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车品牌极越汽车的内部矛盾与外部困境同时爆发,引发了广泛关注。事情起源于12月12日上午,上海总部的一幕员工与CEO夏一平的直接对话。
当天,上百名员工聚集在极越汽车上海总部,面对情绪激动的员工,夏一平坦诚表示:“我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直到最后一刻都在为此付出。”然而,员工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他们纷纷追问社保是否即将中断,甚至有员工指责夏一平“恶意断人后路”。现场视频显示,有员工因担忧未来而哭泣。
面对员工的追问,夏一平显得有些无奈,他坦言:“目前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我在努力与大家沟通。”背景墙上那句“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的标语,在此时显得尤为讽刺。
其实,极越汽车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早在11日,就有媒体报道称极越汽车拖欠供应商款项36万元。供应商杭州肽氪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发送催款函均未得到回应。催款函显示,极越汽车通过下单的直播传播项目费用36万元已过账期,但至今仍未支付。
这一消息如同导火索,点燃了员工们心中的不满。11日晚,部分极越汽车员工在直播中得知“公司倒闭”的消息,这一消息迅速在员工中传播开来。12日,济南、广州、上海等多地的极越汽车门店未能正常开门营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极越汽车的现状无疑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如何处理好与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成为了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