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周伟:寻找非共识性投资机会,陪伴延迟满足的创始团队

   时间:2022-07-26 13:31:3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投资人不能只当观众,投资人需要下场和创始人共同成长。

作者:米古

采访:马继伟

如果没有出差安排,大多数情况下,周伟来到办公室会先花时间回复所有邮件。接着听取团队汇报正在跟进项目的最新情况。午餐过后,周伟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了解新的项目,有时是和团队一起内部讨论研判,有时会和团队一起去现场拜访公司创始人。

已投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这是很多人忽视但是周伟非常重视的工作。平时的投后管理相对轻松一点,但碰到已投项目处在关键节点,周伟会很频繁地跟创始人沟通。

及时充电是必修课,无论体能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如果不是投资的关键时期,周伟会尽量每周运动一次出出汗。周伟还会每天阅读足够多的信息,保证自己的认知不断迭代升级。

近期,i黑马&创业家专访了中金甲子创始团队成员、董事总经理周伟,在回顾其过往经历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周伟个人的投资逻辑和投资理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以下经i黑马&创业家整理(有删减):

01

职业发展的“一个初心”:

以投资助力有志者改变世界

周伟是谁?

中金甲子(北京)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金甲子”)创始团队成员、董事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并兼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周伟先生还是畅销书《金融科技:重构未来金融生态》的作者,并曾获得投资领域的众多奖项。

这一刻,周伟成为投资人,是一个偶然中存在着必然的故事。

1.望断代码:曾想以代码改变世界,喜欢与人交流碰撞

2009年还在北京大学攻读软件工程硕士的周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了一年。

“那一年我在微软接触了不少人,也看到毕业之后工作多年的同事的状态,他们都非常优秀,但我发现自己更愿意去尝试与人交流碰撞的工作。”

在周伟看来,自己在微软的这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电脑打交道,“跟电脑交流其实就是跟自己交流,我还是比较喜欢跟人交流,同样的话说给不同的人反应是不一样的,这更有意思,但同样的代码输入到电脑,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一样的。”

于是,2010年,在顺利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处于人生分岔路口的周伟,选择了听从本心,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开启了自己的金融从业生涯。

2.转战投资:决心代码“归零”,开启科技投资生涯

“在中金前几年做集团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很长的报告,大概五六万字的内容,系统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当时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也为后来转战投资埋下伏笔。”

进入中金公司从事一段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工作之后,周伟以创始团队成员的身份加入中金甲子。中金甲子自成立之初就以助力新经济发展为己任,管理的第一支基金主要围绕互联网和金融创新产业,这与当时周伟正在从事的工作非常契合。

在周伟看来,过往作为工程师的工作经历是他成为投资人之后回想起来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我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和之前的工程师经历对我后来投资科技、理解科技行业很有帮助,比如人工智能,我相信自己是相对有感觉的那一批,在行业里面我还可以找到不少当年的同学、同事去交叉验证。”

一晃工作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时至今日,周伟已主导完成一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陪伴众多创始人上市敲钟。下面是i黑马&创业家专访周伟先生的具体内容。

02

投资研判的“两个坚持”:

非共识优先与风控为底线

1.坚持投资非共识项目优先,这是创造超额收益形成投资能力的要诀

我在2015年入行,这是个不好不坏的年份,彼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市场上已跑出来很多超级独角兽,此时下场命中率会很高,同样因为头部公司大家都看好,价格会溢价不少,而且绝对估值不会低,也很难预期很高的回报倍数,这一类“大而稳”的项目我称之为“共识性项目”。

如果要追求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率,光靠这些超级独角兽是不够的,你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深耕行业、发现价值,投资那些还未浮出水面的非共识性项目。

因此,我逐渐将关注的重心放到了新科技领域,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既有技术代际跃升的机会,也有技术国产替代的机会,大量都是非共识性项目,而且这次有幸赶在比赛还未开始就已下场准备。

