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但随着早期车辆电池逐渐超出质保期,车主们面临着高昂的换电费用问题。近日,一位浙江义乌电车车主公开的22万元电池更换报价单,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不少车主感叹换电池成本过高,甚至考虑换新车。
据了解,自2014年被誉为“中国新能源车元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迅速增长至2565.8万辆。然而,随着首批新能源车辆电池质保期的到来,是否真的会迎来大规模的“过保换电潮”呢?
对于换电问题,不同品牌和车型的情况各异。浙江一家宝马4S店工作人员表示,宝马i3换电池费用大约在七八万元,但目前店内尚未遇到更换电池的情况。而特斯拉官方客服则表示,过质保期换电池的价格信息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专家指出,尽管从时间上看,不少动力电池已过保,但实际过保换电的情况并不多见。新能源出租车等高强度使用车辆,电池容量衰减仍不明显,过保换电也不常见。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即便过保,电池容量变化也不大,未影响车主使用。
然而,换电池成本高的问题确实存在。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四五成,加之耗材、人工等成本,导致换电成本仍旧较高。一些车主在电池过保后,因高昂的换电费用而选择换新车。
为缓解“电池焦虑”,行业内外正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在运营模式上,有车企押注换电模式,通过车电分离降低购车成本。在技术创新上,各大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车企和高等院校正投入巨大精力,推动电池寿命不断延长。
同时,退役电池的处置问题也日益凸显。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2030年将达到602.8万吨。庞大的回收量催生了巨大的回收市场,但同时也面临着电池跟踪溯源难、行业“小、散、乱”等问题。
为规范退役电池回收市场,相关部门已发布多批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并加强环境监管。同时,业界也在积极探索退役电池的再利用途径,如将可二次利用的电池单体电芯重新做成模组,用于电动工具等要求较低的地方。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新三样”固废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部已表示将继续强化相关环境监管,并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推动废旧动力电池规范回收、合理再利用,是新能源产业和资源循环产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这需要相关部门、回收企业与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