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独角兽船长杨植麟:穿越风暴,紧盯大洋彼岸的飓风

   时间:2024-12-08 20:13:5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月之暗面陷入了一场仲裁风波,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事件的中心人物,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通过一篇长文详细回应了此次风波的来龙去脉。

杨植麟在文中强调,他离开前公司循环智能并重新创业,是经过每一位董事的签字同意并完成了所有必要手续的。他对于循环智能和月之暗面的投资人表达了感激之情,并相信当前的分歧最终会有合理的解决方式。在回应的结尾处,他透露,当大家还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月之暗面在大洋彼岸的团队正在发布新的AI产品。

从杨植麟的回应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短期利益纠纷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AI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他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上,而不是被眼前的利益之争所牵绊。

事实上,这种理性和长远价值判断一直贯穿于杨植麟的创业生涯。早在2023年2月,他就与前公司循环智能的CEO陈麒聪达成一致,月之暗面单独成立公司,而循环智能则无偿获得月之暗面一定比例的股份。后来,硅谷银行的倒闭导致循环智能现金流遭遇危机,正是这笔来自月之暗面的免费股份解了其燃眉之急。然而,令人讽刺的是,对月之暗面发起仲裁的,正是借了循环智能这块“跳板”,而这块跳板之所以能存在,也恰恰是月之暗面当初给予的免费股份。

杨植麟对于昔日“善意的种子”所意外结出的“苦果”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乐观。他在回应中写道:“我过去、现在、以后都感谢循环的老朋友们。”这种乐观向善、懂得感恩的人生态度,正是科研旅途上不可或缺的价值核心。

在科研工作者之外,杨植麟还肩负着另一重身份——一家AI独角兽的“船长”。他深知,想要带领月之暗面顺利驶向AGI的彼岸,就必须和“船员”站在一起,并对他们的付出予以肯定。因此,他特别提及了月之暗面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张予彤。这位曾投资小红书的女投资人,在月之暗面的业务、战略以及数轮融资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回报,杨植麟邀请张予彤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月之暗面,并给予其部分股份。

杨植麟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张予彤贡献的认可,也是对公司团队精神的彰显。他明白,一艘离心离德的航船永远无法抵达终点,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面对风浪。

月之暗面就是一支顺着AGI这股洋流航行的船队。2022年年末,杨植麟看到了历史的拐点——AGI技术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被满足,于是决定创办月之暗面,去探索产生智能的方法和智能的上限。从一开始,他就身边就围绕着一群同样坚信AGI的伙伴。这些人认为,AGI将成为“接下来10年甚至此生唯一值得做的事情”。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月之暗面推出了国内第一批AI产品Kimi,其长文本功能领先全球,包括OpenAI。在最新的数据中,Kimi的月活已经达到了3600万,除了大厂的豆包之外,也是断崖式领先。在资本市场上,月之暗面也备受追捧,先后收获了来自红杉、阿里、腾讯的多轮融资,估值一路飙升至33亿美元,成为了世界级的AI独角兽。

但杨植麟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深知,真正的挑战来自于大洋彼岸的那场席卷全球的飓风——OpenAI。12月5日,OpenAI官宣将在接下来的12天内连开12场发布会,公布自己的最新技术进展。这令杨植麟感到了一丝紧迫感。因此,他选择在回应中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和团队继续全力以赴把Kimi的技术和产品做好”,并承诺团队将会“夜以继日地战斗”。

在杨植麟和他的战友们看来,他们选择回国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困难模式。他们不是生来就含着金钥匙的创业者,而是需要在资本的审视、挑剔和敲打中发光发热。但即便面临种种坎坷和挑战,他们也从未改变过为世界带来一点改变的信念和热情。

在这个时代里,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常常被贴上“不谙世事”、“不懂高情商”、“无法在复杂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等标签。但无论是杨植麟还是昔日的马斯克、黄仁勋、乔布斯、山姆奥特曼等人,他们都直面社会规则的起伏,为认真做事的人提供了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被风波所干扰,继续打磨更领先的技术,才是杨植麟和月之暗面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