今天来看,我个人觉得从投“大而稳”的共识性项目到开始投“小而快”的非共识性项目的策略是必要的,前者为基金收益打下了安全垫,后者则给基金收益带来想象空间。

相比共识性项目,非共识性项目更加锻炼投资人。

前者一般都是成熟期的项目,投完就等着开花结果,无论跟企业还是创始人后续联系不会太紧密。后者一般都是成长期的项目,投资人在很多方面可以帮助创始人,投资人也能陪伴企业、创始人共同成长,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创造价值。

同时,在陪伴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投资人能够获得大量反馈,对整个行业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这些经验又反过来被用来帮助其它的企业,让其它的企业少踩坑,这是一个良性的正向循环。

2.坚持投资的风险控制底线,这是守住收益底线规避重大风险的良方

以我个人做过一些研究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互联网金融行业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政策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P2P平台暴雷,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加强监管实属必然。

我个人当初把该领域的项目主要分成两类:资金端项目和资产端项目。

资金端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资金的归集效率,并没有触及金融产品的定价环节,这类项目更偏互联网,重点是做好流量。对于资产端项目,他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来提高资产的定价效率,这类项目更偏金融,但金融业务都需要持牌,或者你不碰金融,只做技术服务。

所以,我对这个行业的投资逻辑逐渐收敛为只关注“持牌新金融”的公司,持牌就是要求必须合法合规经营,新金融强调的是要与传统金融有区别、有创新。

如果我们站在国家层面思考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逻辑,或许能够预判互联网金融行业会迎来强监管。试想一个一个的P2P暴雷,导致大量普通老百姓返贫,甚至很多P2P吸纳的是银发群体的养老钱,这与国家主张消灭贫困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坚持把项目风险的判断上升到社会大势的层面来思考,就能发现有些项目长期来看不会被支持。

未来社会大势会鼓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业态,凡是涉及学生、蓝领和农民的行业均应该重点关注这些风险点。因为这三类群体是国家能否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群体。有了这些认知后,发生在教育行业的监管就会容易理解许多。所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大势应该是判断每个项目风险的必要标准。

03

项目筛选的“三个原则”:

新兴的行业、领先的公司及合理的交易

1.贝塔原则:聚焦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

投资这件事似乎有点宿命论的感觉,即在你投的那一刻,好坏就基本决定了,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

对一支基金而言,基金设立的时间很重要,也就是这支基金的“生辰八字”。这有点像喝葡萄酒,喝葡萄酒讲究的是年份,一些葡萄很好的大年,葡萄酒就很好,基金也类似。

如果这个基金成立的时点,他投资的方向正处于一个范式转换或者技术革命的年代,这个基金往往有机会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整个市场的贝塔曲线很好,那怕投主流,投的也不会差。

但如果你是在一个行业下行环境成立的基金,处境就相对艰难,就跟人一样,如果出生在战乱年代,再有才华也可能来不及施展就死于战场。

2.阿尔法原则:挖掘头部领先的公司

除了贝塔曲线,还有一个阿尔法曲线,相较于贝塔的被动策略,阿尔法策略是一种更主动的投资策略,它也分为长期阿尔法和短期阿尔法。

长期阿尔法既是对企业的预测,也同样是对行业兴衰的预测。

但短期阿尔法却充满变数,无论是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比如互联网金融或者教育行业,还是企业内部一些问题,或者其它一些方面都会影响,这就很考验投资人的功力了。

所以投资人选择项目的时候应该从那些大势很好的行业中(贝塔策略)挖掘最有潜力的头部公司(阿尔法策略)。

3.交易原则:以合理的价格投资靠谱的人做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首先,需要了解行业的概况,应该是政策支持,大方向正确的行业;其次,需要梳理行业的结构和产业链;然后需要测算整个行业的规模,水大才能鱼大,长坡才能厚雪;最后,需要对可比较的公司还有行业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投靠谱的人:需要看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什么样的背景,过往的行业口碑如何,过往的积累是否对当下的创业有助力。特别重要的是,创始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的资源禀赋是最后成功的那个“1”,其他核心团队是背后的“0”。

