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汽车领域,低温环境成为了电池技术的一大挑战。尤其是在气温远低于电池最理想的20度工作区间时,电池的性能和容量会显著下降。
随着温度的降低,电池的续航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衰减。以锂电池为例,在0度的低温环境下,其性能已经大打折扣。若温度进一步降至零下30度,电池的整体性能或将仅剩一半,甚至更低。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电池能否正常工作都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冬季,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尤为突出。许多电动汽车所宣称的续航里程在严寒中几乎无法实现。某媒体近日进行的一次续航测试,直观地展示了低温与寒冷环境下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巨大差异。测试中,设定了5度至15度的低温测试标准和零下25度至零下20度的寒冷测试标准。
以ZEEKR MIX为例,这款搭载76kWh大容量电池包的纯电动车型,在低温测试中的续航表现尚算可观,达到了456km,达成率为83%。然而,在更为严寒的测试中,其续航能力却急剧下滑,仅剩285km,达成率也仅为52%。这一结果充分展示了电池技术在低温环境下的局限性。
尽管电动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电池本身的特性却难以改变。在北方等寒冷地区,电动汽车的适用性依然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在这一背景下,混合动力车型却异军突起,成为了新能源市场的新宠。
混合动力车型,即PHEV插电混动车型,结合了发动机、电池和电机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出行选择。这类车型不仅保留了传统燃油车的实用性,能够满足高强度出行需求,还通过电池包的加入降低了短途出行的使用成本。混合动力车型的成本更低,泛用性强,即使在极寒环境下也能保证日常出行的无忧。
关于混合动力车型,业内存在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混合动力车型没有纯电动车的经济性,还需要加油,因此不如纯电动车也不如传统燃油车。然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混合动力车型兼具了燃油车的耐用性和纯电动车的无焦虑特点。从数据上看,过去一年中,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增速、占比以及新车推出数量均远超纯电动车。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混合动力车型价格的逐渐下探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于更多工薪阶层而言,价格适中、实用性强的混合动力车型无疑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国内过半消费者需要面对寒冷冬季的情况下,混合动力车型无疑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