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增长近年来明显放缓,步入了一个调整期。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增速将徘徊在9%左右,尽管AI等先进技术逐步融入,市场渗透率依然未能实现大幅度提升。据统计,中国扫地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仅为6%。
价格成为阻碍扫地机器人普及,尤其是向下沉市场推广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当前3500至4000元价格区间已成为扫地机器人的主力销售段。今年上半年,这一价格段的扫地机器人在线上市场销售额占比近四分之一,而3000元以下价格段的占比仅为17.6%。高昂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市场的高度集中化也加剧了价格问题。石头、科沃斯、云鲸、追觅和小米等前五大品牌占据了约9成的市场份额。然而,传统家电厂商美的、海尔的加入,正悄然改变这一格局。美的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其扫地机器人销量增速超过2倍,这一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及城镇的广泛渠道网络。
传统家电厂商凭借家电业务的利润补贴,有能力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美的等厂商通过补贴策略,支持其代理渠道发起价格战,这对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价格体系构成了冲击。相比之下,石头科技等头部企业表示,由于供应链的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并非易事。
在下沉市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占比较高,扫地机器人销量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这表明,打破价格壁垒,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是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高性价比和渠道深度将成为推动扫地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自2018年至2020年,扫地机器人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年销量均超过600万台。然而,自2021年起,销量开始下滑,2022年同比下跌23.8%。尽管2023年市场有所回暖,但仍未恢复到四年前的水平。扫地机器人市场的起伏,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弹性的影响。
高端扫地机器人价格普遍偏高,如云鲸逍遥001MAX和石头G20S,价格接近5000元,而搭载DreameGPT大语言模型的追觅X40Pro更是高达近6000元。普通款扫地机器人也难以称为高性价比,2024年第二季度国内市场扫地机器人均价上涨至485美元,追觅的全球均价更是超过700美元。
面对高昂的价格,不少消费者表示难以接受。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为11950元,对于动辄几千元的扫地机器人,许多家庭认为不如购买十几元的拖把更为实际。
传统家电企业的加入,正在重塑扫地机器人市场的消费者画像。美的、海尔等厂商凭借其灵活的渠道网络和品牌效应,在下沉市场具有更高的渗透效率。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传统家电厂商具备更强的渠道整合能力和本地化服务优势。
然而,对于石头科技等新兴品牌而言,搭建完整的线下销售渠道是一大挑战。依赖全直营渠道将增加运营成本,而采用代理商渠道则需解决激励代理商的问题。相比之下,传统家电厂商通过刚需家电产品的稳定利润,能够在代理商中形成强有力的利润支撑。
随着市场逐步下沉至乡镇级市场,房屋结构的差异性对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美的、小米等头部家电厂商凭借其渠道网络的先发优势,其他厂商在短期内难以复制其成功模式。
尽管扫地机器人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市场的下沉渗透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随着更多厂商的进入,行业竞争将更加多元化。传统家电巨头的加入,一方面增加了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打开了市场下沉的可能性。
从长远来看,扫地机器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功能创新和价格战。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细化,能否推出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将决定谁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专利战可能成为行业内下一轮较量的重点,但在最终裁决出台之前,各家公司通过法律手段互相博弈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
尽管高科技的加入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功能,但这些技术并未能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相反,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更亲民的价格,才是吸引更多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和二三线城市用户的关键。要真正让扫地机器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技术升级+价格亲民”的策略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