凤凰乡6保2甲。

保甲制早就已经消亡,战乱年代的行政区划也已经不可考。希望看起来很渺茫。

但回家可能是老人家最后的心愿了。还是试试吧。我们把消息推送到了四川泸州。没有直接的可靠线索。但这条寻人推送像接力棒,传到了胡定远家乡的年轻人手里。

第一位是泸县立石镇的宣传干事秦小军。他挨家挨户打听到,“凤凰乡”是现在的“凤仪乡”。“6保2甲”在现在的玉龙村鹅公丘,但当地已无姓胡的人家。

第二位、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成都商报记者罗敏。他对四川当地极为了解,想到用视频和照片激发胡定远的记忆。在视频连线中,胡定远反复提及的“白米洞”让他想到了泸州合江白米镇。

罗敏赶到白米镇,和当地的好心人一起一边视频拍摄风景地貌,一边和胡定远确认。最终,成功找到一个叫“灯杆山”的地方,再进一步定位到“转龙湾村”。胡定远记忆里的水沟还在,水沟后面就是大姐家。

胡定远的家人找到了。胡失踪时,外甥才6岁,再见面时,已经83岁了。两位耄耋老人在视频里老泪纵横……

2017年4月20日,胡定远回到了阔别77年的家乡。在父母坟前,老人接过香就开始放声痛哭,语不成句。“孩儿不孝……国家有难,没有孝顺到您……现在,我回来了。”

那个时刻,突然觉得我们可以弥合历史的伤口做点什么了。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两岸寻亲”项目。

一年后,2018年8月24日晚,我收到家属的信息:胡定远离世了。他的亲人说,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愿望后,老人最后的时光平静安详。

3

第三个故事,关于寻找。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位大哥,叫李新海。他是佛山的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也是一名走失者家属。

他的叔叔是聋哑人。2017年10月8日在河南南阳走失。从此以后,每年的年夜饭饭桌上,都有一个空缺。这个空缺也是全家人的心病。

2018年3月30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新海在头条寻人发布的寻人启事中,看到了一个疑似叔叔的人在河南三门峡被救助。当他赶到救助站时,人已经离开了。

那次擦身而过之后,再无音讯。

后来,他养成了每天浏览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发布的寻人启事的习惯。没想到,通过人肉比对,到现在也已经帮助15位走失者回家了。

其实我觉得,头条寻人最大的价值是激发善意、连接善意。我们只是一个平台,团圆不过是无数个普通或者不普通的好心人,和我们一起成就的善举。到今天,已经有超过1500多位像李新海这样的好心人参与到寻人公益中。

每次我们回访李新海,他都说:“能帮别人家团圆,我非常开心。我每天都在关注你们发布的消息,也希望我家能团圆。”

今天,也想借这个机会,希望大家可以提供线索,帮助李新海一家团聚。

4

希望这一次,我们可以帮助李新海一家创造奇迹。

第四个故事,关于接力。

很多时候,寻人像是在暗夜里寻找一束光。每一次团圆,其实是背后无数个善意接力创造的奇迹。

三年前的2017年12月18日,头条寻人接到了广西张向军先生的求助,他想寻找失联的台湾大伯张肇林一家。他还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大伯从台湾寄回的书信、亲人的照片、曾经的联络地址等关键信息,看起来寻亲并不困难。

当时两岸寻亲负责人周思妤帮助弹窗后,石沉大海。

此后,两岸寻亲的同学换了一届又一届。大家都没忘记这个求助。每年都通过“旧文重发”的形式,翻新、寻找。

2020年6月17日,我们又重新推送了这条寻人启事。这一次,有了回应。

在台湾热心网友的帮助下,2020年8月11日,张肇林在台湾的后人联系上了。这场长达三年的接力寻找,终于抵达了终点。

这场寻亲接力既是头条寻人历届同学的接力,也是两岸民众的接力,更是善意的接力。

这是两岸最好的样子,也是公益最好的样子。

5

头条寻人五年找回15000多个走失者,就是15000多次奇迹。

但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圆满的故事。奇迹的背面,是等待和无奈。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五年,我们发出了超过13万次推送,有超过一半通过我们或者其它方式回家。还有很多家庭没有找回亲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五个故事,关于遗憾。

有个求助,一直是我心里的遗憾。

2017年,山东曹县的一个姓祝的大姐向我们求助。希望帮她寡居的二婶寻找家人。

祝大姐的二婶是聋哑人,三十多年前孤身一人到曹县。被二叔收留后一起生活。后来,二叔去世,老太太独居至今。

她到底是谁?从哪里来?老家有父母孩子吗?当年是不是被拐卖的?这些问题一直无解。

二婶不会说话不会写字,只能通过比划还原一些简单的身世信息:她出来的时候家里还有老母亲,裹小脚,共生育了4个女儿3个儿子;父亲是瞎子,个子不高;家里很多山路,下地干活需要背背篓,孩子放在背篓里;家里种了柿子树和核桃树,有花椒、麻椒和腊肉,吃南瓜花;老家附近有铁路和铁路涵洞…

我们猜测,老人老家可能在西南、云贵川一带。我们也多次通过今日头条弹窗了这个信息。三年过去了,依旧没有可靠线索。

最近,我又和祝大姐联系了。她又发来了一段二婶的视频,二婶看起来比三年前又老了不少。

我们帮她发了条抖音,也让大姐重新发了微头条。看看能不能帮助到老太太。

老太太今年已经80岁了。我很希望能看到她回家的那一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