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传统合资品牌与新兴势力之间的较量愈发激烈。据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倒闭的4S店数量激增,近两千家店面关门大吉,导致万名销售人员失业。这一波寒流让在职销售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齐霖(化名)就是其中一员,他在一家合资车企工作了五年,但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工资标准让他难以接受,绩效和提成的大幅降低迫使他做出了跳槽的决定。他加入了某新势力品牌,发现这里底薪更高,且前同事们也纷纷转战新势力。
乘联分会的数据显示,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自主品牌迅速蚕食。今年1-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同比下滑17.1%,而自主品牌则一路飙升,市场份额增加了近25个百分点。消费者购车偏好的转变,让合资品牌销售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汤喆(化名)和汪粤(化名)也相继离开了广汽丰田和东风本田,转投新势力的怀抱。他们表示,新势力品牌虽然也有压力,但相比合资品牌,底薪更高,且工作环境更为灵活。
然而,新势力品牌也并非完美无缺。随着销量的增长,销售的提成虽然也在涨,但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一些新势力品牌开始将产品专家等岗位的人员也拉到一线卖车,一人身兼多职。
江萱(化名)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她在零跑汽车和小米汽车的销售岗位上辗转,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最终让她的身体吃不消,不得不选择离职。部分新势力品牌在面对经营压力时,也开始调整工资结构和绩效考核体系,甚至出现了只发放部分薪资的情况。
车企们的这些举措虽然短期内可能缓解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过分压榨门店和员工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毕竟,一线销售人员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们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霍先生(化名)和薛女士(化名)的购车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选择理想L9和蔚来ET5的最大原因,除了产品本身外,更重要的是门店提供的专业服务。这种服务不仅让他们感到满意,还在车主圈中赢得了口碑。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新势力,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一味地开源节流、缩减成本,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未来,只有那些能够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