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起波澜,新兴品牌“极越汽车”突然宣布面临重大业务调整。这一由百度与吉利共同打造的品牌,近日被曝出即将停止投资,并计划关闭整车业务。据悉,公司内部已启动大规模裁员程序,生产部门更是首当其冲。
12月11日,极越汽车的CEO夏一平在一次全员视频会议上坦诚地表示,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并宣布了一系列紧急战略调整措施。他强调,公司将坚持对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同时加强销售与服务能力。为了应对当前的财务危机,公司还将合并重复部门与岗位,并削减非盈利项目,标志着极越正式进入“创业2.0阶段”。尽管新车交付受到一定影响,但公司仍在努力调整财务结构,以确保供应商款项的有序支付。
然而,夏一平的这些努力并未能平息员工的担忧。次日,极越上海总部发生了员工围堵事件,员工们纷纷要求解决社保、医保、公积金及工资等实际问题,并对公司高层可能“跑路”表示强烈不满。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部门已正式宣布解散,部分门店也已暂停营业。虽然公司提出了员工赔偿方案,但具体的时间表却迟迟未公布。
面对这一连串的危机,极越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在朋友圈发文回应,直言公司当前确实面临资金困境,但仍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强调,极越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努力不应被忽视。同时,徐继业也对外界对产品质量的质疑表示强烈不满,并承诺将继续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与此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虽然庞大,但新能源车企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从2021年的300余家降至2024年的不足50家,这一趋势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压力。专家预测,随着汽车市场价格战的提前打响,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预计到2025年或2026年,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趋于明朗,优胜劣汰的现象将更加显著。在未来五年内,80%的新势力品牌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极越汽车的困境不仅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残酷竞争,也促使资本市场重新审视这一领域。投资者们开始从追逐“概念”转向“盈利至上”,更加注重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极越汽车的遭遇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