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蔚来汽车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半年前,蔚来曾高调宣布换电和电池寿命的优势,并顺势下调了租电BaaS服务的价格,一度摘掉了“蔚一万”的帽子,稳定地保持在月销两万台的俱乐部。
然而,好景不长,高端纯电市场的“魔咒”再次显现。蔚来品牌的销量在四季度出现了波动,连续两个月销量低于两万台。与此同时,两年前李斌许下的盈利承诺,也随着近期的亏损再次化为泡影。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让蔚来的港股股价在过去两个月里从高点滑落了超过四成,也让市场上关于蔚来将被收购的谣言四起。
在不久前发布的十周年内部信中,李斌用“最残酷的阶段”、“愈发激烈的竞争”和“相差甚远的距离”来描述当前的形势,再次为团队敲响警钟。他深知,蔚来已经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深渊,导致千亿投入付诸东流。
从销售数据来看,蔚来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11月,蔚来品牌的销量再次跌破“两万线”,从10月的1.66万台下滑至1.55万台。这一变化让人不禁怀疑,蔚来是否已经回到了“越卖越亏”的怪圈。事实上,刚刚过去的三季度,蔚来的整体营收同比下滑了2.1%至18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更是同比扩大了11.6%至44.13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蔚来主品牌的需求增长似乎出现了疲软。尽管乐道还未大规模放量,但蔚来整体单车价格却在继续下滑。今年三季度,蔚来的单车均价为27.4万元,低于上季指引隐含的28.2万元,更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1.4万元。这一变化意味着,蔚来重金打造的高端品牌护城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似乎并未起到应有的缓冲作用。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李斌并未放弃。他深知,蔚来已经布下了庞大的补能网和服务网,很难半路抛弃高端和纯电的“信仰”。因此,他选择了坚持长期主义,继续加大在研发、市场、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蔚来在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上投入了约109亿元,同比增长22%;在研发投入上更是累计达到了94亿元。
然而,市场和消费者似乎并未对蔚来的坚持给予更多的认可。尽管蔚来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新能源汽车竞争最为激烈的10-30万区间,蔚来却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李斌将翻越规模高山的重担交到了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的手上。他希望通过子品牌的推出,复用部分供应链资源,站在蔚来的肩膀上开始“变现”、“养家”。
在李斌的规划中,蔚来、乐道和萤火虫三大品牌将各自分工明确。NIO将专注于提升毛利,而乐道和萤火虫则负责走量。他预计乐道L60将在12月达到1万台/月的产量,并在明年三月份将交付目标提高至2万台/月。同时,两款家庭SUV也将分别对标理想L7和L8,目前已经在做量产前的最后准备。
尽管李斌对蔚来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市场的反应却显得相对冷淡。蔚来港股股价的持续下滑和市值排名的不断下降,都在提醒着李斌和团队,他们必须拿出更多的成绩来赢得市场的认可。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蔚来能否顺利走出困境,实现李斌所期望的“2025年实现销量翻番,2026年实现公司盈利”的目标,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