合理的价格:行业很棒,公司也很好,就要回到最后的投资定价环节。再好的东西它的价值也需要跟价格匹配,基于合适的估值方法,谈一个合理的价格以及较好的保护条款非常重要。

04

投资人修炼的“四个需要”:

提升认知、敢于认错、躬身入局及永葆年轻

1.投资人需要持续提升认知

投资人需要持续学习,快速迭代,这是不断提升自我认知的必由之路。

投资行业经常会提及“聚焦”和“专注”,很多人会理解为我就在特定的行业赛道里挖掘项目,对于其他领域漠不关心。我个人理解不是这样的,当然需要聚焦和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要长期保持认知优势,就需要不断的扩充认知边界,对新事物保持极大的兴趣。

任何一个投资赛道都会从繁荣期走向没落期,如果你没有建立新的认知,最终会跟不上时代,被时代淘汰,投资生涯也就随着行业的没落而结束。

在持续学习、快速迭代的过程中,投资人要以“我”为主,他人为辅。以“我”为主是指投资人要以自身的学习和经历形成自己独有的认知,并持续的内省复盘优化认知系统。他人为辅是指汲取他人有价值的间接经验,为我所用,完善自我认知。

大家都听过“羊群效应”,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方向感,任何有方向感的人都可以把他带走。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今天听这位大佬这样说觉得很有道理,明天听另一位大佬那样说觉得也很有道理,但可能这两位大佬的认知系统不是完全兼容的。这就和修炼“吸心大法”一样,如果没有融会贯通,将所有吸来的真气内化融合,就会遭受真气反噬。

投资人需要具备很多能力,要能够搞定很多事情,但投资人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他独有的认知体系。投资就是资本通过认知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如果说投资是一份值得从事一生的事业,那么前提是做好持续学习、快速迭代、不断提升认知的准备。

2.投资人需要敢于承认错误

认知是不断更新的,中间难免出现偏差,所以投资出现错误并不鲜见,而在出现错误后敢于第一时间承认错误,认真地复盘、反思及改正却是一个逆荷尔蒙的过程。

投资出现错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错过好项目没有投资、已投项目发展不及预期。

对于前者,当自己以前认为发展不会很好的公司后来发展超预期了,首先要去复盘以前的认知里面哪部分是不全面的,然后重新评估是否还值得投资,千万不要心里有障碍,觉得项目便宜的时候没投,现在越来越贵了反而去投资,投资吃回头草并不丢人。

对于后者,当已投项目发展不及预期同样需要复盘这是暂时性情况还是投资决策时的认知出现偏差,如果是认知出现偏差,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千万不要“情人眼里出西施”难以割舍,自己投资的项目下意识里面忽视相关风险点,这终究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所以投资人敢于承认错误打自己脸很重要,很多时候有些投资人就是因为无法否定重塑自己,才导致风险进一步放大或者错失越来越多的机会。

3.投资人需要躬身入局共情

投资人不能只当观众,投资人需要下场和创始人共同成长。也许投资人不能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经营中去,投资人没有精力和能力。

但企业除了经营之外,还有很多战略上的事情,创始人也需要有人商量,所以投资人要躬身入局来帮创始人一起做这个事情,尝试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产生共情,否则两人无法在一个频道上交流。

在与创始人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创始人在一线打仗,深度上投资人是不及创始人的。投资人可以从广度上给创始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可以去关注创始人平时工作中不常涉足的领域,比如对资本市场的理解。

另外,投资人还有一个优势,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都是本色出演,他只能经历自己的剧本。但投资人却有机会经历上百个剧本,投资人知道的坑会更多。从这个维度讲,投资人是站在上帝视角,无论企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投资人都可以分享相应的经验。

