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步入尾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其中,“价格战”的风潮也悄然蔓延至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这一产业链的关键下游环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行业的“内卷”现象,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近期的采访中强调,服务将成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突破困境的关键路径,并预测其将成为2024年行业发展的核心词汇。
在行业层面,已有一批标杆性充电场站脱颖而出。近日,44座首批星级充电场站名单正式发布,这些场站在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均表现卓越,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与此同时,多家车企也在积极行动,通过规划收取充电桩“超时占用费”等措施,加速推进补能体系的精细化运营。
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已连续数月超过50%,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其建设速度同样不容小觑。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到1188.4万台,同比增长49.4%。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电桩的利用率问题也日益凸显。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研究报告(2024版)》,我国36座城市的公用充电桩平均时间利用率仅为11.3%,其中15座城市的利用率甚至不足10%。因此,构建高质量的补能服务体系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引领充电基础设施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充电联盟联合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等行业内外多方力量,共同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场站测试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从安全合规、运营效率、服务能力、绿色低碳四个维度对充电场站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11月2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了首批星级充电场站名单,共评选出23家充电运营企业的44座五星级充电场站。
在车企层面,为更好地服务车主、提升品牌影响力并解决补能难题,多家车企正积极自建补能体系,成为构建高质量充电网络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新势力车企如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还是传统车企如广汽、吉利,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补能体系建设。其中,宝马与奔驰更是携手推出了高端超充品牌——逸安启。
在加快补能体系建设的同时,车企也在不断探索精细化运营的新模式。理想汽车宣布其超充站已突破1100座,高速超充站更是达到600座,11月提供充电服务超过59万次。为提升车主满意度,理想汽车还计划在12月中旬对所有理想超充站引入“超时占用费”功能,适用于所有品牌充电车辆。同样,小鹏汽车也在积极优化充电网络,通过分桩定价等方式,更好地服务800V高压平台的超快充车型。
对于收取“超时占用费”的举措,理想汽车表示,这是为了提升车主满意度而非营利目的。所收取的费用将用于超充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升级,为车主提供更加舒适的充电环境。在试运营阶段,理想汽车将根据车主反馈持续优化相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