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职业鲜为人知且令人闻之色变,那就是刽子手。这个职业在封建时代被视为极其卑贱的工作,因为它要求从业者拥有超乎常人的冷静与勇气。由于砍头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心理素质,因此这个行业往往由家族世袭,从业者大多长相粗犷,令人望而生畏。然而,在这个血腥的职业中,却流传着一个千年不变的行规,任何违反这一规矩的人都将遭遇不幸。
这个行规便是,刽子手在执行砍头任务时,其数量不应超过一百人。一旦超过这个界限,便会厄运连连,怪事不断。然而,在清朝末年,却有一位刽子手不信邪,偏偏要挑战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他就是邓海山。
邓海山不仅是清朝的最后一位刽子手,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他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刽子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需要极高的技巧。在没有师傅的指导下,很难在这个行业长久立足。因为古代的刑法规定,死刑犯必须一刀毙命,否则刽子手也将面临死刑的惩罚。
邓海山早年跟随师傅学习砍头技术,通过数十年的苦练,终于掌握了这门技艺。然而,在他即将自立门户之际,师傅却告诫他不要违反那个千年行规。但邓海山并未将师傅的话放在心上,由于当时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寥寥无几,邓海山几乎垄断了所有的砍头任务。当他砍到第九十九颗人头时,心中也曾有过犹豫,但生活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最终让他越过了那道红线。
然而,邓海山的晚年却过得十分凄凉。他无儿无女,疾病缠身,每晚都会梦见冤魂向他索命。尽管他试图通过吃斋念佛来消除内心的恐惧和罪孽,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在民国年间,他曾申请入住“善堂”(现在的敬老院),但由于他杀戮过多而被拒绝。据后来统计,他一生砍头的数量超过了三百人。邓海山愤怒不已,他认为自己只是按照国法办事,并未犯下任何过错。然而,他的命运却早已注定,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