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激光雷达应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最新数据,15万元以上价位的新能源车型中,激光雷达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4%,而在头部新势力品牌中,这一比例更是接近60%。这一趋势表明,激光雷达已从最初的小众产品逐步转变为智能化车型的标配,其市场地位日益稳固。
然而,随着端到端方案的不断发展,纯视觉方案在特定场景下的表现也愈发亮眼,如障碍物识别和交通环境理解等方面,均展现出一定的可行性。这一变化使得部分车企开始重新审视激光雷达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考量下。
价格昂贵是车企放弃激光雷达的首要因素之一。高昂的采购成本导致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售价上难以亲民,从而限制了其市场普及率。激光雷达技术的成熟度、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与现有智能驾驶系统的兼容性等问题,也影响了车企的决策。尽管如此,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尤其是L3及以上级别的系统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精确的测距、高分辨率成像和对复杂环境的高度感知能力,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
为了普及高速NOA功能,国内部分品牌车型选择了放弃激光雷达,转而采用纯视觉+端到端方案。同时,低算力域控的价格优势也成为车企在成本权衡上的考虑因素。然而,从安全冗余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纯视觉、端到端还是大模型方案,都仍处于验证阶段。因此,在短期内,激光雷达依然是部分市场的刚需。
激光雷达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近日,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这两家龙头企业相继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从销量来看,速腾聚创在前三季度总销量上领先于禾赛科技,且增长速度也更为迅猛。两家公司均以ADAS激光雷达为主打产品,但速腾聚创的合作伙伴数量更多,价格也更实惠。在营收方面,禾赛科技在第三季度实现了5.4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1%,而速腾聚创的收入则为4.08亿元。尽管速腾聚创在销量上领先,但禾赛科技在毛利率和研发费用上表现更佳。
在合作伙伴方面,禾赛科技与90多家海内外企业达成了合作,并与20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75个车型达成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速腾聚创则与28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92款车型达成了量产定点订单,并与排名前5的汽车品牌中的4家确立了合作关系。速腾聚创在机器人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合作伙伴数量已突破2600家。
展望未来,两家公司均对激光雷达市场持乐观态度。禾赛科技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再次实现盈利,并计划将关键产品的价格下调一半至200美元,以推动激光雷达在电动汽车中的更广泛应用。速腾聚创则预计第四季度将有更多搭载其激光雷达的车型量产,并在ADAS和L4自动驾驶方向上均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长。同时,速腾聚创还看好机器人领域的市场前景,认为这将是一个更大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