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步入尾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其中“价格战”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同样感受到了这股竞争的压力。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面对行业的“内卷”现象,提升服务质量是破局的关键,也是2024年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这一观点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行业层面,为引领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充电联盟与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携手,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场站测试评价规范》。基于这一规范,11月2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了首批星级充电场站,共44座,这些场站将在行业中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星级充电场站的评选从安全合规、运营效率、服务能力、绿色低碳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价,首批共评选出23家充电运营企业的优秀场站。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充电场站的整体水平,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充电体验。
在车企层面,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家车企纷纷加快自建补能体系的步伐,以解决找桩难、充电体验差等问题。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等新势力车企,以及广汽、吉利等传统车企,都在不遗余力地建设补能体系。其中,宝马与奔驰更是共同推出了高端超充品牌——逸安启。
为了提升车主满意度,车企不仅在建设补能体系上加速,还在精细化运营上下了功夫。理想汽车宣布,其超充站已突破1100座,高速理想超充站突破600座,11月提供超59万次充电服务。同时,理想汽车还将在12月中旬对所有理想超充站逐步引入“超时占用费”功能,以优化充电资源的使用。
小鹏汽车则针对800V高压平台的超快充车型,确定了分桩定价的策略。充电桩会自动识别车主身份和充电需求,引导车主去合适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同时,小鹏汽车还表示将结合智能定价,优化资源分配,提升充电效率。
这些车企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充电服务的质量,也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构建高质量的充电网络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在快速增长,但充电桩的整体利用率仍然偏低。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研究报告(2024版)》,36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仅为11.3%,其中15座城市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10%。因此,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构建高质量的补能服务体系,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