投资人应该站台、补台,但不上台,创始人则永远不能下台。

投资人应该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这是投资人永远要摆好的定位,不要去操心方向盘的事情。投资人投资一家企业,一定是相信创始人是专业的,是能在这个事情上做得最好的一批,才会投资他。如果投资人总是介入到企业日常经营当中去,那为什么还要投他?直接自己下场做就完事了,一个出钱一个出力,这样逻辑才不是相悖的。

所以,我一直相信创始人做的比我好,需要时帮忙但不添乱,临时上位搭把手但绝不越位,对创始人、投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4.投资人需要永葆年轻的心

投资与年轻有着天然的联系,投资永远都在关注新兴产业,支持“新”的,变革“旧”的,所以优秀投资人需要永葆年轻的心,和年轻人一样立于时代潮头,自然就需要具备年轻人的诸多特点,我把他归纳为投资人的“六脉神剑”:

(1)好奇:对未知领域保持极度敏感,投资人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品质,你投的项目必须要自己完全理解每个环节,不断深入去思考,这样才不会出现盲点。对于新的行业或者领域也是一样,保持好奇和敬畏,才能持续进步。

(2)乐观: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悲观永远正确,但乐观才能成功,乐观对投资人来说很有必要,尤其是在投亏了项目,投资人还能保持乐观自信,乐观体现的就是投资人内心的信仰,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将发生。

(3)勤奋:看见就是竞争力,多看项目永远是投资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看的多了,你心中的尺度标准会更贴近现实,不容易被一叶障目。此外,企业融资时都会有时间要求,所以每一笔投资都是在和时间赛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机会就会被别人抓住。前述这些都需要投资人投入大量时间,非常勤奋。

(4)严谨:魔鬼藏在细节里面,投资尽调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需要投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反复推敲验证各项逻辑,必须完全自洽可解释才能放心。此外,投资人是代客理财,管理的资金背后是LP沉甸甸的信任,如果因为尽调不严谨造成应该发现的风险点没有察觉到,最终导致项目亏钱而失去了LP的信任,以后想再补救会非常困难。

(5)责任心:对于投资人来说一定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LP、对所在的机构以及被投企业都要有责任心,要有担当,这很重要。你的责任心会影响你的处事方式。只有责任上身才可能有自驱力,如果万事只想着划清界限,不愿承担责任,很难想象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6)归零心态:弱小和无知不是成长的障碍,傲慢和自满才是,在投资行业永远不要想当然,要有归零心态,对新鲜事物保持饱满的热情和足够的敬畏,避免被自己的固有认知影响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05

构建投资地图的“五个方法”:

笨拙而有效的布局策略

1.研究驱动的项目获取方法

一般项目的获取渠道主要包括:研究驱动、团队人脉、被投企业网络、股东和LP资源以及市场化财务顾问五大渠道。

其中,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驱动的项目获取方法上,这项工作在设立每一支基金时就应该开始进行。

首先预测未来5-10年的投资方向,这是一个探矿的过程,第一步选中富矿至关重要。确定基金的投资方向之后,开始进一步细化,梳理出各个细分的投资赛道以及各赛道内的主要公司。通过这种系统化的方式,可以非常积极主动的发现优质的“水下”项目。

关于研究的方法,我主要采取案头研究田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后者是获取一手信息的主要方式。

案头研究就是阅读各类研究报告、新闻资讯、行业政策以及宏观政策等。田野研究就是自己亲自去一线调研访谈,用脚步丈量商业生态。比如:访谈行业里的专家、与行业内头部公司的创始人交流,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沟通等方式。唯有如此,作为投资人才有可能获取差异化的行业信息,从而建立认知壁垒,实现优于市场的投资业绩。

2.人比事强的项目判断方法

创始人(“人”)和创业方向(“事”)是投资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最好的项目一定是靠谱的人做有前景的事。

但如果非要分出伯仲的话,我会认为人比事更重要。一流的idea,如果是二流的人来做,不一定做得好,但如果是二流的idea,一流的人来做,却可以很出色。比如美团,他不是最早进入团购市场的那一批公司,是别人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才开始下场,但经过百团大战之后,最终剩下来的是美团。

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位创始人是否适合当下的创业方向呢?

我的感受是成功的创始人都相似,不成功的创始人各有各的不成功。成功的创始人是“唐僧”和“刘邦”的结合体。

唐僧厉害的地方在哪?超强的战略定力。唐僧一路走来美色、金钱、妖怪,九九八十一难什么情况都能遇到,但他就是一心想着取西经,而不是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这背后需要超强的战略定力和极其强大的信仰。

另外就是刘邦,如果把他和项羽作为个体对比,刘邦显得普通,项羽是英雄气概。那刘邦凭什么战胜项羽?就在于他善于组建团队,有强大的凝聚力。项羽的团队有谁,大家可能想不出几个,但刘邦下面却有一堆人才,都是耳熟能详的。

那为什么要两者结合呢?刘邦有他的弱点,“飞鸟尽,良弓藏”是史书对他的记载,如果创始人只有刘邦的性格,企业可以走的快但很难走的远,所以创始人也需要唐僧的性格,包容、真诚。

3.有的放矢的尽职调查方法

有效的尽职调查对于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如果能有充足的时间利用,可以列出一个覆盖全面的尽职调查清单,既要对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法律合规性进行分析,又要对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和企业客户/用户进行访谈,还要对企业的竞争对手做优劣势分析等等。

但是投资是和时间赛跑的游戏,需要在企业的融资窗口期内完成有效的尽职调查,所以要做有的放矢的尽职调查。

投资人对企业的尽职调查就如同大夫给病人诊断一样,可以选择给病人做全面的体检以诊断病情,但费时费钱,绝大部分病人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大夫往往都是根据具体症状来对症下药。同样从时间和性价比的角度考虑,投资人对企业的尽职调查方向应该也是风险导向的,根据每家企业不同的状况制定有的放矢的尽职调查方案。

4.符合预期的业绩评估方法

一个好的业绩评估方法是有效激励投资团队的指南针,是实现团队统一认识、同频共振的不二法门。

那么应该如何评判什么是好的项目呢?很多人的直观理解就是要从回报的角度判断项目的好坏,而且很多人会认为带来的回报倍数越高项目就越好。

但在我看来,这种评估方法不够准确,应该从创造符合预期的投资回报以及带来的社会正向价值来综合评估项目的好坏。

优秀投资人的生命力在于是否可以持续创造超额回报。所以我认为好的项目应该是符合投资人预期的项目,投资的项目回报倍数超出预期固然很好,但这种超预期回报的前提是我能理解这背后的逻辑,我需要知道赚了什么钱。投资人需要靠能力赚钱而不是仅靠运气赚钱,这有本质的区别。靠投资能力赚钱,以后还可以复制持续赚钱,但靠运气赚钱就和买彩票中奖一样,无法稳定重现。

同时,作为一笔优秀的投资,他必须是给社会带来正向价值的。有些生意虽然赚钱,但是不值得投资,现在很多机构在投资时也会格外注意项目的ESG属性。我总结为优秀的投资必须满足的“三要素”:让生活更美好、让商业更高效、让机器更智能。

5.风险对冲的投资组合方法

投资布局需要从整个基金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将每个投资项目孤立的来看。我们需要把控的是整个基金的风险,而不仅仅是单个项目的风险。如果当前的投资组合过于稳健,接下来的投资布局就可以适当的激进一点;如果当前的投资组合过于激进,接下来的投资布局就应该适当的稳健一点。

PE和VC在整个基金的管理上不太一样。PE讲究的是避免失误率,追求确定性,尽可能少踩坑。但对于VC来讲,它是反过来的,VC更多是追求命中率,如果一个VC基金里面有几个爆款,这个基金业绩不会差,其他不理想的项目不影响整体收益。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投资人要做好基金整体的项目管理,如果你的基金已经投了不少很激进的项目,后续投资就应保守一点;如果你的基金已经有几个压舱石的项目,你就可以适当追求一点高回报,多承担点风险,否则基金业绩容易陷入平庸。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